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田园治愈风成影视题材“风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田园治愈风成影视题材“风口”

来源:齐鲁晚报2023-01-06 09:48

  作者:师文静

  1月3日,刘亦菲、李现主演的田园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开播,云南乡村发生的温情鲜活的故事,有趣、立体的人物群像,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向往的生活》《山水间的家》等主打田园治愈的节目,到《两个人的小森林》《何加加的桃花源记》《去有风的地方》等田园治愈剧,“唯美”“解压”“亲近乡村自然”的创作风,从综艺刮到了影视剧。

  唯美鲜活

  本以为《去有风的地方》就是一部拍乡村美景、浪漫邂逅的撒糖恋爱剧,但从播出剧情来看,该剧在浪漫爱情线之外,架构了鲜活、温暖的乡村生活图景,试图通过群像戏呈现一个开放、有活力但也存在大小难题的乡村生活日常。剧中有观众想看的唯美田园中的浪漫爱情,也有一条展现乡村发展、乡村宜居宜业现状的叙事线。

  剧中,刘亦菲饰演的五星级酒店经理许红豆,每天工作、加班,答应和闺蜜一起出门旅行,但一直没时间。在闺蜜患癌离世后,她开始重新思考人生,辞掉工作,带着闺蜜的心愿去完成两人的出游约定。许红豆来到云南云苗村的民宿住下后,小镇鲜活、有趣的生活徐徐展开。许红豆在美丽的乡村民宿读书、认识有趣的房客,在旅游小镇逛街、购物、跟小朋友看蚂蚁,直到遇到爱情、扎根乡村,寻回了自我也逐渐治愈自我。女主角这条线负责“诗与远方”的浪漫想象,满足观众逃离大城市、亲近大自然的心理诉求。

  而李现饰演的放弃高薪回乡创业的“村草”谢之遥,以及一众性格鲜活的老少村民们,则负责展现接地气的乡村生活和振兴家乡的现实问题。谢之遥不想做城市精英,喜欢走在家乡的小巷里,更想建设家乡,为乡亲们提供工作机会,是个有点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剧中他的创业公司有电商业务,帮助村民销售水果、特产等,还负责推广乡村的刺绣、木雕等传统手艺。后续剧情中,谢之遥还邀请许红豆用她多年的酒店从业经验,为发展云苗村的文化旅游事业助力。男女主角在互助中互生情愫,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部剧中还有大量的副线剧情,讲述乡村发展中接地气的故事,比如,村里的木雕师傅招了十几个徒弟全部跑光,面临传统手艺无人传承的问题;剧中还有年轻女孩因为怕“伤眼睛”而不学刺绣。勤劳、有韧性的老一辈村民的火热生活和来小镇旅游的都市“受伤人”展开碰撞,互相帮助、互相启示,剧情看点很足。

  多重看点

  《去有风的地方》与《幸福到万家》等农村题材剧不同,不同于后者着重描写的尖锐农村现实问题,《去有风的地方》更突出刻画一个旅游小镇美好、宜居、年轻有活力的一面。《去有风的地方》也有对乡村发展中所遇问题的呈现,但手艺传承、年轻人出路等问题,也与乡村邻里之间的温情感动、守望相助融合在一起,有一个温暖治愈的内核。同时,《去有风的地方》与《两个人的小森林》这类纯粹以乡村美景为叙事背景板的治愈风偶像剧也不同,后者只是换了新鲜拍摄背景的撒糖剧。《去有风的地方》在偶像剧和乡村振兴题材剧之间做了一个有趣的平衡,既有偶像剧观众需要的田园治愈浪漫爱情,又没有完全脱离本土乡村题材剧创作的现实根基,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本土田园治愈风类型剧。

  看腻了都市小甜剧,乡村剧带来一种新鲜感。《何加加的桃花源记》《去有风的地方》中都是女主角遭遇人生挫折或者变故,选择到田园乡村放松时,展开了一系列有趣的乡村故事。乡村治愈剧除了风景美,再就是剧情步调缓慢,基本以温馨、抒情为主,能满足观众观剧解压的心理诉求。

  这两年乡村治愈剧很流行,比如韩剧2022年就拍了多部乡村剧。《偶然的田园日记》讲述乡村兽医和乡村女民警的浪漫故事,在美丽的乡村风景中互相治愈、成长;《我们的蓝调》讲述小渔村里一群中年男女的爱情故事,鱼铺子的女老板、走街串巷的小摊贩主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故事烟火味十足又带有浪漫色彩。可以看出,乡村治愈剧还有很多人物、故事可以挖掘。国产田园治愈剧该怎么拍,《去有风的地方》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既不脱离返乡创业、乡村振兴的现实根基,又能通过形形色色归隐田园的都市人、鲜活有趣的小镇居民群像,勾连起乡村与都市的关系、城乡的碰撞与融合,形成多重看点。(师文静)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