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青天有月来几时

来源:北京晚报2022-09-10 09:08

  作者:廉萍

  专家考证,唐以前并没有中秋这个节日,它的起源,大概和唐玄宗生日(八月初五)千秋节的盛大庆祝活动、游月宫的传说有关(孙机《中秋节·千秋镜·月宫镜》)。安史之乱后,人们怀念旧日的荣光与繁华,八月十五的月色,也就受到特别瞩目,增添了新的含义与分量。经中晚唐与五代的累积,至北宋,终于形成赏月团圆的重要节日,并流传至今。所以李杜没有专门写中秋节的好诗,留给大苏独擅其美的机会,也算是历史的选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几乎是中秋标志物,正如“丙辰中秋”是文学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

  秋月之美,唐以前的古人早已注意到,说“秋月扬明辉”“秋月光如练”;对月怀人,也是自然而然的情绪,说“隔千里兮共明月”,说“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这些行为和情绪,通过未曾间断的文字传承,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中秋佳节的确立,更使这一夜的诗歌创作,数量上几乎达到井喷状态,佳作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宋《江邻几杂志》曾载这样一则趣闻:“南唐一诗僧赋中秋月诗云‘此夜一轮满’,至来秋方得下句,云‘清光何处无’,喜跃,半夜起,撞寺钟,城人尽惊,李后主擒而讯之,具道其事,得释。”的确值得满城皆惊一次。为了一个好句子,作诗者能喜若癫狂,旁观者能给予同情之理解,都是可人。

  举头望明月,月亮上有什么?现代天文学发展起来之前,这也是个一直困扰古人的问题。

  《天问》里早就在问了:“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为什么缺了又圆?为什么会有只兔子?那个时代,谁知道呢。但一代一代,一直有人在问。张若虚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苏轼问“明月几时有?”辛弃疾问:“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没有答案。除了瞪大眼睛仔细看,好像也别无他法。

  不过也真被杨万里看出些名堂,他《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说:“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月球,被他肉眼看出了立体感。假如给他架天文望远镜,他就是妥妥的天文学家。当然他的知识结构也决定了他有很不靠谱的时候,比如某年仔细望月后写了《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其二言“青天如水月如空,月色天容一皎中。若遣桂华生塞了,姮娥无殿兔无宫”,桂树如果长疯了,嫦娥兔子不就没地方住了吗?某年又写《诚斋步月》:“桂树何曾不长枝,月轮却有不圆时。若教桂树只管长,拶拆月轮谁补伊?”拶拆,撑裂。仍在担心这个问题。修理月中桂树,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杜甫就曾说“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古代也有修月的传说,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载有人游嵩山迷路,在榛丛中“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襆物(包裹),方眠熟。即呼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事,玉屑饭两裹……”七宝合成,八万二千户白衣人修之,非常喜欢这意象,总觉得和补天的“五色石”、逐日的“化为邓林”,一样恢弘华美,可惜流传不广。

  古人说,月亮有嫦娥、玉兔、蟾蜍、桂树、仙人、月户、吴刚……当然也有古人不相信。明谢肇淛《五杂组》:“世间第一诞妄可笑者,莫如日中之乌,月中之兔,而古今诗文沿袭相用,若以为实然者。”“月中既有兔,又有蟾蜍,有桂,有吴刚、姮娥、结璘,又有广寒宫殿、琼楼金阙,及八万三千修月户。何月中之淆杂,而人又何能一一见之也?此本不必辩。宋儒辩之,已自腐烂。而以为大地山河影者,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也。”宋何薳《春渚纪闻》里就有一段“腐烂”的“宋儒辩之”(卷七诗词事略“辨月中影”):“王荆公言:月中仿佛有物,乃山河影也。至东坡先生亦有‘正如大圆镜,写此山河影……妄言桂兔蟆,俗说皆可屏’之句。以二先生穷理尽性,固当无可议者,然尚有未尽解处。今以半镜悬照物像,则全而见之,月未满,则中之物像,亦只半见,何也?”

  “山河影”的说法,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是源自佛典:“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此语差近。”朱熹则深入浅出地解释道:“月之中有影者,盖天包地外,地形小,日在地下,则月在天中;日甚大,从地四面光起,其影则地影也。地碍日之光,世所谓‘山河大地影’是也。”王安石这样的理中客、苏轼这样的天纵英才、朱熹这样的教育大家,自然不肯相信什么桂树、蟾蜍,但他们的说法也并不能服当时之人。谢肇淛继续嘲笑:“然坡知蟾兔蟆之为俗说,而不知山河影亦俗说也。”但月亮上到底有什么,他也说不出所以然,干着急上不去啊。真是同情古代这些大佬,一代又一代,抬望眼,仰天长啸,要么盲信神话,要么抓耳挠腮,都被好奇心折磨了一辈子。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今共看此一轮明月。当年苏轼曾对弟弟说:“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他大概想不到,如今还有人,正对月读着他的这首诗,配月饼下酒。(廉萍)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