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音乐剧《亦梦亦真》开创舞台新赛道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音乐剧《亦梦亦真》开创舞台新赛道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0-19 09:15

  作者:郭佳

  一部将无人驾驶车辆开上舞台的音乐剧既致敬当下又演给未来,由北京演艺集团和北京经开区文联联合出品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承制,聚焦科技创新题材的音乐剧《亦梦亦真》,10月17日晚以一场探班直播活动展示了如火如荼的创排幕后、科技感十足的舞台,以及演出的精华片段。

  摄影/王晓溪

  当晚,主创们对全剧的创作初心与创作意义进行了诠释,让大众了解到中国当下科技发展的前沿故事。《亦梦亦真》围绕开辟科技新赛道,从大众关注的科技热点无人车切入,展现了产业迭代更新过程中化解芯片危机的全过程,交织出一幅科技工作者、创业者们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谋求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场景,奏响科技强国主旋律。该剧将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

  原型

  聚焦经开区创业者

  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经过30年建设发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一片阡陌农田,现已成为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在内的高新产业的前沿阵地,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北京演艺集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于亦庄这片创业热土,联合国内音乐剧一线主创和实力演员,创排了这部以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将科技与艺术融合、充满想象力的舞台作品。

  作品立足于北京经开区作为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和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以北京经开区创业者为原型,讲述了怀揣产业报国梦想的他们,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自主创新的励志故事。

  创新

  展现强国路上的觉醒时刻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音乐剧《亦梦亦真》制作人董宁表示:这是一部破题首都创新文化的原创音乐剧,是一部以科技强国、科技兴邦为主题,将科技与艺术融合,属于现代又属于未来的一部充满想象力的舞台作品。我们选择了北京深具代表性的科技发展区之一的亦庄作为创作基石,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芯片技术研发的科技发展作为故事主线,讲述了中国高新产业先行者寻找初心和追求梦想的故事,展现了国家和民族科技强国路上的觉醒时刻。为了更好地向观众演绎这个题材,我们集结了业内一流的音乐剧主创团队和实力派演员团队,希望通过《亦梦亦真》讲好中国故事,唱响科技自立自强之声,用文艺力量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北京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珩表示,北京歌剧舞剧院依托歌舞类资源的优势,在集团的带领下,向音乐剧市场进行了谋篇布局和重点发力。在成功推出音乐剧《在远方》的基础上,去年9月,北歌成立了音乐剧团,今年更推出科技题材音乐剧《亦梦亦真》,还将推出《基督山伯爵》中文版,一方面向国外学习先进的音乐剧制作经验,另一方面也探索适合我国本土原创音乐剧的制作模式,实现国有文艺院团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主创

  居住在亦庄的主创将感受写进剧情

  如今,生活在亦庄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川流不息的无人车试行,甚至无人车已经成了他们在区域中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音乐剧《亦梦亦真》聚焦了亦庄在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智能产业领域和智能网联理念,围绕人工智能这一领域进行创作。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编剧许锐分享道,“从小小的芯片脉络,你能看到整座科技之城、未来之城的屹立”。

  把未来之城搬到舞台上,成为了主创们最坚定的初心,而曾在亦庄生活多年的编剧张文潇更是如此,在剧中融入了他的真实故事,将人与科技发展之间产生的无处不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细致入微地进行了表达。

  全剧集结了国内音乐剧的强大阵容,汇集了刘岩、王凯、李宸希、周默涵、孙葛川野、明家歆、张可盈等演员。当晚,饰演“郝杰”的演员刘岩和王凯演唱了剧中唱段《就在这一刻》;饰演“黄涛”的音乐剧演员李宸希和饰演李洁珊的影视演员张可盈深情对唱了歌曲《硬币的两面》,两段演唱,一段激越、一段浪漫,随后还分别用一句歌词表达了对角色的理解。

  舞台

  俨然前沿产业汇聚的智慧之城蓝图

  《亦梦亦真》的舞台,支点由大小不一的立方体叠加而成,以像素的形式从原点向XYZ轴延伸,仿佛天际线的一角搭建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世界中。这片建筑群作为地标矗立,是过去30年发展与建设的缩影,在对位投影的配合下又得以无限变换结构和材质,描绘出集聚了芯片、雷达、显示屏等前沿产业的智慧之城的蓝图。整体空间随着上下左右坐标方向与距离的移动而流转,围合成截然不同的场景。升降旋转的两片PVC幕布可前后拼合,使多媒体得以利用创新手段通过直角造型的介质打造裸眼3D的视觉特效,将真实的表演与虚拟的影像深度融合。背景框架横竖交错构成一幅抽象的车路云网图,顺应中心透视向两侧拓展,联通前区平台,为画面和调度的丰富提供了第三层可能性。

  提及舞台呈现上的科技感,导演王婷婷表示,从剧本到台词,舞美到音乐,多媒体到灯光都充分体现并运用了科技元素。“比如我们用到了3D mapping投影、全息纱等新技术,还在表演中创新性地加入了AI演唱与虚拟人物,用最具前沿科技的创新性舞台技术,将这部剧打造成一部富有科技感、未来感、时尚感的作品。”(郭佳)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