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古希腊悲剧发生在巴黎郊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古希腊悲剧发生在巴黎郊区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1-04 10:14

  作者:董 铭

  作为不久前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世界首映的主竞赛入围片,《雅典娜》由于是Netflix“流媒体特供”,而最早与观众见面。一部具有古希腊悲剧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真就把巴黎郊区的街垒对峙演化成一场波及全国的“战争”,高潮场面之惨烈,俨然是《悲惨世界》的升级版,再次用暴力和鲜血控诉了困扰法国多年的社会顽疾。一个男孩的意外死亡,点燃了巴黎郊区少数族裔社区的暴动,怒火蔓延全国,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而男孩的几位兄长因为不同的立场,在这个失控的战场中身不由己。

  整部影片的起因和升级,基本是2005年法国郊区大暴乱的重述——时任内政部长的萨科齐态度强硬,愤怒的郊区青年们冲上街头,用暴力来宣泄积压已久的不满,这些十几年前的新闻片段,如今又在《雅典娜》中重现,高超的摄影技法和场面调度,更令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在导演、编剧罗曼·加夫拉斯的立意中,“平民英雄”的家国矛盾,“郊区一族”的兄弟阋墙,警方和地头蛇的各自诉求,“反派”极右翼埋下的恶毒阴谋,以及前赴后继、最为悲壮的经典复仇主题,都让这部影片自始至终流淌着古希腊悲剧的血脉。

  这不仅仅是因为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雅典娜社区”,战争女神赋予了他们英雄和懦夫的宿命,也因为罗曼·加夫拉斯本就是希腊名导科斯塔·加夫拉斯的儿子。以犀利的政治题材闻名于世的科斯塔·加夫拉斯,晚年常驻法国,罗曼从小在父亲的作品和古希腊悲剧的耳濡目染中长大,终于把这套经典的叙事模式和人物塑造手法,挪到自己熟悉的现实之中。

  《雅典娜》中对于家族成员关系的挖掘,对于英雄的刻画和渲染,对于无情命运的终极控诉,以及在时间线上的戏剧化编排,都能看出在向前人致敬。导演的野心,甚至超过了《悲惨世界》,不只是要拍一部关于巴黎郊区的社会冲突,而是要用史诗般的影像唤起“历史象征性”——从痛苦的兄弟会到愤怒的战士,一个谎言如何演变成大革命,这样的寓言可能发生在古希腊、中世纪,以及今天。

  影片被用来与《悲惨世界》相比并不意外,因为《悲惨世界》的导演拉吉·利也是《雅典娜》的联合编剧,他和加夫拉斯是多年志同道合的好友,两人还共同创立了一个电影团体,本片的剧本就是他们一起花了几个月攒出来的,利本人也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影片第一个无比华丽的长镜头,就充分体现出“雅典娜士兵”的战斗力,这些少数族裔青年都不是善茬,他们依靠焰火、石块和燃烧瓶狙击警方,甚至还抢走了警局里的步枪,把液化气改装成了爆炸物,一度包围并俘虏了落单的警察,用他来迫使当局交出真凶。

  在这些看似疯狂的暴力行为背后,是法国社会对于郊区问题的两种不同态度,但不论是强硬压制还是沟通融合,都并非一蹴而就。导演把这种复杂长期的社会症结,全都浓缩到了主角一家身上,身为部队战斗英雄的大哥阿卜杜尔,此时夹在荣誉和血统之间,既无法说服愤怒的老二卡里姆,也无法救出被抓走的警察。而警方的强突,地头蛇的苦苦逼迫,终于让矛盾突破了人性的临界点。看着兄弟在眼前倒下,释放出来的不仅是复仇女神,还有更接近恐怖主义的死亡天使。那个平静的让人恐惧的塞巴斯蒂安,仿佛就是拉吉·利的《悲惨世界》中没有登场的终极角色。

  从早年间的《怒火青春》《暴力十三区》,到这两年的《悲惨世界》《北区侦缉队》,法国影坛的“郊区电影”一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且在拍摄手法和立意上时拍时新。这次《雅典娜》的主创已经默认观众都清楚事件背景和社会症结,上来直接就开打,人物性格则留在动作戏中慢慢打磨。为了呈现出街垒战的恢弘气势,剧组甚至从捷克租来了欧洲最大的起重机,在巴黎郊区的伊夫利-库克隆实景拍摄,250名群众演员排练了一个多月,只为了让他们在IMAX摄影机周围娴熟地走位,打造出一部史诗所需的空间感和战斗气氛。不过,相比令人屏住呼吸的运动长镜头,导演在老二牺牲、老大接手暴动的情感转折上显得有些生硬,且结尾对于阴谋的揭示过于直白。这个为命运悲剧预留的理由固然令人同情惋惜,但对于试图解读整个法国社会症候的野心之作来说,多少有种流于简单的遗憾。

  现实中的“郊区问题”要复杂得多,涉及种族、阶层、文化,以及殖民主义等历史遗痕,最头疼的巴黎市政府去年甚至想出建造隔离墙的笨办法,试图阻止毒品犯罪流入首都的中心地带,引来内外一片嘲笑声。几乎所有来到法国的游客、留学生都会被善意提醒,巴黎郊区那些廉租房尽量别去,更不要贪图便宜租住在那附近。

  经过多年“孵化”,巴黎、马赛等大城市的郊区早已成为了法国最“藏污纳垢”的地方,那里吸毒贩毒,黑帮盘踞,犯罪分子之猖狂,连警察都不敢轻易前往,2015年巴黎发生恐袭时,法国当局就只能派反恐部队去突袭。但同时,“妖魔化”郊区问题也是一种刻板印象,片中大部分的老一代移民、廉租房居民虽然生活不易,但还是拒绝暴力的,而像近几年大获好评的《加加林》、引发国际争议的《娇娃们》、获得恺撒奖的《法蒂玛》,以及创造票房奇迹的《不可触摸》,更多的电影人采用私人化的善意视角,敲开这些少数族裔日常生活的窗口,其中不乏逆境中奋斗的浪漫、来自底层的诗意和理想主义。

  《雅典娜》一方面说明强压政策只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也是提醒人们,还得警惕极右翼的蠢蠢欲动,毕竟勒庞已经连续两届和马克龙角逐法国总统了。如今的马克龙,对于郊区问题也有乐观主义的解决方案——巴黎2024年奥运会就是一个契机,不少新建奥运场馆都集中在巴黎郊区和廉租房周边,法国政府希望通过旧区改造,新增文化体育设施,改善当地年轻人的生活条件,提升文化教育水平和归属感,一步步摒除暴力和犯罪的土壤。至于实际效果如何,只能到奥运前后才慢慢体现。说不定,到那时还会出现不一样的“郊区电影”,毕竟来自古希腊的雅典娜,正是奥运精神的佑护女神。(董铭)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