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书韵之中“品”茶香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06-15 09:07

  作者:黄敬惟

  茶起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灿烂悠久、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茶文化既活在当下,又被书写在浩瀚的典籍中,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茶与茶文化影响并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也为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本次展出的百川学海本《茶经》,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黄敬惟摄

  一名身穿汉服的男孩正在观展。  浦 峰摄

  日前,“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面向公众开放,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展览从典籍的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中国茶文化。观众徜徉在珍贵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间,在典籍里“品”茶香书韵,共赴一场“茶”与“书”之约。

  呈现茶文化发展流变

  “对蒸压好的现成茶饼进行炙烤,将茶饼捣碎碾成细米大小的颗粒;在鍑中将水烧至第一沸,加入适量的盐;再将水烧至第二沸,舀出一瓢水后,在漩涡中心投入适量碾好的茶末;加入刚刚舀出的水用来培育茶汤的泡沫;再将茶煮至第三沸,即可将茶汤分入茶碗……”讲解员通俗易懂地讲解着古籍中记载的“煎茶法”。

  在展览中,观众可以追溯“茶”字字形和字音的变迁。《说文解字》中,“荼”字下注有“臣铉等曰:此即今之茶字”,见证了从“荼”到“茶”字的演变。据讲解员介绍,在早期典籍中,“槚”“蔎”“茗”“荈”等都曾被用来指代“茶”。

  本次展览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多部珍贵典籍集中亮相:宋咸淳九年(1273年)的百川学海本《茶经》,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宋徽宗赵佶所作唯一一部皇帝御制茶书《大观茶论》;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宣和北苑贡茶录》,底本为《永乐大典》本,与其他传世版本相比增加了插图与注释……这些珍贵典籍不仅记载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流变,更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体现。

  中国人在“茶”中积累了丰富的精神体悟,并延伸到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诸多领域:“从来佳茗似佳人”,以“佳人”喻“佳茗”,苏东坡对茶的爱之深可见一斑;陆游则在茶中寄托自己的人生感怀,“不妨瓦钵饱晚菘,更汲山泉试春茗”,饮茶成了摆脱世间纷扰的一剂良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清人纳兰性德的诗句,描绘了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欢愉时光,而后的世事变迁更让人怀念此前的“寻常生活”……展览呈现的这些文化意象由茶而生,也不断增强着茶文化的生命力。

  展示茶文化世界影响力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语言中“茶”的读音都是由中国“茶”的方言读音转变而来。16世纪初,葡萄牙人到广东购买茶叶,采用当地的发音“cha”;17世纪,荷兰人根据厦门“茶”字读音“te”,称茶为“thee”;德语、意大利语等中“茶”的读音来源也是如此。

  饱含中国文化内涵的茶,影响遍及全球。“茶”在不同语言中的读音反映了中国茶叶相关出口贸易史,见证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也体现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英文版初版《中国茶乡之旅》,载有反映“茶马古道”商贸繁华的《果亲王西藏日记》;与唐代陆羽的《茶经》、日本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书经典的《茶叶全书》初印版本……展出的多部珍贵典籍是我国古代茶文化对外传播的体现。

  古代丝绸之路、海上茶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展览梳理了中国茶叶传播的多条主要路径,展现中国茶和茶文化对亚、非、欧、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生活习俗、审美趣味、贸易格局与政治进程的深刻影响,形象具体地展示了中国茶在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提供多媒体互动体验

  “妈妈快看!这是你最喜欢喝的茶!”“原来我们喝的茶叶要经过这么多制作工序。”“真想品尝一下各地不同的茶。”……本次展览在展厅中专设区域,全面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多个项目。在这里,观众可查看六大基本茶类及其制作工序,也可通过茶书阅览区、制茶技艺交互多媒体等直观感受茶文化与非遗技艺。

  2022年11月,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涵盖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覆盖了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再加工茶等种类。丰富的品类构成与地域分布,加上深厚的历史积淀,共同造就了中国茶文化醇厚的特质。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文化典籍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历史的另外一个角度。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中,不只有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也有饮茶文化的闲情逸致,正是这样丰富饱满的历史,塑造着中华文明的雍容气度。(黄敬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