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仰望星空到走向太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从仰望星空到走向太空

来源:天津日报2023-02-27 11:49

  【推荐理由】

  从古至今,人类都在通过观察星空理解宇宙,这段历史漫长而艰辛。本书不会去详陈天文学的最新进展,而是作为一份历史指南,回顾人类的宇宙观如何定义现实的本质与生命的意义,看看我们业已摈弃的神祇与魂灵、神话与魔兽、天上宫阙与恒星天球是什么样子,了解科学宇宙观如何最终称霸世界,又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我。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主人公有祭司、女神、探险家、革命者和君王。故事的开篇不是大爆炸,也不是科学的诞生,而是第一批仰望星空的人类以及他们所发觉的星空奥秘。本书选择了历史上人类仰望天空的12个时刻。故事从西方物质宇宙的兴起讲起,进而叙述物质宇宙模型如何主宰我们的生活。这条故事线的起点是最早的岩画和环形石阵,中途会谈到信仰、民主、科学等伟大传统的诞生,终点是寻找外星生命以及人类最近的太空和虚拟世界之旅。

  此番探究既有助于解释今天的你我究竟是谁,亦可指引人类的前途。人若身在事物之中,往往难以看清其局限,那就让我们潜入深邃的宇宙认知史中细致勘察一番,或许可以触及乃至越过既有世界观的边界。

  《人类仰望星空时:繁星、宇宙与人类文明的进程》,【英】乔·马钱特著,中信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

  作者:尹传红

  浩瀚辽远的星空,神秘莫测的宇宙,自古以来就让人类世世代代为之神往。饱含诗意的作家把星空当作眼睛的食粮,富有人文情怀的科学家则把天文学视为广阔空间的和谐科学。

  古希腊人说,人类直立的姿势之所以成为人独有的特征,乃是因为人与四足动物不同,不是向下盯着大地,而是能够举目自由凝视天空。

  我们仰望星空,首先是用肉眼,然后用的是探求星辰运动规律的精神的内在之眼。然而,同是仰望星空,人们却看到不同的世界,生发不同的感悟,得到不同的经验。

  有的人插上想象的翅膀,附会出活灵活现的神话,然后又在代代相传中演变为种种传奇故事和民间习俗;另一些人则将天体、星辰与人们的日常事务扯上子虚乌有的联系,发展出天宫图、占星术,并以此为权力和控制他人服务;还有一些人依据长年的观察经验,总结出与农业、航海等相关的规律,甚至更进一步,通过缜密思考、精确求证,归纳出天体运行所遵循的规律,构造出天文学的宏伟大厦。

  就这样,人类一步步地由仰望星空走向了太空。

  或许,也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科学起步于人类理解天空的尝试。

  科学史家则认为,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神话都起源于天体的规则运行方式,天空与科学思想的发展关系密切。

  事实上,人类的想象和智慧,创造了一个面貌千变万化的“天”!天文学自诞生以来,在人类自然观的发展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它堪称是所有古代学科中唯一完整流传下来的分支,也是联系现代学科与古代学科的最直接的环节。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天文学的新问题和新发现,有可能就是自然科学中新的突破点。它的发展,让自然科学别开生面,并使得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基于上述认识,我想我能够理解乔·马钱特的《人类仰望星空时》一书的副题“繁星、宇宙与人类文明的进程”,能够理解为什么她对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漠视探究古人的天空观感到遗憾,以及为什么她认为研究人类进步的学者很少将目光聚焦于苍穹“是一个巨大的盲点”。

  毫无疑问,人类对天空的感知、对宇宙的认识,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有力地塑造了现代世界。《人类仰望星空时》选取历史上人类仰望天空的12个时刻,或者说12个进阶跳板──如各章标题所昭示的:神话,土地,命运,信仰,时间,海洋,权力,光,艺术,生命,外星人,意识──借由细腻生动的叙述,做了十分深入的发掘和阐释。

  第三章“命运”中提到,历史上,许多文明都创建了描述天空的数学模型。中国的帝王雇用天文学家绘制星图并预测日食等天象,玛雅人的领袖自封为天体,对以百万年计的天体周期进行计数。巴比伦埃萨吉拉神庙的祭司们,第一次从模拟模型转向数学模型,将繁乱复杂的现实转化为一个简明有力的数学宇宙。

  这里说及古代中国对日食的预测,没有具体展开。其实此中内涵颇深。

  “日蚀者,月往蔽之”“日月同会,月掩日,故日食”,这些都是我国古人对日食的认识。现在我们更清楚,月球把太阳全部挡住时发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时发生日偏食,遮住太阳中央大部分而外缘仍显露,则发生日环食。

  这种尽管异常但却可以预报的天象在现代人看来,堪称自然规律之精确性的无可辩驳的例证,但在未开化的或毫无天文学知识的古人眼中却是超自然灾祸的化身。他们对这类天变通常感到疑惑和恐惧,多以为是对人事的吉凶有所预示,并试图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有记录的最古老的日食发生在夏朝,它载于《尚书·胤征》,说的是羲、和两位司天之官,因沉溺于酒,未能对一次日食作出预报,结果引起混乱,并因这一失职行为而掉了脑袋。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历史》中写道,美索不达米亚的两个部族吕底亚人和米底人连续打了5年恶仗,未见胜负。米利都的智者泰勒斯预先知道将会有日食发生,便警告双方说上天反对战争,如果不停战,某一天他们的光明就会被夺走。在双方交战第6年的某一天,忽然间天昏地暗、黑夜骤临。战士们大为惊恐,认定这是上天发出的谴告,于是纷纷抛下武器,停战议和。这次出人意料地消除了一场战争的日食,据考证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午后。

  综观世界各地流传的关于太阳、月亮和星球的神话,大体可以得出一个判断:人类想象过程的规律性和同一性首先表现在关于“食”的迷信中。例如,许多民族的神话或传说都把这忽然降临的黑夜,以及天体的亏蚀,想象成神灵在发怒,妖精在作怪,或有怪物吞吃天体(我国民间就惯常于把日食和月食叫做“天狗吃太阳”“天狗吃月亮”)。总之,日食和月食破坏了日与月、昼与夜、光明与黑暗等规律交替出现所构成的秩序,导致天上的运动失去了和谐,这是不可避免的灾祸的预兆。

  “人类学之父”、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经典著作《原始文化》中,对各民族文化里的“食”做了翔实的考察和分析,并指出:有根据推测,所有或几乎所有文明民族都是从关于恶魔与“食”的神话开始的。

  泰勒还引述了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对天文学家的一段著名赞词:这些伟大的人高于一般必死之人,他们发现了天体的规律,他们把人的贫乏的智慧从对“食”的不祥预兆的恐怖中解放了出来。有趣的是,在1860年日全食时,意大利米兰市的居民竟然高呼“天文学家万岁”,他们以为,天上的这幕出奇表演,乃是由天文学家所编导的。

  人们一旦精确掌握了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就能提前许多年明白预报和精确计算日食与月食。这实际上早已没有任何神秘可言。

  不过,我们能够欣赏到日全食这种蔚为壮观而又美妙绝伦的场景,倒真要感谢宇宙中所出现的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太阳的直径有月亮的400倍之大,但距离也要远400倍。如果不是月亮的圆面(月轮)与太阳的圆面(日轮)大小相差无几(百分之几以内),月亮几乎完全遮挡太阳明亮的圆面就没有可能。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有句经常被引用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翻阅《人类仰望星空时》,不时唤起我少年时代有关星空、宇宙的种种遐思,脑海里则总闪现出那豪迈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英国诗人詹姆斯·弗莱克在题为《朝圣者》的一首诗中,亦有充满豪情的几句:心如朝圣般追寻险境,远离平凡的通途大道。生命中探求无数个挑战,我们的征途是星辰破晓。

  著名人文学者金克木有言:看天象、知宇宙,有助于开阔心胸。这对于观察历史和人生直到读文学作品、想哲学问题都有帮助。心中无宇宙,谈人生很难出个人经历的圈子。他还说,怎么看宇宙和怎么看人生也是互相关联的。有一点宇宙知识和没有是不一样的。“古时读书人讲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看今天也应当是这样的。不必多,但不可无。”

  读一读《人类仰望星空时》,我们看待自然、看待世界、看待人类自身,也会是不一样的。

  (作者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烟火人间》:与媒介共生,与生活共舞

  • 张凯滨:演技类综艺怎能靠槽点、笑点制造爆点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