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一部自传写就的敦煌“保护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一部自传写就的敦煌“保护史”

来源:北京日报2022-10-11 09:42

  作者:俞耕耘

  “我默默地站在这个曾经震动世界而今已空无所有的藏经洞中央……”常书鸿初到敦煌,百感交集。他对1900年外国盗宝者劫掠盗取数以万计的手抄经卷而愤恨,也为洞窟无人管理修缮、流沙堆积、断壁残垣、壁画脱落而伤心。这位20世纪30年代留学法国的画家,承担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工作,从此毕生心许敦煌,成为敦煌文化保护研究的开创者、奠基人。张大千曾在1943年离开敦煌时,说了玩笑话,“我们先走了,而你却要在这里无穷无尽地研究保管下去,这是一个长期的——无期的徒刑呀!”

  《敦煌,敦煌》常书鸿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种近于放逐、极端贫苦的工作环境,却是常书鸿多年梦寐的理想。《敦煌,敦煌》这部自传是他的自白,也见证了一段敦煌“保护史”。常书鸿带着东拼西凑的筹备成员,去了抗战西北大后方,从兰州西行,过武威、张掖,从安西到敦煌,满目疮痍,荒凉破败。这与4世纪到14世纪,无数艺术工匠、佛教信徒所营造的艺术盛境形成强烈反差。艺术震撼,能产生虔诚与敬畏,我想常书鸿留守敦煌的信仰,正出于这种民族自豪与民族耻辱的矛盾记忆。

  “我感到深深内疚的是,自己在漂洋过海、旅居欧洲时期,只认为希腊、罗马和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是世界文艺发展的高峰,而对祖国伟大灿烂的古代艺术却一无所知。”从书中常书鸿的解读可以品出,如顾恺之吐丝般的衣纹勾勒、吴道子吴带当风般的盛唐飞天、李思训一样的辉煌用色,构成了敦煌石窟艺术“风驰电掣、遒劲超息”的美学风格。这种现实主义的唐代人物风景,比文艺复兴大师乔托也要早1000多年。而彩塑造像的庄严生动,将绚丽多彩和朴实淳厚统一,与西方雕塑也大异其趣。

  “我自己以土颜料临摹的几幅北魏壁画,论气势的恢弘,论线条的粗犷,法国野兽派画家鲁阿的作品,又何尝能超出哩!”常书鸿这种横跨中西视野、东西艺术的比较论,也是富于洞见的艺术赏鉴,对美术史书写的版图进行了重估。

  敦煌研究也彻底改变了常书鸿的艺术观,“看看古代画工的笔法,是这样错落有致,遒劲奔放,许多地方简直是一气呵成。我心里不禁掀起崇敬之情。历代画坛评论,往往只谈士大夫的画,对画工的画,不屑一顾,这种偏见很可笑。”他认为,敦煌艺术,对中国画史也起到了参照效应。传统画史,大多只重文人士大夫,贬抑画工创作,留名的不过吴道子、阎立本、曹霸、李思训、王维等人,“绝口不谈或者只是浮光掠影地扯上几句民间的艺术创作,这是不对的。”

  常书鸿和同道、门生,一边充当除沙修墙的“民工”,一边是勘察临摹的画匠,经历着各种生死风险、艰难困苦。他痴迷艺术,不计得失,也付出了家庭离散的代价。妻子芝秀被接到敦煌后,不能长期忍受,终于出走而离婚。抗战结束后,学生们纷纷告别返乡,女儿沙娜出国深造,更使他倍感孤独。常书鸿的难得在于他的共情与体谅,始终理解友人选择,也总在内省对家人的亏欠。

  文物保护,也被赋予多个层面,既有抢救保护,又有修复研究。洞窟壁画临摹,是技术性与艺术性合一的大工程,可分为客观、复原和整理三种临摹方式。本质上,这是以常书鸿为代表的敦煌人,与古代艺术工匠的对话、切磋。揣度古人作画的色相、墨线与着色,最大限度复现壁画原貌,而不是为了好看,失真地舍本逐末,“集中力量把各个时代有代表性的作品临摹下来,以备将来保存资料和展出,系统地介绍千余年的中国美术发展演变的情况。”

  书中记下了临摹的艰辛,“我们没有梯架设备,没有照明器材,只能在小板桌、小凳上工作,对看不清的地方,就要一手举着小油灯,一手执笔,照一下画一笔,十分费力。要是临摹窟顶画时,就更加艰苦,要仰着头,脖子和身体都成了90度的直角”。这种情形让人想起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琪罗靠一己之力,画教堂穹顶时的惊人毅力。

  这部自传也如纪行,像《大唐西域记》那样写着人事、人情与地理。它见证了上世纪40年代西北土皇帝、旧军阀、国民党旧官僚治下,昏聩黑暗、满目苍凉、百姓流离、敦煌陷于危亡的历史。常书鸿不仅和自然斗争,还要与地方污吏周旋,借债卖画,向国民党求取经费,死力支撑。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终于等到国宝之光。1949年9月28日,敦煌沙州古城宣告解放。

  “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对祖国文化遗产的关心和爱护,恰恰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文化工作残酷的摧残破坏形成鲜明的对照。”敦煌从被外国强盗、地方势力劫掠损毁的历史中解脱出来。从旧中国徒有空头、没有经费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换了天地,人力、物力与财力,都有了保证。“新中国成立前我们的临摹,由于种种困难,在无财力、缺器材的情况下,不得不采用那些劣质颜料,有的甚至是用红土、泥土经过自己的漂洗沉淀来代替的。”而新中国成立后,却能用上以前不敢奢望的名贵材料,“故宫博物院还支援了我们一批他们旧藏的矿物质颜料。”

  常书鸿近乎痴人的执着,彰显了中国文人的精神风骨、真纯的艺术理想。从民国走来,巴黎归来,一位研习西洋油画的浪漫画家,在动荡乱世辗转,奔赴心之所向的东方艺术宝库。《敦煌,敦煌》就像一部对照记,写出常书鸿的人生与敦煌的改天换地。它以口述历史的第一视角,诠释了艺术人生的真意,那是一种大境界——心许艺术,虽苦犹乐,不畏艰险,甘于寂寞,为传承万代,功成不必在我。(俞耕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