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断更”多年创作思路需改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断更”多年创作思路需改变

来源:北京日报2023-06-01 10:33

  作者:李夏至

  临近“六一”,电视荧屏开始出现不少特别为孩子们“定制”的特别节目。当儿童电影、儿童动画片、儿童戏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在市场上大放异彩时,儿童专属的电视剧却似乎销声匿迹。上一部让全民都耳熟能详的儿童电视剧《家有儿女》开播距今18年,在近20年的时间里,儿童电视剧市场正日渐萎缩,亟待探索全新的出路。

  现状

  缺乏精品,观剧习惯有改变

  在社交网络上,不定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帖子去回顾“80后”“90后”童年记忆里的儿童剧。在这个清单中,《巴啦啦小魔仙》《家有儿女》《快乐星球》《家有外星人》《淘气包马小跳》等作品始终拥有极高的呼声,而距离如今最近的《淘气包马小跳》也是2008年的作品。

  在近二十年的儿童剧市场上,能够实现全民观看、陪伴一代儿童成长的作品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在腾讯在线视频平台运营部少儿IP运营中心负责人厍寅斌看来,国产儿童影视剧,尤其是真人剧其实“断更”了很多年,“主要是由于这些年生产的作品无论从内容选择还是制作质量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已经难以真正地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注意力。”

  知名剧评人谭飞也认为,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孩子们的收视习惯不再被固定为每天放学后的下午档,“没有了固定的收看时间,同时又受到更为丰富的网络内容的冲击,通过电视去收看儿童剧的习惯就被改变了。”当新一代的中国儿童可以接触更为广泛的视听内容时,传统意义上专为儿童创作的电视剧可能在内容上就需要进行迭代更新。

  尝试

  改编儿童文学IP,增加互动

  从孩子们热衷的现有IP中取材,显然是一个巧妙的思路。根据同名热门儿童文学IP改编的儿童剧《米小圈上学记》,算得上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真人拍摄、有完整剧情的系列剧作品。该剧同时登陆了央视和腾讯视频,上线数日就突破了弹幕数200万次,被观众称赞“正在成为‘10后’的时代记忆”。

《米小圈上学记》海报。

  在《米小圈上学记》导演赵聪看来,面对观剧习惯的改变和商业模式的考量,团队对原著IP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符合当代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原著拥有独立成章的单元故事、热闹欢乐的整体气质、性格清晰的角色群像——这些都是情景喜剧的核心元素。”真人版米小圈的故事选择了情景喜剧的方式,以22分钟的标准情景喜剧时长,重塑了米小圈这个人物。“在我们看来,这个IP之所以受到孩子们喜欢,主要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非常有趣和可爱,而且其中也蕴含着一些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道理和价值观。”

  随着电视设备的变更和互联网的普及,观众群不再像以前那样局限于电视屏幕前,而是更多地使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来获取影视内容。“设备的变更也会影响观看方式,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剧情的紧凑度和节奏感,让观众能够快速进入故事情节。因此,需要更加注重每一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以提高观众的黏性和收视率。”赵聪直言,创作者需要适应新的观看方式,以满足观众的多层次需求,例如制作更短的小视频或片段,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更多的互动。

  拓展

  与剧场联动,打造产业链

  当儿童影视内容拓展到视频网站,电视的阵地也依然有人在坚守。“六一”前夕,卡酷少儿频道推出新一季《卡酷大计划》系列节目,今年将以卡萝卡布两只兔子为主角,开启新一年的生肖人物故事。

《卡酷偶剧院》演出剧照。

  《卡酷大计划》系列品牌脱胎于卡酷少儿原有的品牌栏目《卡酷偶剧院》,2022年,栏目组与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强强联手,推出了特别节目《酷虎成长大计划》,以人偶情景剧的方式讲述卡酷原创IP生肖角色酷虎的成长经历。该系列除了在卡酷少儿频道以季播节目面向儿童观众外,还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进行剧场演出,得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在《卡酷偶剧院》栏目制片人王沛珊看来,过去只埋头做电视内容,可能不会像线下演出这样直观地接触到孩子们,而自从做了这个项目,原先的电视编导们都“无缝切换”,变成了线下舞台剧的主创。

  “我们不再把影视内容和舞台剧内容看做是两种形式的艺术,它们更像是IP的不同载体,没有谁服务于谁,而是透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去让优秀的内容被市场看见。”王沛珊透露,主创团队每年年初会根据当年的生肖进行近三个月的原创故事开发,在年中开始进入季播节目的筹备和录制,然后同步进行线下剧场的剧本开发和表演准备。这种工作方式已经模糊了不同内容类型的局限,也更适应如今儿童影视IP开发的市场需求。

  在谭飞看来,现在儿童影视内容的市场都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开发,文学、故事、人物彼此交织,可以做成动画片、人偶剧,也可以变成电视节目和电影,“现在就不再是单独制作剧的概念,剧集本身的生产和播出方式决定了剧不会是最重要的部分,把剧看成是IP产业链的其中一环,或许更容易理解当今市场的需求。”(李夏至)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