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从具体出发,超越具体

来源:文艺报2023-05-26 09:54

  作者:张 硕

  正如当年那个小学生在给库尔班的信中发出的疑问,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或许同样好奇:库尔班大叔为什么要去北京见毛主席?他为什么会三番五次骑着毛驴踏上远途?他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地这样做?电视剧《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就是从回答这一连串问号开篇的。

  《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以下简称《库尔班》)的故事横跨百年,章节式的叙事架构使主线条块清晰,标志性事件赋予每一章节独立的主题和任务。废除农奴制、平分土地、发动群众消灭敌特分子、成立合作社……从风华正茂到须发皓白,库尔班的形象越来越接近课本里插图的样子,这个几代人耳熟能详的人物也从平面走向立体。通过对不同时期库尔班这个典型人物的艺术打捞,从“不是人”到“自由人”再到“做主人”的人生轨迹,拆解出一条细腻可感的农奴解放之路,铺展出一幅新疆社会变迁的历史画卷。

  该剧用四集篇幅精准勾勒出在塔西巴依统治下农奴们的悲惨境遇,为解放军到来后的故事做了对比式铺垫。库尔班带未婚妻图尼莎汗出逃前,母亲说:“你们逃走了,我们会难受;可是你们不逃走,我们更难受。”解放军战士小甘肃的出现,让他焕发出一种可爱的喜感。从这个跟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小战士身上,库尔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尊重、平等和无私,一种新的思想主张与他那颗在黑暗中挣扎的心一拍即合。为有牺牲多壮志,小甘肃的离去促使库尔班在精神层面成长了一大步。正如画外音所述:从那一刻起,老爷爷感觉到他的脚下跟一个深厚壮阔的大地连结在一起了,在他的心里,国家是像小甘肃一样可亲、可爱、可敬的人用生命换来的家。

  一段时间里,库尔班非常害怕解放军走了,塔西巴依会卷土重来,但他总是想法很轴、做法很拙,不能理解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你的仇人不仅仅是塔西巴依,而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你要做的也不是自己去找塔西巴依报个人的私仇,而是要和大家团结起来,去解放更多的受苦人……”言有尽,意无穷。于队长的话像一击猛掌,让库尔班彻夜难眠又如梦初醒。

  有观众说,库尔班为了去北京见毛主席的几集戏写得过于用力,把主人公塑造得近乎偏执,如果可以适当收敛,观感上会更为舒畅。行至中途,笔者也曾有相似疑问,直到剧终复盘,才感到创作者是在有意为之,而演员用老小孩式的处理手法瞬间拉满了角色情趣值,让人啼笑皆非。这正是创作者追求的恰到好处,他们没有避重就轻地从问题侧面滑过去,而是既要正直抒写,又尽量避免损伤人物。顺着这个执着可爱的老人的行为,便进入了触达人物内心和底层逻辑的“绿色通道”。

  对于这个桥段,如果只是觉得有趣,那还远远不能领会创作者的心意。其实,这也是全剧始终在回答的核心问题,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明白《库尔班》为什么好看。客观上,从个体抗争的局限,到整个受剥削受压迫阶级的翻身;从身体解放到思想解放;从一个“会说话的牲畜”到当家做主的自由人,再到后来当了农会主席,带领全村人走上了发展生产、共同富裕的道路。可以说,这条新生之路上的每一步进阶,都与共产党、毛主席的光辉指引密不可分。主观上,毛驴在库尔班的生活里从未缺席,他几次追赶解放军是骑的毛驴,他带着一家人出行也是毛驴拉车。了解了这些,观众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他的确能够做出这种略显荒唐,却契合他一贯性格的事来,这是在他萌生当面表达感恩的想法后最朴素、最实际、也最贴合人物的实施方案。戏剧就是这样,把日常书写和人物动机铺垫扎实了,即使有一些艺术的加工,也不过是在人物逻辑之内的适当发挥,绝不至于生硬到无法下咽。

  真实人物+稀缺题材是《库尔班》这一类作品的难点,也是看点。同类作品如电视剧《毛岸英》《焦裕禄》,人名即是片名,且与库尔班一样,主人公都是新中国的英雄模范。这些作品用一个个可信的人物,传递给了观众可信的答案。它们共同的一个创作遵循就是,没有像一些作品那样搞“从抽象到具体”的无土栽培,而是从具体出发,超越具体,在“以点带面”中洞察世道人心,在“以家见国”中建立起丰富的情感勾连。

  以库尔班这一核心人物为始点,全剧做了较为充分的群像拓展。比如汉人肖炉匠,他虽穷苦但并非农奴;而同为农奴的卡木恰,甘愿依附于塔西巴依助纣为虐;再如旧政府的公安局局长杨国富,从一个贪腐之辈摇身一变,成了潜藏在新政府内部的危险隐患。多样化的人物设计,让于田县变成了一个大熔炉,当不同势力卷入其中发生化学反应,个人叙事便被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宏大语境中。同时,这部剧并未把视野局限于用库尔班一辈人的经历来制造情感共鸣,而是通过将子孙几代人的传承与坚守纳入叙事范畴,从而产生更高层级的时代共振。

  柯有田和于香秀从山东老家一路来到新疆,扎根奉献一生。60多年后,库尔班的重孙女茹克娅姆来到山东,成为辽宁舰上的一名女兵,圆了库尔班家族几代人的参军梦。于双向奔赴中寓意民族团结,可以说,该剧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做出了一个别致而深情的注脚。因此从整体格局上看,《库尔班》与那些讲述解放和建设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影视作品是遥相呼应、彼此印证的,它们展示的是同一时代的不同地域风貌,以及同一思想指引不同民族的进程,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解放与复兴的影视谱系。

  一个由逼真生活细节、地道民族特色和生动人物关系融汇而成的剧本,加上饱含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及服饰道具、特色建筑的真实还原,都使得作品的代入感、沉浸感与情绪渲染力倍增。同时,对于这些不无刺痛感、并不遥远的史实呈现,正是导演的良知和功力所在。

  虽然题材并不讨巧、制作经费有限,但作品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水准。诚然,观众的意见如前后风格略有违和、一些台词缺少文学性,其实未必不是一种收视体味,所谓褒贬是买家。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稍微想起一些》:在恋爱终结点回眸爱情

  • 非遗的保护传承需要更年轻的文艺语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