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沉醉梦中,是为了醒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沉醉梦中,是为了醒来

来源:齐鲁晚报2023-07-03 09:41

  作者:吴艳红

  自少读红楼,而今人到中年,《红楼梦》于我不再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般的青春之书,而是随阅历丰富不断加深领悟的生命大书。近日读詹丹著《〈红楼梦〉通识》,欢喜赞叹: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识读物。读者不仅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欣慰,更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喜悦,一石击起千层浪,于心底泛起千般涟漪。我亦如是,且分享一二。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一位乡野村妇,令人印象深刻的,仿佛只是二进荣国府时甘当“丑角”的“插科打诨”,但其作用不容小觑。她不仅是整个红楼故事进入正题的第一人——所谓荣府人多事杂,并无头绪,正好由“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外人刘姥姥开题——而且三进荣国府,以旁观者视角完整见证了贾府兴衰。更进一步,詹丹挖掘出她担负的另一使命:为贾府新生代——第五代巧姐引领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即“走出贾府,来到农村,在一个似乎更现实的世界里,在新的生活方式中,获得了生命活力的可能”。可惜曹雪芹在第五回为巧姐设定的结局——“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这一自食其力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并未在程高本中呈现。后四十回中,巧姐为避祸由刘姥姥带去农村暂住,后来嫁到财主家,并未实质性改变其人生轨迹。曹雪芹对巧姐走向民间新生活的设定有两个佐证:一是宝玉在秦可卿出殡之日遇见在纺车旁示范的村姑二丫头,如同神游太虚幻境中的纺织美人出现在画册中,这一现实中的巧遇隐喻了巧姐日后纺绩的命运;二是巧姐和板儿幼时交换柚子和佛手,隐喻日后贾府落难,巧姐为刘姥姥搭救,与板儿结为夫妇,过起男耕女织的生活。贵族走向底层,自食其力,意味着对自身阶层的反叛与脱离,这正说明曹雪芹在思想的深刻程度方面,超越了时代和阶层的局限。

  《红楼梦》里有大悲悯,《〈红楼梦〉通识》也让我看到了作者詹丹的悲悯。他在“天下文体入红楼”一节里谈到《红楼梦》“文备众体”,从语体的韵散交错、文白对峙、雅俗杂糅等视角作了分析。“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拍着掌冷笑”,用大白话呈现白描笔法,让金桂的丑态形象获得动态感。詹丹说:“金桂的一切动作和表情却让她躁动起来,既遮蔽了她对一个幽深世界的理解,又使得凸显出来的近乎小丑样态的动作丰富起来,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美好世界给完全掩盖住了。”“金桂俗不可耐的动作丑态,成为其行动的力量;而香菱富有诗意的静静陈述,反而成为其软弱的象征。”《红楼梦》高扬女性价值,香菱富有诗意的静静陈述通向其幽深心灵,经詹丹对于文体的雅俗对比,更增其软弱性,更显曹翁悲悯意识。金桂却是罕见的反面典型人物,一般读者似乎不屑于关注其内心世界,但如詹丹所言,其实她也有亲近美好世界的机缘,只是她自我遮蔽了。对反面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更显詹丹的悲悯意识。

  曹雪芹写《红楼梦》,不是为了沉醉于梦中,恰恰是为了从梦中醒来。他花三十六个回目,近三分之一篇幅,写了贾宝玉十三岁这一年——正是住进大观园的这一年。结合曹雪芹本人的经历,他在富庶的金陵生活到十三岁,家族遭遇灭顶之灾,只得回到北京,从此潦倒半生。可以说十三岁是他人生的一道坎,十三岁之后,他经历了世态炎凉、人生坎坷。他把贾宝玉十三岁这一年无限延长,或许是让自己沉浸于美梦的时间尽可能长久一点。

  詹丹敏锐地指出:“正是因为时间相对静止,贾宝玉似乎不能长大,他可以被作为孩子、他和黛玉的恋情可以被作为儿戏来对待,这成了小说叙事的一个重要逻辑。”相对静止的十三岁,“儿戏”掩护下的儿女之情在大观园里潜滋暗长。吊诡的是,一旦威胁到男女大防的礼法,由大人开恩建造的大观园这个自由自在的女儿国最终也就被大人亲手摧毁了。这无情的摧毁导致毫无招架之力的少男少女不得不从梦中醒来,从此各自飘零。

  梦有多美,醒来就有多痛。曹雪芹从梦中醒来,噙着血泪,书写宝黛爱情的悲剧和贾府衰亡的悲剧(可惜未完成),奏出了双重悲剧的最强音。从梦中醒来,犹如一记警钟,告诫我们:过一种有觉知的生活,远比过富贵的生活更有意义,更值得推崇。

  《红楼梦》里的人物各有各的局限,各有各的不圆满。借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里林黛玉的话:“事若求全何所乐?”不圆满才是真实的人生。尽情做梦后,勇敢从梦中醒来,做大悲悯之人,过有觉知的生活,大概是《红楼梦》给予今人的一种启示。(吴艳红)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