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换一个视角看清明上河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换一个视角看清明上河图

来源:北京晚报2022-12-14 09:32

  作者:阿甲

  《你看见喜鹊了吗?》灵感来源于北宋宋徽宗时期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作家戴芸让《清明上河图》的画家张择端化身主人公少年端儿,安排他在清明节这一天寻找喜鹊。为什么要寻找喜鹊呢?因为在中国文化里,喜鹊象征着幸福。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幸福的故事,书中的情节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人对幸福的不同理解。

  《你看见喜鹊了吗?》 戴芸文 郁蓉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整本书像风琴一样展开,两面都可以阅读:正面的故事中,郁蓉采用了剪纸、彩铅和铅笔相结合的技法;背面的游戏中,主人公和小狗藏在古画《清明上河图》中,和画中的人互动。

  “山下六七里,山前八九家。家家清到骨,只卖水仙花。”

  据说,水仙花原产于地中海一带,唐代被引入中国,到了宋代竟成了类似“网红”的花。在宋代诗人宋伯仁《山下》一诗中,更成了清高脱俗的象征。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宋代的绘本《你看见喜鹊了吗?》正是从一丛秀雅的水仙开启了故事的进程——一个名叫端儿的男孩正蹲在水仙花丛前,聚精会神地在地上画着什么。因为家里穷,没有纸笔,他只能用手指蘸着水坑里的水在地上画。这时,他听到妈妈在叫:“看,喜鹊!”整个画面中,有好几个人物都抬头向左侧上方望去,连跟在端儿身旁的那只鸡也扭头望过去。可是,画面里没有喜鹊。据说,喜鹊登门是喜事的预兆。跟着喜鹊就能找到幸福吧?于是端儿循着喜鹊飞去的方向追了下去。

  这个追寻幸福的故事,在一片温暖明亮的黄色背景下展开,背景中的树木、屋舍、怪石,尽管是用铅笔、彩铅勾勒线条并用水彩点染,但看起来却颇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味道,而以端儿为代表的主要人物,多用拼贴辅以线条画构成,衣装多为宋人服饰,但端儿长裤上的红黄菱形图案却颇有现代气息。文与图叙事的方向都是从右向左,遵循古代书籍的传统样式;但图像叙事是现代的绘本叙事,一点点拉开长卷就像一页页地翻页,故事在翻页中向前推进,画面中的主要人物之间有着互动。而每一幅画面中都有人在仰头侧望,尽管几乎每一页都看不到喜鹊,但众人望向空中的眼神,总让人以为翻到下一页就能见到。于是,读者被好奇心驱动,不断地拉开长卷(翻页),带着希望去找寻……

  戴芸用文字讲述的故事并无波澜,却巧妙地用端儿在找喜鹊路上的所见所闻,带领读者走进《清明上河图》的世界,并对其中一些颇可能引起儿童兴趣的场景和人物进行放大特写:坐青纱轿的夫人,码头上的搬运工,拉船的纤夫,差点撞上虹桥的大船,桥上骑马的官家老爷,凉棚底下的算命先生,城门口的乞丐与驼队,客栈里的书生,街头偶遇的行脚僧……原来,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要带着小读者来一次汴京一日游!

  实际上,就文字故事而言,端儿自始至终都没有看清过喜鹊。起初,他只是猛地抬头,看到枝头那只喜鹊“隐约透着五彩的光芒”。问题是我们常见的喜鹊多是黑白的,有的品种再添一点灰与蓝,哪里见过有五彩光芒的喜鹊?难道是强烈光线制造的色彩错觉,或者那喜鹊根本就是幻觉?直到最后,文字故事里也没有出现过喜鹊的真身。

  不对,有读者可能会指出我的疏忽——最后一幅对开页,不是明明画着一只五彩的喜鹊吗?是的,画面里有,但文字里的确没有,甚至还强调“画里没有喜鹊”!这就是绘本最好玩的地方,它允许“文图不一”,但实际上却能实现增强效果的目的。郁蓉在前面一直不把喜鹊画出来,文字里有她却不画,而等到最后,当文字宣布“画里没有喜鹊”时,她却偏偏画了这只五彩斑斓的喜鹊!不过,请留意这一页的眼神交流,喜鹊在盯着端儿看,端儿却好像完全没有在看喜鹊,他似乎在全神贯注于绘画,那神情也可解读为若有所思。所以对端儿而言,眼前的喜鹊其实若有若无。

  介于有无之间,或许正是喜鹊在这个故事中的特质——当你认为它有的时候就存在,认为它没有的时候就不存在。这是不是也类似“幸福”的特质?在绘画的叙事中,郁蓉很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比如喜鹊,读者看不到的时候,画中的人却仰头看到了,读者真真切切看到时,画中人却没在看;喜鹊身上不符合现实的斑斓色彩,暗示它可能纯属想象世界的产物,但鸟儿身上的五彩光芒可能又美得让你乐意相信。如果我们从头再看一遍端儿一路寻找的画面,或许会发现那些花红柳绿的色彩,似乎是被故意晕染,暗示着五彩喜鹊曾在此停留过。这也可以解释在这个故事结束后,为什么喜鹊身上的五彩斑点会继续飘散下去,飘过环衬页,来到封底,汇聚成封面那只喜鹊的尾巴。

  说到这里,这本书的故事才进行了一半,甚至可以说,刚刚完成了序幕。因为继续翻下去,一个循环重新回到开头,又开启了另一个故事:《你看见端儿了吗?》。当然,或许有读者更愿意先看这个故事,但我还是建议,先了解端儿是谁,并跟着端儿去找找喜鹊,因为这个序幕的任务相对容易些。

  《你看见端儿了吗?》是一个颇有难度的视觉益智游戏,读者的任务是要在长约630厘米、高约28厘米的长卷画中,将大约70处的小细节找出来,其中大部分是端儿和他的小狗,但还有书童和一些小动物。不夸张地说,这对于许多大人或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相信,小读者不但有能力而且会很乐意接受这个挑战。(阿甲)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