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再上台阶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再上台阶

来源:北京日报2022-09-21 09:45

  作者:李夏至

  当“奇妙游”为代表的文化综艺开启元年之后,传统文化还能怎样被新技术赋能?近期,借着中秋佳节的东风,又一批文化类综艺纷纷上新,它们以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证明了传统文化题材依然大有可为。

  形式创新

  从“讲说”向“综艺”转型

  《闪耀吧!中华文明》今年9月初开始首播,是一档由河南卫视与优酷联合出品的文博类节目。节目主打文化探索纪实,由“文明追光者”陈坤携手许丹睿深入三星堆、秦始皇帝陵、唐长安城、南海一号、殷墟、敦煌等六地考古现场和文博秘境。虽然节目结构看起来和过往的文博类节目大同小异,但实际播出时,节目充分借用了陈坤的表演优势,将考古现场提出的问题作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走访现场、专业求助等多种手段抽丝剥茧,情景再现历史谜题的解答过程。

  有关历史文博的知识不只是简单地介绍后走走过场,而是彼此串联,成为解谜的关键信息,彼此印证交叉,带领着观众跟随陈坤的节奏寻找答案。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所指出的,我国近年来的文化类节目经历了从“讲说形态”向“综艺形态”的转型,原本以专家独自讲说为主的形式,逐渐转变成为“专家+明星+素人”联合登台参与传统文化演绎。

  节目总监制李炳也表示,使用明星肯定不如专家权威,但是面对不同的观众需求,再综合节目采用的探秘推理方式,能够很好地使用明星,也是一种创新的表现方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师资博士后彭侃看来,成功的文化类节目会注意明星的适配性,不会一味地追求流量高的明星,要让明星在节目中真正有用武之地,而不是成为“花瓶”。“例如《国家宝藏》《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就邀请实力派演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

  技术助力

  节目表达耳目一新

  从央视的《经典咏流传》到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活用传统文化元素,使用现代视听手段创新文化节目表达,几乎是现在文化类节目的主流创新手段。今年开始,央视的《诗画中国》就大量使用了新的视听技术。

  《诗画中国》先后采用了XR、CG、裸眼3D、全息影像等先进技术,既有戴着VR眼镜走入古画《货郎图》的神奇体验,又有从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走出来的三维动画五牛,清代画家任颐《公孙大娘舞剑图》中由舞蹈家化身的主角在舞台上演绎画中人的剑法,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剑气则借由特效逼真呈现。

  据节目组介绍,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传达,有赖于现代视听技术的进步。以首期播出的《溪山行旅图》为例,老戏骨李光复化身“山间行者”,踏入画中,事实上,这幅《溪山行旅图》是由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将其细细拆分出80多个元素,以超过1000小时的努力将各个元素重新绘制,再通过三维建模进行组合而成。与纸画相比,绢画的立体化难度更高,在长达两个月的创作周期后,节目最终在保留国画真实质感的前提下,打造出可容真人“进入”的山水空间。

  活化元素

  与观众建立情感联结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似乎出现了阶段性的井喷期,从央视总台到地方卫视,从书法、古曲、绘画作品到传统节气时令,围绕着传统文化元素做文章的节目越来越多。时至今日,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系列已经拍到了第四季,央视也于近期开启了节气系列《古韵新声》,它采用了“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相结合的呈现形式来烘托节日气氛,解锁传统佳节习俗。

  北京卫视最近开播的《最美中国戏2》,将传统戏曲元素搬到了台前,将户外园林真人秀与戏曲创演相结合,找到了解码戏曲艺术的全新打开方式。节目设计了戏曲教学环节,让不同剧种不同行当的老师,带来戏曲知识、技能的教学和讲解。围读会环节,老师们会分享和讲述戏曲相关的故事,让嘉宾与观众更有代入性地观看后续的演出。

  “戏曲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因自带‘高门槛’属性,很容易拒普通观众千里之外。而《最美中国戏》用今人的方式、今人的语言、今人的技术来展现戏曲、传播戏曲,让传统戏曲活了起来,为观众打开了认识戏曲文化的新视角。”综艺评论者李杨这样评价。这种向内、向深挖掘传统文化内涵的做法,或许会成为后续文化类综艺继续深化创新的常态。

  彭侃也认为,成功的文化类节目都有比较强的“观众意识”,要想方设法建立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结。不好看的文化类节目往往都是走高冷路线,主创者可能觉得自己的内容格调很高,但是观众却感觉遥不可及。真正好的文化类节目要让观众从中产生共鸣感,能够愿意去追随和传播节目。创作者要善于在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社会生活之间建立巧妙连接,才能真正创作出让大众既喜闻乐见又受益匪浅的节目。(李夏至)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