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奇谭》的中国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中国奇谭》的中国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2-10 10:12

  作者:雷 虔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作品集《中国奇谭》,自2023年1月1日上线后,持续受到网友关注和热议。於水、胡睿、杨木、刘毛宁、陈莲华与周小琳、徐宁、顾杨与刘旷、潘斌这10位导演分别打造了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以雄奇想象缔造出“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新鲜体验。

  《中国奇谭》之《小满》剧照。出品方供图

  《中国奇谭》展现了浓郁的中国风。如《小妖怪的夏天》取自中国古代故事,《小满》中古代儿童的穿着和家庭摆设来自中国古代绘画和民间年画。此外,据总导演陈廖宇介绍,《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表现了现实中的乡村生活,导演回乡做了大量采风工作;《小卖部》讲北京胡同故事,两位导演平时就住在胡同里,积累了很多素材。《鹅鹅鹅》导演胡睿介绍,该片取材自南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中的《阳羡书生》,讲述一个货郎送两只鹅到鹅山途中的一段奇遇。这个故事主创们先后改编了4版,但最后还是回到原点,基本尊重原著再附加一点改动,结果无论故事还是意境,《鹅鹅鹅》都十分耐人寻味。

  除了故事内核之外,《中国奇谭》采用的不同美术风格和制作手法也值得关注:《小妖怪的夏天》借鉴中国画技法,《鹅鹅鹅》采用素描式画法,《林林》是三维动画,《小满》是剪纸定格动画,《小卖部》是三渲二动画……创作者用蕴含中国美学的画风,为观众编织了一个个或诡异、或神奇、或浪漫的奇妙梦境。

  《中国奇谭》大胆探索,延伸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艺术道路。数十年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雪孩子》《大闹天宫》《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500多部作品,伴随了几代中国人。首任厂长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众多前辈艺术家秉承这一创作理念,打造了享誉国际的动画“中国学派”。在陈廖宇看来,1956年的《骄傲的将军》确立了中国样式的动画风格;1964年的《大闹天宫》进一步将中国动画表达方式系统化;1979年的《哪吒闹海》进行了登峰造极的艺术表现;1983年的《天书奇谭》把娱乐性引入创作,使动画更接地气。如今的《中国奇谭》又有了一些当年的影子,让人觉得这就是中国人讲的中国故事。比如片中大家津津乐道的一些细节:《小妖怪的夏天》里打工人的自嘲,野猪妈妈让小野猪“多喝水”的唠叨,《鹅鹅鹅》里融合中国民间信仰里的“小猫庙”等,既带有当代气质,也非常中国化。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对动画片创作来说,有很多神话、志怪小说以及大量山水画、人物画可以借鉴。在此基础上,创作者再结合电影工业发达国家的表达方式,一定能创作出更多像《中国奇谭》这样既有民族文化特色,又能引发海内外观众共鸣的优秀动画作品。(雷虔)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典林:用轻盈的方式讲述厚重的历史

  • 《在人间》:形式狂欢下的叙事崩塌与共鸣消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