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破晓东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新尝试与突破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破晓东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新尝试与突破

来源:解放日报2023-01-19 11:33

  作者:陈 吉

  电视剧《破晓东方》以1949年解放上海的历史事件为叙事主体,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面对执政大城市的历史性“大考”,将千疮百孔的“旧上海”建设成充满生机的“新上海”。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创作颇丰的当下,如何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好看又值得看的作品,该剧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并在几个方面有着新的尝试与突破。

《破晓东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新尝试与突破

  新颖的题材 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是题材上的尝试与突破。与以往《觉醒年代》《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剧有所不同,《破晓东方》没有描写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而是首次在电视荧屏上全景展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应对的第一个历史性“大考”——管理城市。即该剧不再聚焦于战争问题,而是书写战争之后的管理问题,将叙事目光放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如何巩固革命果实,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贸易,解决民生问题,发展国民经济。正如电视剧开头所展示的史实,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该剧的重点就是写“建设”,“建设”的是对新中国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的上海,任务重要且艰巨。这样的题材无疑很重要,也很有新意。

  选择这样一个题材,在当下也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路奋进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伟大成就,而该剧便是对“建设”历程的一种再现。另一方面,回望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如何漂亮地交出管理超大城市的考卷,既是对前辈的怀念和敬仰,也为今天的建设与发展找到了历史的根基、精神的力量。

  这样的题材,也保证了《破晓东方》的可看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剧中陈毅有一句台词,“关关难过关关过”。该剧还原的这场“大考”充满着巨大的困难,这些困难对剧中人物来说,是一个个需要跨过去的阻碍;而对观众来说,则是一个个观剧的“看点”和“爽点”。“瓷器店里打老鼠”、“两白一黑”之战、打击盗匪、清除敌特……该剧展示的历史真实片段既涉及军事战、政治战,又有金融战、粮食战,让观众在情节的跌宕起伏中重温了那段历史的波澜壮阔。

  不过,如此丰富的内容如何组织是一个挑战,因为一旦组织不好,会使剧情显得琐碎、平淡,缺乏重点,不符合影视剧创作的特点。该剧根据已故作家刘统获奖的纪实文学《战上海》改编。刘统原著中非常丰富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为电视剧提供了扎实的史料内容。但将这些内容组织成一个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能让观众理解并代入情感的电视剧,还需要巧妙的艺术设计与组合。而该剧在保证史料内容丰富的前提下,为了让剧情更引人入胜、人物更生动鲜活,进一步打开艺术的创作空间,在结构和艺术手法等方面也有新的尝试与突破。

  三层式架构 真实与虚构的融合

  与大多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一样,《破晓东方》也以时间线作为主要的叙事脉络,与此同时,该剧还有一个以人物关系组织起来的横向坐标轴,并与时间的纵向坐标轴交织在一起。

  时间轴主要为串联丰富的史料内容、推动故事发展。人物轴则主要为深入展开剧情服务,从三个层面表现当年共产党人为恢复上海的运转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形成了全剧的三层式架构。导演高希希曾在采访中用“战略、战术、战事”来形容这三个结构层面。第一层面即战略层,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陈云为代表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第二层面即战术层,是以陈毅和邓小平为代表的上海市和华东局的领导干部,把党中央决策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第三层面即战事层,是具体战斗在上海的解放军战士和展开具体工作的同志,如何贯彻执行命令,忘我地奋斗、甚至牺牲,出色完成一个又一个具体任务。这种结构方法,一方面符合“战上海”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绝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搭建城市管理结构、完成建设上海的过程,而必须是一个从上到下畅通无阻且有决策力量、贯彻力量和执行力量的共产党团队去构建和完成,所以,该剧的主要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团队、这样一群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体现历史厚重的同时,详尽地展现这群人中的每一个具体个体以及他们具体的事件,把参与建设的人物塑造得更为丰富和饱满,把建设上海的过程铺展得更为细腻和动人,从而更具有感染力,吸引和打动观众。

  这样的结构方式还可以更好地处理历史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需要的戏剧冲突之间的关系,是所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都面临的问题。通行的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破晓东方》的处理比较巧妙,在战略层遵循史实,战术层、战事层则在大的史实背景下存在一定的虚构。虚构了一些人物,如经济专家纪南音,电视剧里有较多的戏剧冲突都放在了这个人物身上。当然,虚构人物和事件的背后是由战略层规定的史实作为依据,如当时周恩来总理派了许多经济专家去协助完成上海方方面面的管理工作,这才有了纪南音的人物设定。还有一些虚构的情节,如组建政协需要让黄炎培从上海去北平,这是历史真实事件,也是来自战略层的剧情,但到了战事层,则是在中共上海地下党配合下,黄炎培和儿子换装出行,加入了谍战元素,增加了戏剧性。

  该剧在战事层的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惊险片、谍战剧的拍摄手法,并设置戏剧冲突,烘托出紧张的气氛。看得出,主创想带给观众一部有新时代表达方式和艺术创新手法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让作品既好看又值得看。

  细节运用 基于真实的放大与渲染

  一部剧中最打动人的,一定是基于真实的细节,即在真实的事件或者历史的剪影中寻找细节,去做局部的放大和强调,并通过克制的抒情获得感染力。《破晓东方》的创作和剧中的情节有一些很有趣的互文,比如剧中人物一直在强调细节的重要性,而主创在拍摄时对细节的重视和表现也可圈可点。这些细节均基于真实,或者是对历史局部的强调和放大,或者是在历史粗线条中补充、虚构合理的细节,完成对历史的再想象,这无疑也成为一种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融合方式。

  例如,创作者设计了解放军战士不了解电灯乃至英勇地去摸电门的细节,一笔就写出解放军骁勇善战但对城市生活一无所知的困境。这个细节未必发生在当时,有一定虚构成分,但可谓基于当时解放军战士真实状况的一种合理想象。

  这一手法被充分运用到了一些大的情节段落和抒情段落中。如解放军攻打上海时,设置了将士们冲入市区却看到要生孩子的女人这一情节,如何既杀敌又保护百姓成为难题。如果用炮,可以很快结束战斗,但为保护城市和人民,解放军宁愿付出生命代价,不使用重武器。当营长冲上楼顶,看见几十层楼梯躺满了解放军战士的遗体,而当五星红旗飘荡在最高处的时候,有新生儿顺利诞生了,诞生在了新上海的第一天,这一幕十分具有象征意味。

  综上,该剧在题材上有着全新的突破,既有深沉厚重的历史质感,又充满跌宕起伏的戏剧张力,用新时代的表达方式与艺术创新手法融合进历史、艺术、商业等元素,在现实主义的主基调中也不乏惊险谍战片的手法尝试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抒情篇章。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破晓东方》有着一定的新尝试和新突破,值得肯定。

  (作者陈吉系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副编审)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花 晖:讲述守正创新、美美与共的传统文化故事

  • 詹 丹:改编传统文化名著的前提是理解文化特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