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一大IP改编为何水土不服?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这一大IP改编为何水土不服?

来源:文汇报2023-03-17 09:56

  作者:王 彦

  “东野圭吾”,已俨然一个令内地影视改编市场爱恨交织的名字。

  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由任素汐、刘敏涛、胡可等实力派演员出演的电影《回廊亭》上映六天,票房约一亿元。但无可否认,影片口碑拖了后腿,该片豆瓣评分从5.8分一路下滑至5.6分。制图:冯晓瑜

  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由任素汐、刘敏涛、胡可等实力派演员出演的电影《回廊亭》上映六天,票房约一亿元,这样的成绩对于3月的影市淡季还算不赖。但无可否认,影片口碑拖了后腿,该片豆瓣评分已从5.8分一路下滑至5.6分。随着“逻辑漏洞多”“故弄玄虚”等网友评价发酵,即便东野圭吾的强大市场号召力也很难成功变现。

  这并非东野圭吾IP第一次在中国影视市场反响平平。自2017年《嫌疑人X的献身》拉开序幕,六年来至少有20部东野圭吾的小说IP被内地影视开发者购买了版权,迄今成品还包括《解忧杂货铺》《十日游戏》等影片和网剧,《悖论13》《彷徨之刃》《绑架游戏》也正在改编进程中。但网剧版《回廊亭》仅仅拿下了4.1分,此前《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铺》等影片也都在日韩市场的同源小说改编中落于下风。随着本土化后的东野圭吾改编作品再陷口碑困境,关于其IP开发的质疑声也日渐增多。东野圭吾小说的中国本土化改编究竟难在哪儿?突围路径又在何方?

  无论改编与否,逻辑自洽都是悬疑类型片的基准线

  电影《回廊亭》改编自东野圭吾小说《长长的回廊》,由来牧宽执导。故事从律师周扬的视角进入,城中富豪高晋病逝,留下巨额遗产。女律师带着高晋的遗嘱来到高家所在的回廊亭,她一同带来的还有神秘日记以及一封直指一年前回廊亭9号房火灾真相的信件。家族中各怀心思的人接连登场,就在遗嘱宣读前,回廊亭再度发生命案,一群人在密室般的环境里上演为爱复仇的欲望纷争。

  有人把影版和剧版《回廊亭》口碑双扑,归咎于原著《长长的回廊》(又名《回廊亭杀人事件》)的“先天不足”。此话有其一定的立足点,一方面,作为一名畅销小说作家,东野圭吾很是高产,但并非部部精品。《长长的回廊》写于1991年,对比后来的代表作《放学后》《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长长的回廊》无论在人性思辨、社会深度和悬疑结构上都略显青涩。另一方面,相较于严丝合缝的本格派推理,东野圭吾的许多作品凸显出更为强烈的社会派推理色彩,他的笔墨更多聚焦于罪恶发生的根源,而非用于案件的谋篇布局。国内影视改编后,作为悬疑类型的作品,观众必然对故事的逻辑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编剧必须以缜密的思维把故事的逻辑链条补充完整。

  关于剧作,契诃夫有个观点经典永流传:如果在第一幕里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在第三幕枪一定要响。意思是戏剧中的一切细节都要发挥作用,才能展现出戏剧性。电影《回廊亭》里,程萱的丝巾、高山在水池边摔倒的场景、高志喝酒时被特写的酒杯等等,影片给出了太多没能鸣响的“枪”。与此同时,大到推进主线剧情的管家谋杀高晋私生子的动机,小到属地民警造访时律师协同高家人一起搬尸的怪异举动,剧情又处处布满了无法自圆其说的逻辑陷阱。当一部悬疑类型电影既无法经由严密的编剧思维达成逻辑自洽,又提供不了刑侦推理的头脑风暴快感,无论原著几分,改编都只能在低空运行。

  更遗憾的是,影片还在改编中丢失了最具视觉魅力、也最能弥补原著悬疑感不足的“空间叙事”。在日本作家的原著里,回廊亭这一结构特殊的家宅高度参与了叙事,建筑本身正是悬念揭晓的关键要素。但本该借用视听语言将空间做足文章的电影,却恰恰抛开建筑,丧失了影像叙事的重要道具。

  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合理适配,才是塑写真实性与渲染共情的起点

  微妙的是,电影与网剧两个版本的《回廊亭》之外,在中国内地市场,2019年首演、与两部影视作品“同宗同源”的舞台剧《回廊亭杀人事件》却拿到了相对不错的口碑。在一些剧评人看来,舞台剧主创的高明之处,是将刻画的重点落于“人与人之谜”,而非“谁是真凶”的推理之上。如此一来,原著里强烈的日式风格、日本社会底色浓郁的财团设定等,纷纷在戏剧的权重里让渡于人物内心的戏剧力量。在爱情里受困受骗的女孩、在欲望和偏执中渐渐扭曲的人性,这些情感深处的痛苦挣扎不仅弥补了悬疑的薄弱,更跨过文化隔阂,触动了不少中国观众。

  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吕鹏指出,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差异是东野圭吾乃至日本IP落地中国时面临的最大改编难题。“东野圭吾热衷于塑造极端的人性、呈现极端的伦理困境、表现极端的爱恨情仇,与这种极端相伴的,可能是对伦理的突破、对人性恶的张扬、对献祭式情感的暧昧。这些特点植根于日本社会的土壤中,常常揭露人性的恶与社会的不公。而这些,与中国的主流价值观相冲突,改编的本土化落地不易。”比如《长长的回廊》中,豪门世家争产、私生疑云、隐秘的畸恋等都带有一定日本社会背景,于今天的中国社会不算多见;此前《嫌疑人X的献身》原作中武士道精神和献祭式情感也让中国观众缺少共鸣。

  此次电影版《回廊亭》的口碑崩塌,就是创作者没能越过东野圭吾作品本土化的两重山,既无法以中国人的价值观、情感观为女主角构建起足够让人信服的动机共鸣,也无法在架空的社会背景里补齐逻辑漏洞。但学者提醒,成功的影视改编,从来不是对文字的照搬挪移,而是在恰当的文化土壤中,用视听滋养故事、以影像的特征裁剪叙事,由此扬长避短成就佳作。

  《回廊亭》之后,张哲执导的《绑架游戏》、陈卓执导的《彷徨之刃》、贾樟柯监制的《悖论13》等多部东野圭吾IP改编作品即将排队与国内观众见面。是时候给东野圭吾“祛魅”了吗?现在下结论恐怕为时过早。能肯定的是,随着国内悬疑创作水平和观众审美的不断提升,唯IP论的热度渐渐消退。也许依然会有观众仅仅因为“东野圭吾”四个字就买单进场,但更多人认证的好剧、好电影,应该能提供:闭合的逻辑链、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可以抵达芸芸众生内心深处的情,进而在人心的层层递进里、在悬念的辗转腾挪中拍出人性正道的光。(王彦)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詹 丹:一本生活与心灵之书的作文年选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