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叶弥:书写“人”的丰富与无限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叶弥:书写“人”的丰富与无限

来源:北京日报2022-11-18 09:32

  作者:曹霞

  叶弥的长篇小说《不老》既可作为《风流图卷》的续篇,也可独立来读。事实上,当年叶弥在乡间生活写作《风流图卷》时,便有了这下一部的构思,她直言两者之同在于“风流”二字。在《风流图卷》里,吴郭城一众风流人物滋养了少女时代的孔燕妮,让她见识了与“传统”和“庸常”不同的生活,长大后的她自然而然地将情感当作了生活的核心。在《不老》里,孔燕妮等候狱中男友张风毅三年,其间则谈了三场恋爱,可谓一部“风流”的“情感史”。

  为“情”设置绝妙的“容器”

  熟悉叶弥的读者都知道,在她笔下,“风流”非“下流”,“用情”非“滥情”,整部《风流图卷》便是对“风流”这一词汇的祛魅。拂去尘灰,还其天真诚挚本相,为孔燕妮涤荡出了一个清澈坦荡的情感语境,让她能够心无旁骛地展开一场场爱情之旅。35岁的她看上去年轻、无畏、充满活力,就像书名所示,有了“爱”,所以“不老”。

  小说写“情”并不出奇,或者说,小说的天职便是写“情”。但众所周知,中国20世纪以来的小说写“情”负载累累,使其承担的内涵往往逾越了情之本义,这让现代中国人的情感面目模糊、疑窦丛生。在这方面,叶弥堪称“逆行者”。《不老》中的“情”相当纯粹,就是男女之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当然,现代情感之有别于杜丽娘、柳梦梅的是本能欲望的自然流露,那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恋慕,一个身体对另一个身体的心疼,用孔燕妮的话来说,就是要把对方“焐热”。

  你可能会说,写“情”也没什么了不起嘛,的确,单单写“情”也撑不起一部长篇。《不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为“情”设置了一个绝妙的“容器”,让它在别开生面的结构和丰沛滋润的叙事肌理中尘埃落定。小说以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短暂日子为时间轴,展开了中国社会大转型即将到来之时的众生相。各种在对未来的猜想中展开的激进或保守的思想和行为纷纷出笼:或如喜欢谈时事的杜克成了“牺牲品”,或如美国人温德好旗帜鲜明地反美反尼克松,或如前诗人麻春雷悄悄集资办厂,或如心灵手巧的秧花在刺绣中找到了致富事业,就连远离尘嚣的青云岛也风云激荡起来。总而言之,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最不平凡的年份,是“前夜的涌动”。

  与此同时,小说又从这一年里截取出了一个短时段,即离张风毅出狱仅有的二十五天,不足一个月。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孔燕妮与俞华南相爱了。两个人携带着各自的“情感前史”和“观念前史”,在猜测、龃龉、冲突、争吵中逐渐走近。“前夜”不断地向前奔腾,张风毅的出狱又在“倒计时”中一天天迫近——藉此,叶弥构建起了一个有弹性、有动感的叙事结构,用它容纳着时代景观与个人命运。宏观/微观、情感/政治、出世/入世、高贵/粗鄙等种种不同质地的景象在此交糅,构成了一曲宏伟明丽的“二重奏”。

  为什么书写“爱的诗学”

  关于《不老》的“爱的诗学”,李德南等论者已明确指认过。孔燕妮不屈不挠地追求爱,这种反传统的特质使得她难以为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中国社会所容,她所到之处均有“看客”和流言蜚语,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她爱的愿望与能力,情路的趔趄坎坷也没有打乱她稳定的节奏,这是一个内心圆融自洽因而无法被伤害的女人。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张风毅在小说中从未露面但其影响力无所不在,俞华南在某种程度上又替代了张风毅,让读者感到孔燕妮对这个人的爱是对另一个人的情感延续或强化。因为这两位男性虽性格迥异,精神面貌却极为相似,都敏感、多思、有激情。他们互为镜像,以“缺席/在场”的互补共同构成了孔燕妮最珍视的情感生活。

  更进一步说,他们三个是同类,都是以精神为食粮的脱俗之人。我甚至倾向于这么理解:叶弥之所以安排俞华南从北京来吴郭调研,毋宁说是在为她欣赏喜爱的孔燕妮女士安排一个同路人。在所有人都在为未来激动或恐惧时,她却执着地深陷于恋爱,“与这个暗流涌动的时代毫无共同之处”。她的激进、行动及其与这个世界算的“进账/付账/平账”只关乎精神而无涉于物质。俞华南也并非日常琐碎之人,他用忙碌的调研和思考来消解“心里的黑暗和紧张”,修复情感记忆的深度创伤。这两个“古怪”的人都不为世人所理解,彼此却一见钟情,像小孩儿一样互留纸条,互相牵挂,见面时少不了嗔责,分开了又拼命想在一起。叶弥为他们设置了纯真有趣的“奇遇”,像是在表明,她就是要为这个被世人诟病的“坏女人”撑起一把“保护伞”,让她永不孤单,永远翱翔,永远葆有内心的自由和明净。

  为高远清朗的精神主体建造“理想国”

  这样说可能有过度阐释的嫌疑,可我确乎有以上这些强烈的感觉。喜欢叶弥的读者朋友可能和我一样,都被她笔下别样的美感和力量所感染,那种带着饱满的劲儿挣脱现实桎梏的强力,在平淡如水的生活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辙印。叶弥曾说过,她写小说的目的是为了驱逐对现实的不满。因此,她不可能对着现实“照猫画虎”,而是要拔地而起去建造一个“理想国”。在那个国度里,合格的公民就应该是孔燕妮、张风毅、俞华南、老隐这样的“精神贵族”,至于像王来恩那样的小人,像谢燕兵、潘小根那样的庸人,统统不能进入“理想国”。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叶弥小说中的人与事仿佛与日常相“隔”而自带雍容高蹈的诗性气度。

  说起来,某种生活之所以让人失望,是因为人们许多时候只能匍匐在泥地里或以在其中打滚儿为乐。在这样的语境中,叶弥竟然还在执拗地想象和书写高远清朗的精神主体,这真是让人震动。要我说,《不老》表面写的是“爱”、是“情”,内里依然是叶弥一以贯之的追索路径,就是去发掘、书写真正的“人”。什么是真正的“人”?就是具有情感和精神上的丰富性与无限性的人,他们天然地与鸡零狗碎、蝇营狗苟绝缘。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有过这样的形象,比如张承志《北方的河》中的准研究生,张炜《古船》中的隋抱朴,张洁《祖母绿》中的曾令儿。叶弥显然有志于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系列,他们不仅勇敢,而且有趣,自个儿就是自个儿的主心骨。就拿孔燕妮来说吧,她既勇于折腾,也不惮于受伤;既对弱者心怀怜惜,也对强者毫不畏惧;既热爱自由,也予人以自由;既喜欢谈恋爱,也不乏独立思考。她最终选择白鹭村是一种心地光明的入世,这朵在《风流图卷》中被老和尚所叹的“无根之花”在《不老》中长出了根。

  我感觉,叶弥应该还会有一部以孔燕妮为主人公的作品。她不会把她留在“前夜”里,而会让她在“黎明”中再精彩绝伦地活一回,让读者们把她丰富多元的人生和爱情都欢欢喜喜地照单全收,那该有多么好。(曹霞)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