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琐碎日常中的“陶然”之境——评房伟小说集《小陶然》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琐碎日常中的“陶然”之境——评房伟小说集《小陶然》

来源:文艺报2022-11-03 10:19

  作者:冯佳莹

  《小陶然》是作家房伟最新的一部小说集,集中对人生各阶段的情感进行了全面书写,以此映射当代社会现实图景。作者要发掘的是日常中的诗意缝隙,即书名所说的“陶然”之境。正如房伟在短篇《小陶然》的创作谈中提到的:“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生活越来越发展,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很多家庭危机和社会危机,由此而来……对此,电视、新闻的报道,我们已看过很多了。然而,那些表现方式,是非文学的。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独特的文学表现方式。”作者着眼于日常,却将笔触深入人物灵魂的深处,去挖掘各个年龄段男女老少的焦虑、困惑、挣扎与超脱。

  王晓东在《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中写到:“日常生活是人们经常从事的琐屑的、平凡的具有个人性特征的活动,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是最直近的生存领域和生活领域。”描写日常生活,更容易深入到人物内心幽微曲折的地方,也更易窥探现代人的精神面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费孝通笔下的依靠血缘关系连接起来的乡土中国已开始淡出中国人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社会对人的异化,中国人血液里的乡土性、宗族传统、血浓于水的亲情逐步被商品、金钱与物质遮蔽。

  首先被遮蔽的是爱情。《月光下的黄羊》中,“我”与安筠相恋多年却迟迟没结婚,两人的爱情较量中,安筠选择了嫁给能给她房子和奢侈生活的万总。随着时代文化的变迁,爱情已从张爱玲笔下的“谋生手段”成为拥有奢侈生活的砝码,在如安筠这样的现代女性身上成为遥不可及的神话与避之不及的累赘。在《小陶然》中,怕受骗而欺骗了老邱的高菁菁,终因太过精明而与爱情背道相驰。小说中也处处可见亲情的异化,无论是《爱情买卖》里母子间的互相仇恨与算计,还是《老陶然》中母女亲情的淡漠,都无情剥下了现代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家庭不再是温暖的避风港,而是成了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南方》中来自南方与北方的两个人在对话中透露的是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那个来自北方的男人家庭看似完美,实则已分崩离析,自己在大年三十奔赴上海去见情人,而妻子在家也与情人幽会。他们出于种种利益考虑,维持着这样一段表面和平、内里却腐烂不堪的婚姻。生活中随处可见压抑、无聊却仍做着的看似无意义的消遣游戏。

  但生活真就如此不堪吗?作者在《小陶然》中给出了几剂良方,去对抗生活的困顿与无聊。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少年意气与这个无聊世界的对抗。在小说集的首篇《九三年》中,主人公一心想成为一个强壮凶狠的流氓,而他心中的理想女性金花也是一个“公认最漂亮、强悍、有权威的女流氓”。“流氓”一词蕴含的是少年人对于自由的渴望与对规则的蔑视。于是在《九三年》中,我们看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青春,少男少女恣意挥洒他们的青春,勇敢站在世俗眼光的对立面,他们以自己骄傲的姿态永远活在“九三年”,傲视未来庸俗迟钝、衰老臃肿的“我”。正如契诃夫在《醋栗》中所写的,“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在那广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够尽情发挥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质和特点”。

  其次,与灾难的对抗,让普通人拥有了成为英雄的可能。正如张爱玲所说:“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无论是《果奠》里的救火英雄孟凯,还是《一个人的归途》里的抗疫医生如怡,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没有英俊美丽的脸庞,也没有兼济天下的广博胸怀。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也许只是为了帮助身边的人,只是出于一个单纯的目的。正是这种生活中一瞬间的动容,让他们染上了动人的光辉。但作者并不止步于此,他更愿意去挖掘这些“英雄”身上作为普通人所拥有的喜悦与悲伤,让我们窥见一个个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如怡为了能与心上人并肩奋战,成了最美“逆行者”,英雄母亲在儿子死后始终无法原谅儿子所救之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诗意缝隙,都是让人性得以喘息的陶然之境,从中可以窥见闪耀的人性微光。

  陶潜有诗云:“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作者也有意从自然的风雨万物中获得启示,来为现代社会注入一剂救治困顿的良药。无论是《小陶然》还是《老陶然》,都不乏对定慧寺中游客乱敲钟的讽刺,其实暗喻了对于消费社会金钱万能的厌恶。与之形成的对照的是《消失的黄羊》,不通人性的黄羊一次次救人于危难之中,隐喻着自然对人类的包容。在此之前,老韦与“我”都陷入了海德格尔所说的“非本真状态”,老韦在情人和出轨的妻子之间犹豫不决,而“我”也不愿面对女友的出轨,两个人都在麻木的安稳与痛苦的自由之间挣扎徘徊。在得到了自然的启示后,老韦做出了他的人生抉择,其中固然有对生命的珍视,但也不乏放弃自由的遗憾之感,其中显出人性的真实感。“我”也将老韦送的狼髀骨送给新婚的安筠,与性格温和的张茜结了婚。在这之后,主人公并不像浪漫传奇小说中的人物一样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而是在经历死里逃生之后,继续面对世俗种种。他们必须在顿悟后去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本真生活状态”。《小陶然》中的老邱用文学去对抗这种“非本真的状态”,《老陶然》中的闫阿姨通过寻找自己的信仰(礼佛),去试图告别旧我,重获新生。

  《小陶然》的书写空间中,充斥着人生的庸俗、乏味与荒诞。然而房伟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并不止步于此,他着意发掘庸常人生物质外壳下的灵魂深度,由此完成了短篇小说对于“轻与重”关系的处理,将重大的生命意义蕴藏于琐碎漂浮的日常中,既保留了短篇小说的灵动蕴藉,也把握住了人性的深沉复杂之处。(冯佳莹)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