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暖风迟日洗头天”

来源:文汇报2022-11-26 10:33

  作者:孙华娟

  《北梦琐言》是我们提到唐末五代文坛时常引到的文献,这部笔记是曾在荆南为官的五代人孙光宪所作。荆南,又称南平,十国之一,是高季兴在荆州建立的地方政权,直到宋建隆四年(963)高氏第五主高继冲,荆南才纳地归降于宋。

  孙光宪字孟文,号葆光子,本蜀人,约生于唐乾宁(894—897)间,在蜀可能曾官陵州判官,约在前蜀亡后(926)离蜀至江陵,先后事奉荆南高氏四世五主,入宋后授黄州刺史,卒于乾德六年(968)。孙光宪著作甚多,但除《北梦琐言》余二十卷外,大多已佚。现存词84阙,61阙见《花间集》,23阙见《尊前集》。

  孙光宪出身农家,少而好学,曾广游蜀中,在成都居住过十多年。他所存词作,可能有相当部分作于这一时期。“乍占锦江春,永认笙歌地”(《生查子》),“十五年来锦岸游,未曾何处不风流”“且陪烟月醉红楼”(《浣溪沙》),从这些词作表现的生活看,他在蜀中过得颇惬意。

  《浣溪沙》是其所写最多的词调,多半是酒筵歌席之间,赋写女子的闺情闺怨,或写男子眼中这些女子的容貌、情态。但其中也有例外:

  落絮飞花满帝城,看看春尽又伤情,岁华频度想堪惊。 风月岂唯今日恨,烟霄终待此身荣,未甘虚老负平生。

  词人终究不甘心徒然老去,依然梦想致身烟霄,遂其青云之志。孙光宪年青时代在蜀中,曾与人一起去找算命先生问前程:“伪王蜀叶逢,少明悟,以词笔求知,常与孙光宪偕诣术士马处谦问命通塞。”(《北梦琐言》逸文卷一)这是焦虑前程的体现。那位名叫叶逢的文士后来赴任时不幸殒身于犍为郡青衣滩,果如马姓术士所料。孙光宪后来的经历还与叶逢有过交集:“光宪自蜀沿流,一夕梦叶生云:‘子于青衣亦不得免。’觉而异之。洎发嘉州,取阳山路,乘小舟以避青衣之险。无何,篙折,为迅流吸入青衣,幸而获济。岂鬼神尚能相戏哉。”叶生托梦警告他青衣滩终有一厄,尽管他改道而走,也未能避开这场灾厄,还是被吸入青衣滩的漩涡,万幸最终获救。孙光宪把这看成叶生对自己的戏弄,否则自己断无脱免的可能。

  这是孙光宪离开蜀地时候的事。大概前蜀后主时,孙光宪在蜀中陵州做过判官,约在蜀乱时去职奔江陵,被高季兴聘为掌书记。孙光宪明敏通达,正如其号“葆光”,虽非一等荣显,但也仕途平顺。最后在他的力谏下,荆南末主高继冲放弃抵抗,归降宋朝。

  达于时变、戒惕周密的孙光宪在词的创作上却显现出开拓求新的勇气。孙光宪敢于将看起来凡庸的日常词汇放进词中去,比如“洗头”:“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浣溪沙》)从前我们只在屈原《九歌·少司命》中读到过“与汝游兮九河,冲风至兮水扬波。与汝沐兮咸池,晞汝发兮阳之阿”,主祭的巫师说,愿与司命女神一同在咸池沐浴,又在阳阿将头发晒干。美人沐发的画面思之令人目眩神迷。孙光宪的高明在于将“洗头”一词和天气放在一起用,天气又暖,日头又长,正是洗头的好时候,既写了美人洗头,又不是呆写,且脱去了过于浓厚的脂粉气。孙光宪以后,别的词人也敢于在词中这样用了。

  “花冠”一词的用法上,同样可见出孙光宪的别出心裁:“花冠闲上午墙啼”(《浣溪沙》),“花冠频鼓墙头翼,东方澹白连窗色”(《菩萨蛮》)。花冠,即鸡冠,用作雄鸡的代名词,在六朝人、唐人写斗鸡与报晓雄鸡的诗中出现过;如果出现在非写斗鸡的诗词中,基本是指帽子,尤指女性的装饰美丽的帽子,孙光宪本人有一句词用的是这个义项:“薄铅残黛称花冠,含情无语,延伫倚阑干。”(《临江仙》)

  而在词中用“花冠”写雄鸡,他是首创,前引两句皆如此。另外,唐五代词作中“鸡”字很少单独使用,通常都是以“鸡鸣”的成词或变体出现,因此读者往往自动将其化约为单纯的声音意象,其抽象性大于具体的物象,“鸡”这一生命体的形象在其中可说是被压缩到了最小。但在孙光宪笔下,“花冠”一词使得鸡常常被省略掉的形象复苏了,它不再是只负责报晓的“物”,而是顶着漂亮的冠子,时而飞到墙头闲啼、扑棱着翅膀聒噪的生命。它从一个常用作限定语的枯燥名词变成了活泼可感的新鲜意象,其活力也仿佛终于从咏物诗中移植到了词里,这正是孙光宪之功。

  这大概同孙光宪家世业农不无关系,对土地和自然的熟悉使他的词作常有清新之态,这在花间词人中尤属难得。他追求新创,热爱生活的实感,又能祛除词中过多的脂粉气。他对句法也颇为讲求,像“绣阁数行题了壁,晓屏一枕酒醒山”(《浣溪沙》),称得上是清壮顿挫,在词作中也很可贵。

  孙光宪曾按唐教坊曲名、主要用咏调名的方式写了一系列词作,如《女冠子》《八拍蛮》《玉蝴蝶》等。《女冠子》写蜀地女道士,《八拍蛮》写南越风物,《玉蝴蝶》也真的是咏蝴蝶。有些词调当时词人已普遍不再咏题,孙光宪反而又回头希望恢复其本来调名内容。如《思越人》,唐五代仅孙光宪、张泌、鹿虔扆有作。张、鹿皆泛咏闺情,孙光宪二首皆咏西子事,这正是调名本意,被他恢复了。对时人多咏调名的词,又往往另取主题,或者另换写法。比如他用《风流子》这个词调写过乡村风光: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菰叶长,水荭开,门外春波涨渌。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即便跟前人同为咏调名,孙光宪也有别出心裁的创新处,比如他的两首《河渎神》。此调本是唐教坊曲,唐至宋,只有四人写过此调,且都是咏调名。渎,本意指沟渠,也泛指河川。河渎神,就是河流的神灵。神灵往往有祠庙,人们时常会去这些祠庙,有所求请即祝祷以祈神,祈请得偿则有报赛以谢神。别的文体中此类表现神庙以及人神关系的作品很不少,如《楚辞·九歌》、唐《赛神曲》。中唐文人注重民俗,尤其偏爱这一题材。词作中最早的《河渎神》是温庭筠所作三篇,皆泛写丛祠,看不出是何处神灵。孙光宪的两首,则一写汾水庙,一写湘水庙,都是特写某一处祠庙,并力求在文词中更贴合其独特性。可见孙光宪不求步趋前人,而是注意自出匠心,追求新异的效果。

  从孙光宪词作来看,他可能到过两广一带,如这篇《菩萨蛮》:

  木绵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樯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木棉是热带的花树,丛祠相当于野祠、荒祠,越禽是南越之地的鸟,铜鼓是西南少数民族常用的乐器,蛮歌是南方的民歌。富南方特征的语汇和意象说明他可能去过岭南;也可能他仅仅是用这些语汇组织成词,从而贴合题面,以求不脱“菩萨蛮”这个调名。而且推测起来,后一种的可能性还大一些,因为他对咏调名一事有相当的执著。总之,效果是在一片赋写相思离别、不再咏题的《菩萨蛮》词作中恢复了调名本意,反而堪称新颖的别调了。

  《竹枝》本就是从巴渝民歌而来,有恋歌,也有风土的描绘,像南朝清商小乐府中的西曲。刘禹锡、白居易等中唐诗人遭贬谪在当地多有闻见,于是写入诗中。而五代蜀地词人本乡本调,写起来格外得心应手,孙氏的两首《竹枝》风调不让刘禹锡:

  门前春水(竹枝)白蘋花(女儿),岸上无人(竹枝)小艇斜(女儿)。商女经过(竹枝)江欲暮(女儿),散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

  乱绳千结(竹枝)绊人深(女儿),越罗万丈(竹枝)表长寻(女儿)。杨柳在身(竹枝)垂意绪(女儿),藕花落尽(竹枝)见莲心(女儿)。

  中间的“竹枝”“女儿”是和声,应该与刘禹锡当年所听见的巴歈讴吟所用和声相去不远。去掉和声,基本就是七言绝句的体式,只不过第二首中间不粘,是折腰体。从诗意上看,第二首民歌意味更浓厚,头两句起兴深富民歌本色,最后用谐音双关,莲心,即怜心。怜,也就是爱。第一首描绘场面颇新异,情境宛然:一派水乡春光,歌女在暮色中百无聊赖地抛食逗弄乌鸦。就其善造情境来看,颇有文人诗的本色。

  不过,孙光宪虽然始终得高氏信任,但他自负文学,以为自己史家之笔却不得不作诸侯幕府草写文件之用,“安知获麟之笔,反为倚马之用”(《三楚新录》),常怀怏怏。他一生辛勤聚书,著述不辍。尽管最后只有《北梦琐言》留存了二十卷,依旧能从中看到他的史识,这本书对唐末五代史料轶闻保留甚多,颇具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