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限定“男人帮”,再讲烫人的故事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限定“男人帮”,再讲烫人的故事

来源:齐鲁晚报2022-11-28 09:55

  作者:刘雨涵

  作为《披荆斩棘2》的衍生节目,《我们的滚烫人生2》继续进行着属于男人之间的故事。披荆斩棘,过滚烫人生,这个行在路上的限定“男人帮”,讲出了真故事。

  《我们的滚烫人生2》的常驻嘉宾,都是《披荆斩棘2》的演员:56岁的任贤齐、55岁的郑钧、48岁的张震岳、43岁的郝云。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但是却组成了一支摩托骑行队,足够热血滚烫。他们将自己的队伍命名为“保鲜膜车队”,张震岳解读寓意:“保持对生命热度的新鲜。”

  因为在《披荆斩棘2》中的共处,几位演员更加具有原生关系,不必再寒暄熟络,直接就能延续逗笑兄弟情,因此《我们的滚烫人生2》可以被视作他们的团建活动。任贤齐像是持重而有亲和力的江湖大哥,他十项全能,又能够热心张罗,为大家托底;郑钧和张震岳都闲散适意,没有了比赛竞技压力,他们更能自得其乐;在一群哥哥中属于小弟的郝云,总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真意。几个人产生了有趣的化学反应,在帆板躺平,玩直男比心,一路上嬉笑打闹,四五十岁的年纪还能够拥有大男孩一般的快乐。

  节目中也有男人们的谈心时间,“如果你不是现在的自己,会去做什么?”张震岳说他会当渔民。“你想要什么时候退休?”郑钧说,“很多时候不是你想什么时候退休就能退休的,而是身边的人什么时候允许你退休。身边一大堆人都指望着你,你要是停下来,就完了。”这好像道出了他马不停蹄地上综艺的原因。

  《我们的滚烫人生》第一季定位为职业体验真人秀,第二季打造成了国内首档摩旅挑战真人秀。但这两季都在叩问着同样的主题: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得上滚烫人生?一群粗糙的大老爷们,选择以摩托骑行的方式集体出行,是再适合不过的男性故事叙述方式了。郑钧说,“摩托像是低空飞行的鸟。”郝云说:“我看到一个沙坡、一个沙峰,虽然很高、很陡、很难,我要是都没有冲动想去冲一下,我之后一定会后悔的。”任贤齐作为此次的骑行发起人和专业赛车手,不仅提前做功课研究路线地形,还在骑行时全程做头车领路200多公里。他们穿越腾格里沙漠腹地,前往“地球的心脏”乌兰湖,完成308公里高速公路、15公里峡谷路段和25公里沙漠穿行的壮举。车队频繁出现车轮陷沙、摔车、爆胎等状况,加强练习的郑钧在晚上吃饭的时候累到手抖而拿不稳筷子,就连骑行经验丰富的任贤齐都说,“不亚于一次拉力赛难度”。这样的硬核考验在屏幕上是不多见的。

  节目所呈现的不只是哥哥们的“滚烫人生”,也呈现出每个人的“滚烫人生”。在最新的涠洲岛骑行中,郝云观察发现,岛上居民的共同特点是,“不管跟咱们说什么,他们的眼睛都是放光的。”民宿老板如数家珍地介绍岛上的生态环境,作为新岛民的教练小贝说,她前二十多年活得太中规中矩了,因为喜欢大海,才来到了这座岛。郑钧赞赏这种生活态度,“生活模式并不是只有一种。”在最后为岛民们举办的悬崖落日音乐会上,每位哥哥都回归老本行,展现出了唱演实力。

  《我们的滚烫人生》第一季体验了消防员、警察、乡村教师等奉献型岗位,第二季则通过环保公益行提升了节目立意。“阿拉善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项目基地”负责人吴向荣向哥哥们介绍20年来的锁边生态项目成果:建成总长度超过60公里、造林株数超过1000万棵的生态林。以吴向荣为代表的防沙英雄,让观众看到了凝聚“滚烫人生”的精神能量。哥哥们在沙漠地区亲身体验栽种幼苗,郑钧回忆起自己的父亲就曾是三北防护林的工作人员,传承着几代人的治沙梦。(刘雨涵)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典林:用轻盈的方式讲述厚重的历史

  • 《在人间》:形式狂欢下的叙事崩塌与共鸣消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