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现代的经验书写过去的北京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用现代的经验书写过去的北京

来源:北京日报2023-06-02 09:11

  作者:易恬恬

  北京,一座文学写不尽的城市。

  从《四世同堂》到《城南旧事》,从《我与地坛》到《顽主》,一代代在北京生活过的人们不断挖掘这座历史名城的艺术魅力,用生花妙笔勾勒京城每一处角落的独特风味。

  《上京》 李唐 著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春潮”青年创作者计划2023开年新书《上京》,则是一部关于民国北京江湖的幻想文学。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作者李唐被自己所居住的劲松地区改名的故事打开了灵感,挖掘这里的前世今生,写出了这部以五四运动前夕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上京》。

  书名《上京》,顾名思义,去北京。

  1918年的京城,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列强盘踞。

  供职于“燕社”的职业刺客梦生接到最新任务——上京刺杀日本贵族山内丰成。可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梦生不断遭遇意外风波,刺杀行动也屡屡失手、被迫推迟。

  数月间,一向独来独往的梦生在北京城四处漫游,遇到了不少奇人奇事,他受到所见所闻的感染,对人生、对自我产生了新的体会。

  跟随骆驼队伍,走过护城河的石桥,走过箭楼,梦生便好似进入了一座大观园,京城景象尽收眼底。

  “道路两边皆是各种商铺、驴口儿和小店,卖茶汤的、炸馄饨的、卖吊炉火烧的……他们都不使劲吆喝,似乎还没从睡梦里清醒过来,只是惯性地做着手头上的事。”

  在旅社歇息片刻,梦生便和着北京萧瑟的秋意,从万家灯火的胡同口行至寂寥的“金台”,在蛐蛐声中与燕社社首相会,领下一支刺杀行动所用的“马金钩”步枪。

  那山内丰成终日有人守卫,梦生只得持续跟踪,伺机而动,摸清对方常去的地点——“到欣蚨来茶馆听书、听八角鼓、喝茶,然后去西庆轩茶园看电影,中间会看两眼外面撂地的把式。有时还会去馆子吃一碗白汤杂碎。”

  白塔寺下,梦生尾随山内丰成的汽车,进入口袋胡同的勾栏瓦舍,对穿着改良旗袍的风尘女子唐盼暗生情愫,倾听她悲惨的身世,为她送去肥美的螃蟹。

  什刹海畔,梦生相会燕社骨干赵瞎子和冉公子,三人却各怀心思,令梦生不得不惴惴不安地吞下疑虑,北城隍庙的鸽哨声听起来都像在传着密语。

  顺治门鬼市,梦生被一对拉洋片的兄弟救下,住进了满是江湖艺人的鸡毛店。

  “变戏法的、卖药的、卖估衣的、卖梳篦的、唱大鼓书的、说相声的、算卦相面的、打把式卖艺的……人们来来去去,争吵不休,互相帮助,俨然一个微型会馆。”

  中央公园里,梦生结识科学小说作家双寒冰,围观北京大学组织的爱国演讲;万牲园里,梦生用易容术改头换面,化名为“哈哈镜”加入有着银色大象的大亚细亚马戏团……

  最终,梦生的命运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与山内丰成产生交错,他的灵魂也被上京之旅重塑,从此决心不再做他人的手中刀,只为自己而活。

  李唐14岁开始写诗,18岁写小说。

  在《上京》前,他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我们终将被遗忘》《菜市场里的老虎》、中篇小说《酒馆关门之前》、长篇小说《身外之海》《月球房地产推销员》等。

  李唐擅长以实验性的笔触创造一个个幻想中的世界,自己能打字的打字机、诱拐少女的长颈鹿……在超现实与日常的交织中,李唐用想象来映照现实,揭示人们心底隐秘的情感。

  《上京》在延续了前作奇幻与超现实风格的同时,是李唐第一次挑战以真实历史为背景的创作。

  为了还原老北京的风貌,李唐在写作之前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大到城市的建筑与交通,小到过去“冰激凌”的叫法,他都做了详实的研究。

  旧时建筑旧时行当、各阶层人群的衣食住行、新兴报业、社会状态……主人公在京城遇到的人、茶馆里听来的闲话,都反映着彼时各阶层对现实对未来的关注和讨论。

  同时,李唐也不忘在历史的缝隙中安插进自己的想象力。

  他不仅仅满足于对过去的复刻,也强调对历史的诗意梦幻。写科学小说的知识分子离开故土,去法兰西寻找未来;侠客术士靠技艺在乱世谋生,不断走街串巷……

  在这种变幻中,我们获得了超现实的审美体验,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大时代之中,我们不也是在经历各自的悲欢离合,寻找自己的活法?

  在李唐看来,用现代的经验书写过去的北京,是与这座一直生活的城市的一次对话,也是在借梦生的故事,探索在变动的世界里如何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

  在对历史的书写中,李唐悄然观照着现在。

  李唐说:“写作者都知道北京是一个历史时空叠加的城市。北京城可能并不只有一座,而是有许多座,它们相互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如今北京的样貌。”

  回望昨日的世界,北京经历了数不尽的沧桑,而如今,时光又渐渐在北京雕刻出新的痕迹。

  “金台”已经成为了北京繁华的商务中心,川流不息的人们带着疲惫与梦想前行,只剩下乾隆题写的“金台夕照”石碑提醒着它曾经的历史。

  “高台西侧有一块一丈高的石碑,上刻有乾隆御书‘金台夕照’四个大字。梦生倚在石碑上稍作休息,目光远眺。越过郁郁葱葱的树林,尽管天上已是繁星点点,远处仍可望见一抹夕晖,仿佛永远凝固在天边。”

  景观变迁,人心亦发生了改变。在梦生的故事里,人们或许能够抓住些什么。

  “他尽管生活在一个大时代,但仍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游走于时代边缘,改变不了什么,所经历的一切可能都不会有人关注。但是,即使如此,他仍然顽强地活着、思考着,最终促成了他自我意识的觉醒。”李唐如是说。不被时代所裹挟,不被命运所摆布,完成自我的觉醒,获得为人的尊严。

  这是李唐给梦生的结局,也是他给我们的祝福。(易恬恬)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