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音乐之恨》:让哲思潜入寂静之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音乐之恨》:让哲思潜入寂静之海

来源:海南日报2023-06-12 09:14

  作者:杨 道

  在《音乐之恨》的首页,有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诗:音乐在忧愁上洒下了几滴遗忘的祭酒。忧愁之于沉淀着回忆的灵魂,正如渣滓之于盛着酒水的酒壶。

  《音乐之恨》 作者:【法】帕斯卡·基尼亚尔 译者:王明睿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时间:2023年3月

  这样的开篇于我而言,充满了诱惑,如同该书作者所说,我们用布匹包裹着一种声音的裸露,它来自婴儿时期,伤势严重,无声无息地待在我们体内深处。这些布匹有大合唱、奏鸣曲、诗歌。

  我们的身体里一直存有声响,这使得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歌者、鸣者和说者。但我们自己的耳朵听不到这些古老的声音和呻吟。

  《音乐之恨》似乎就是我所提到的那匹布。它是法国著名作家帕斯卡·基尼亚尔的散文作品集,一部知觉、神话、历史和哲学相缠结的音乐沉思录。它论述了听觉的本质,作者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开始追溯,音乐何以成为痛苦和死亡的起源。作者解读了音乐与现代文明的关系,提出了对音乐的反思:音乐在何种程度上会变成痛苦?他试图探究音乐与恐惧、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对音乐“高雅”的固有印象,让读者看到那些喜欢最精致又最复杂的音乐,能够一边听音乐流泪的人,也拥有不善的一面。在论述中,作者对音乐的“仇恨”似乎合情合理,而人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值得审视。

  基尼亚尔对哲学、历史、艺术有深入的研究。他于1966年开始创作,著有大量小说、评论和随笔。他来自音乐世家和语言学世家,使用文字书写音乐似乎是他命中注定的事情。他创作于1991年的小说《世间的每一个清晨》被改编成经典电影《日出时让悲伤终结》,在世界影坛引起很大的关注。

  他的其他作品也极富个人特色,和《音乐之恨》一样,都充满着极具节奏感的音律。

  是什么让悲伤在日出时终结?是音乐。这是基尼亚尔的回答。而音乐,也是《音乐之恨》译者王明睿所能找到的正确打开基尼亚尔的方式。无论是塞壬之歌还是俄耳甫斯之琴,抑或是伯牙学艺以及成连入海,音乐都是基尼亚尔连通神话和现实、过去和当下、自我和世间万物的纽带。

  《音乐之恨》为基尼亚尔研究专家的国内首译。它延续了作者早前的作品《世间的每一个清晨》及《罗马阳台》的艺术之旅,书写黑暗与孤独的永恒主题。书中的表述充满哲思,断章式的写作和鲜明的意象群,如同深渊的声声呼唤,清晰而深具悬空感。

  于小说读者和音乐听众而言,在阅读此书过程中,俗世是他们用来放置双脚的地面,是寂静的制造者。而音乐让人们闭上嘴和眼,潜入寂静之海。

  出生在1948年的基尼亚尔是法国当代文坛的一个异数,有评论说他“一个最谦逊同时也是最傲慢的作家”。基尼亚尔小时候患有自闭症,长大后,他常常离群索居。他喜欢蒙田的随笔作品和《一千零一夜》的传奇。他擅长用另类的叙事还原古典情怀,用经典和记忆连通历史和当下,拂去岁月的尘埃,他的文字总有隐隐的、古老智慧温润的光泽。

  在《音乐之恨》中,这种光泽达到了极致:

  当夜幕降临,有一个寂静的片刻。这一片刻在鸟儿沉默后突然来到,它蔓延开去,直到青蛙唱起了歌。雨蛙喜爱午夜,同样,公鸡和大部分鸟类都喜爱在升起的阳光中建立自己的声音领地。虽然阳光不会“自己”升起,但阳光能“举起”大地上的可见物与天空的周遭。

  音量降低得最快的瞬间不在夜晚,而在黄昏。那是听觉的最小值。

  ……

  我跟随基尼亚尔在他音乐一样的文字里游弋。这其实是一条储有多元文化的历史长河,河里漂着不可见物和文字、古人的影子、寂静、隐秘生活、无用艺术、个性与爱情、时光与乐趣、自由与欢乐,等等。而我站在河岸上,在六月一些泛黄的树叶间、颤动的光线里,听基尼亚尔压低嗓音从树林间传递过来的悄悄话:

  寂静之于耳朵正如夜晚之于眼睛。(杨道)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