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继承发扬祖国传统诗词文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继承发扬祖国传统诗词文化

来源:齐鲁晚报2022-11-07 09:50

  作者:林建华

  当前,继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国各界各类诗词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诗词创作活动如东海潮涌般一浪高过一浪,各类诗词作品如雪花般洋洋洒洒问世,形势一片大好。诗词文化的发展借助于手机微信和网络传媒的助力,每天创作的诗词作品数以万计,诗词创作驶入了时代的快车道,犹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向着更加繁荣美好的方向发展。

  纵览这些诗词作品,让人欢喜,又让人期待。欢喜的是祖国的诗词瑰宝得以传承发展,期待的是能够淬炼出富有时代气息和特色的诗词精品。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复兴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真正走上巅峰之路,攀登唐诗、宋词、元曲那样璀璨的高峰,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当代诗人任重而道远。

  熟练把握近体诗词的格律之美

  近体诗即是格律诗。格律是诗词的基础,也是诗词的规律、规则。优美跌宕的诗词无不出自于格律的抑扬顿挫。古诗评曰:格律诗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来说,杜甫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师——他在格律许可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些规律,跳出了丰富多彩、精美绝伦的“舞蹈”。熟练掌握格律要求是诗词创作的基础,是诗词初学者的基本功,也是诗词大家们的必备硬功。笔者认为,诗词格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准确把握格律的“三相规则”,即:句内重点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同;联内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这是格律诗词的重要规则,不可忽视和错乱。

  二是熟练掌握格律诗的两个基本句式和十六个标准格式。两个基本句式是五言绝句的基本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和加上顶节形成的七言绝句基本式。十六个标准格式,是在两个基本句式基础上根据“三相规则”进行变化而来的。只要牢记这些基本句式和标准格式,在创作中就会如行云流水,格律功成。

  三是认真学习格律诗的拗救。拗救是为了运用准确的字词表达意境,又不影响格律的节奏而采取的艺术手法。包括句内自救、对句相救、混合拗救(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并用)三种方法。这些拗救方法,是自古以来诗词名家熟练运用而形成的基本规则。在创作中运用趣味无穷。

  四是准确选好韵书确定韵部。坚持一韵到底的原则,不可出现凑韵、挤韵、撞韵、重韵、复韵、别韵、混韵等情况。

  紧紧跟随时代发展脉搏的跳动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如果没有顺应时代而生的新作品,那么,这个时代就难以产生具有时代个性的深刻而持久的诗词影响力,至少不可能出现可以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的可以彪炳诗史的诗人诗作,也不可能在后代子孙的文化记忆中留下深刻的文化印痕。新时代诗词要传递真善美、反映气势磅礴的发展大势,为人民确立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观,就应当担负起思想革新、诗词变革的重任。新时代诗人们要争当思想解放、观念革命和艺术革新的先锋。中华诗词应当为新时代“培根铸魂”。

  一要贴近新时代人民的现实生活。诗言志,词言情。诗词要有浓浓的现代生活气息。作者要融进现代生活的涓涓细流,认真体味当代人的思想、生活,抓住新生活的新亮点,反映新时代的新气象。如《乡村新景》“屏前一坐热情高,铁粉如云赞若潮。莫觑老夫文化浅,抖音快手卖樱桃”。诗词作品的语言、内容、风格等符合当下民众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作者要走出“自我”“仿古”的小圈子。不要再怜惜那些“篱笆”“柴荆”“镰刀”“牛背”等等一些反映昔日的词汇。

  二是要勇于反映新时代的大题材。新诗词要有新的立意,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要深度反映改革开放、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兴国、强军战略、疫情防控等大题材和波澜壮阔的发展潮流。再看《水调歌头·最美村居》上阕“一泓沧浪水,十里芰荷香。花堤烟柳,摇曳层叠几芸窗。古色白墙青瓦,画样大街小巷,美矣小村庄。几多江南景,在此试新妆”。反映了乡村振兴的美景。诗词创作要有大的意境,发出时代的呼唤,触动当代人的思想,激励大家奋发有为、锐意创新、勇往直前。

  三要真实反映劳动群众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和优秀人物。祖国发展,各业兴旺。祖国建设者们在各行各业砥砺奋斗,事迹卓著,可歌可泣。需要文艺工作者为他们吟诗放歌,著书立传。诗人们应该承担起这个历史的使命,创作出反映他们精神面貌和劳动功绩的诗词曲赋,为他们歌功颂德。只有这样的诗词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传颂。

  努力探索格律诗词的创新之路

  格律诗词要继承就要发展,要发展就要创新,创新意识是艺术进步的潜在动力,创新是诗词发展繁荣的根本之路。诗词创新是指题材内容的创新,语言与手法的创新,而不是诗词格律的创新。俗话说的“旧瓶装新酒”。

  一是深入广泛的推行新韵的普及应用。格律诗的发展与韵律的发展密不可分。我国格律诗词发展经历了隋代的《切韵》、唐代的《唐韵》、宋代的《广韵》一直到《平水韵》和《词曲韵》等发展过程。这些都对诗词发展繁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天,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汉语拼音的改革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单一的平水韵似乎难以满足诗词创作者的需求,限制了诗词创作群众性的发展。新韵更适合当代人的语音和语言习惯。为广大人民参与诗词创作提供了便利,受到了普遍的欢迎。新韵的使用解放了诗词创作的手脚,更容易进行格律把握和检测。新韵的推广成为诗词创新的一股洪流。但是切记新韵和平水韵不可混用,否则,不伦不类,影响格律诗词的韵律之美。

  二是注重推动现代词汇入诗的步伐。现代诗词创作需要焕然一新的词汇、典故、文字和语言。要与民众的诗歌审美需求相结合,使现代格律诗从崇古、仿古、喜古中解脱出来,摈弃那些苦涩、隐晦,现代人难懂的字与词。让格律诗词更贴近现实生活和基本群众。就像杨逸明先生的《咏南湖红船》那样“小小舱中几立方,神州命运也能装。如今海上多航母,不及红船载重强”。将立方、航母、红船等新词汇新语境入句,更适应现在的生活。让广大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喜欢,一学就入门。

  三是诗词教育培训要注重引导欣赏格律诗词的平仄韵律之美。笔者发现在诗词教育中,对诗词词汇、意境、创作构思等欣赏讲评比较到位,但是对诗词的格律规则及平仄格律讲授得很少,对诗词吟颂的音韵之美传授得更少。这样格律诗和现代诗的讲授就没有多大差别了,失去了格律诗词讲授的特点。受教者仍然不能掌握格律诗词的创作,格律诗词创作步履艰难。所以,格律诗词要创新发展,格律的培训引导不容忽视。(林建华)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