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诗和远方,许多时候只是臆想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诗和远方,许多时候只是臆想

来源:齐鲁晚报2023-07-09 09:15

  作者:禾 刀

  大约20万年前,人类从东非大裂谷出发向北迁徙,从而开启了原始的“全球化”之旅。然而,当我们阅读移民研究领域知名学者罗宾·科恩教授在《3000年人类迁徙史》中精心梳理的44个迁徙话题后不难发现,历史上的迁徙并不是现代人臆想的诗和远方。相反,20多万年来,人类的迁徙大多时候并非阳光明媚,春风得意,反倒是饥寒交迫,凶险为伴。本书中,科恩教授用超过200幅历史图片、迁徙轨迹图、数据分析图,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勾勒了人类3000年的迁徙轨迹。

  作为一部简要梳理人类迁徙史的著作,科恩教授坚持自己的“世界观”。传统叙事中,始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启了人类的全球化序幕。不过,科恩教授对欧洲人的这种所谓的“发现”不以为然,反倒觉得这更像“一种深刻的误导,因为那些非欧洲人不需要被‘发现’。‘发现’一词好像意味着他们是丢失的物件。而那些非欧洲人早已知道自己在哪里”。

  历史表明,欧洲人“发现”哪里,哪里常常会遭到杀戮。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那里的印第安人便生灵涂炭。时至今日,“‘平原印第安人’的后代定居在面积很小的保留地上”,这还不谈被疯狂猎杀的野牛、河狸、海狸、海獭等众多野生动物。此消彼长,其间大约有“3000万欧洲人越过大西洋”移民美洲大陆。

  踩在印第安人尸体上迁徙至美洲大陆的欧洲人出于对廉价劳动力的强烈渴望,开启了长达三个世纪的贩奴运动,“活着抵达美洲的非洲奴隶数量——估测有936.5万人。在奴隶城堡和越洋航行的囚禁期间都有巨大的生命损失——大约有150万人丧生”。

  毫无疑问,战争是近代以来人类大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当其冲的当数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无数犹太人面临法西斯的迫害时,不得不离开家园,迁徙目的地几乎遍布全球,甚至包括中国这样远离欧洲大陆的国家。

  人类的迁徙大多因为生存,除了战争外,便是自然环境导致的大饥荒。1845—1850年,因为主要食物来源的马铃薯普遍遭遇病害大量减产,“迫使大约150万爱尔兰人离开了自己的国家”。而1942年中国河南爆发的惨绝人寰的大饥荒,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

  今天,“气候难民”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气候难民”过去更多用于沙漠化影响,而现在则是因为气温升高。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海平面上升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由于海平面上升而不得不移动,传统上人们因为社交而流动的观点如今受到了挑战”。虽然气候问题早在上世纪中叶便已提出,关于气候协议的谈判已开展数十年,但许多国家尤其发达国家仍旧拘泥于传统既得利益斤斤计较,人类关于气候的共同行动仍旧遥遥无期。如果这一局面不能尽快得到根本性扭转,举国迁徙的“气候难民”将成为全球人口迁徙的主力军。

  迁徙,从来不是孤立的。古往今来,许多国家和民族的迁徙,常常会因为文化的亲缘性选择扎堆工作生活,于是在文化交融中诞生了一些新的文化,比如黑人音乐。历史上因种种原因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也习惯聚群而居,于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华人族群文化。科恩教授提到,“大约有5000万海外华人(2012)分布在151个国家。全世界范围内有35个重要的唐人街”。唐人街既是海外华人生存立足的“根据地”,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同时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类迁徙的动因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虽然文明在发展,但人类迁徙道路上的障碍依旧繁多。科恩教授指出,“从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到2016年,世界范围内隔离墙的数量增加了4倍,从15处增加到65处,涉及40个国家”。另一个事实是,川普政府巨资兴建的美墨边境墙并没有因为拜登的上台而烟消云散,而俄乌战争爆发后,边境墙正在“崛起”,人类自由和平迁徙之路依旧漫长。(禾 刀)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