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欢颜》:有瑕疵的剑走偏锋,胜过安全的平庸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欢颜》:有瑕疵的剑走偏锋,胜过安全的平庸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08-04 09:41

  作者:曾于里

  《欢颜》是腾讯X剧场继高口碑的《漫长的季节》后推出的新作,自然是被寄予厚望。剧集由徐兵自编自导,演员阵容颇为华丽,集结了董子健、张译、张鲁一、廖凡、田雨等一众实力派演员。

  《欢颜》保持着X剧场的探索性锋芒,虽然它是红色革命题材,但徐兵创造性地以公路剧的形式对其进行演绎;虽然立意上是讴歌理想主义精神,但独特的“徐兵腔调”又贯穿始终,让红色与荒诞形成奇妙的碰撞。《欢颜》的剑走偏锋存在不少瑕疵,但叙事和风格上的创新,终究让它成为有个性的作品。

公路剧形式的革命题材

  1930年,年仅21岁的青年徐天(董子健饰),秉承父辈的信仰与嘱托,从南洋出发到广东,一路经福建、江西、浙江,最终抵达上海,将资助革命的物资“三根金条”送交共产国际。

  这是很常见的革命题材故事,讲述一个人或一群人奔赴信仰、守护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守护三根金条,守护的是革命经费,守护的也是信仰本身。剧名之《欢颜》,取自“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主人公完成使命时的喜笑颜开,更是理想社会图景实现后,每个普通人都能有一张没有被欺负过的笑脸。

  这样的革命题材,经常包裹在谍战剧或战争剧的类型中。但《欢颜》大胆地以公路剧的形式来演绎。

  公路剧是以主人公的“路途”作为基本空间背景,比如徐天一路经过的广州、福建、江西、浙江、上海;它以逃亡、流浪或寻找为主题,人物带着某个目的或动机出发,比如主人公徐天之所以出发,既是护送金条,也是实践信仰。公路剧的重点是,主人公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事与风景,他们/它们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产生强烈的碰撞,让这一段旅程成为寻找、成长或治愈之旅。也即,公路剧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物的成长。

  在《欢颜》中,出发时的徐天固然怀有信仰,但他天真稚嫩,对社会、对人性的认知更多来自于书本,就像他对爱情的认知来自于与未曾谋面的未婚妻的通信;爱情可以是空中楼阁式的浪漫主义,但信仰的实践常常要付出血泪,要果敢,对敌人更要狠辣。此时的徐天,并不具备一名优秀革命者的素养。

  这一路的跋涉,让徐天见天见地见众生,让他看见残酷、狠戾、污秽、冷血、麻木、悲戚,也让他看见了道义、忠诚、信仰、不屈、纯粹、浪漫……到最后,他终于褪去脸上的青涩,他可以用刀砍下自己的手指,用枪射死敌人,用满是伤痕的身体让爱人依靠。

  公路剧的成长内核,与革命题材看似不搭,却出人意料地严丝合缝。

乱世中的理想主义

  “路途”中,徐天对众生、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来自于人——乱世中的人。

  1930年仍是一个乱世。清王朝虽然已经覆灭,“中华民国”虽然已经建立,但这并未彻底终结四五分裂的政治格局,政府混乱、军阀混战、外国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革命的火种仍未呈现燎原之势,还可能遭遇疯狂的反扑。彼时的中华大地虽有暂时的平静之地,但根子里仍是“乱”,人命如草芥、如蝼蚁,随时可能死在屠刀或枪口之下。

  就像剧中有一个桥段,军阀里的一个郭副官,因为徐天得罪了他,便把徐天抓了起来,在他头上支起秤,不断地在秤上发巴豆,只要秤上的巴豆掉了一颗,郭副官就要开枪打死寨子里一个无辜的平民,好几个平民因此殒命……人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掌握在军阀里一个小小的郭副官身上,被他所玩的一个无聊的游戏决定,被一颗巴豆决定。人们无法反抗,也不知道如何反抗。乱世中的人只能选择苟且偷生,祈祷自己会成为幸存者。

  好在,仍然有人挺起脊梁。他们奋起反抗,他们敢于说不,他们举起枪支,他们握紧拳头,他们或许说不出什么深刻的理论,但他们知道要保护革命的火种,他们坚守道义,他们信守诺言,他们愿意为了守护火种而舍弃安稳、富贵和生命……虽然他们没有明确信仰什么,但他们是那个时代里真正拥有信仰的人;他们也许不识字更不会写诗,但他们却是那个时代最具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人。

  比如,老孙(廖凡饰)用生命护送徐天走完第一程,他就像徐天精神上的父亲,经由自己的死亡让徐天认识到残酷,也理解了情与义的真正分量;比如,俞亦秀(张鲁一饰)愿意从那个封闭而又安稳的寨子里走出来,抛下他所拥有的名声、地位、荣华富贵,“朝闻道,夕死可矣”;比如,章加义(张译饰)明明可以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小日子,但他甘冒风险成为守护徐天的一员,他知道什么才是对的,对的事情就值得他去做……

  从这一层面上看,《欢颜》拓宽了红色题材的书写人群——他们不只是具备革命信仰的我党人士,也可以是一群把真善美、把道义和承诺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他们虽然不是举起革命火把的人,但一路上他们奋不顾身地呵护火种、保护火种,为最后的星火燎原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兵腔调”的奇和险

  徐兵因担任豆瓣9.1高分的《红色》的编剧而声名鹊起,之后走上自编自导之路。2020年的红色题材作品《新世界》虽然有孙红雷、张鲁一、尹昉这样的强阵容,风格上也独树一帜,但70集的冗长篇幅备受诟病,豆瓣评分不及格。这一次的《欢颜》,徐兵再次延续了他《红色》《新世界》中那种独特的“腔调”。

  “徐兵腔调”首先让人联想到几年前一度流行的“民国范儿”,徐兵的这几部作品均以民国为背景。“民国范儿”部分取材于历史真实,但更多是消费主义的包装,比如在很多民国题材的影视剧中,“民国范儿”就呈现为千篇一律的“民国风情”,“瘦削的棱角脸庞,梳得一丝不苟的上过发蜡的背头。呢子衣料,有垫肩的衣服,裤脚翻边的较宽松的长裤,羊毛围巾,呢子礼帽,用旧磨损的皮包,黑胶木的电话,爵士音乐,香烟,勤劳谦逊整洁的佣人,奥斯丁轿车,沿街低玻璃窗配小窗帘的咖啡馆,弹硌路,到处昏黄的灯光,街上的长影”……

  “徐兵腔调”中没有“民国范儿”中那种“商女不知亡国恨”、只看见浮华没看见乱世的虚假风情,但他镜头下的人物却保留了一种想象中的民国知识分子的“范儿”——不论人物是不是读过书,有没有文化,他们行动有着一种微妙的舞台感,对话带着特有的话剧腔,对白你来我往、简洁有力,信息量虽然不高,却不会让人觉得无聊,而是荒诞中流露趣味。

  剧中主人公虽然都叫徐天,但支撑起剧作气质的常常是徐天的兄长,比如《新世界》里的孙红雷,《欢颜》里的廖凡、张译,他们与革命题材中那些伟光正的角色略有不同,仍然保留着想象中民国旧派知识分子的一股“精气神”:利落,得体,冷静,从容,不卑不亢,杀伐果决……总之,非常“带感”。

  有这一“范儿”打底,已经让徐兵的作品形成一定的差异化。在此基础上,徐兵“兵行险招”,放大剧中人物行动与对白的荒诞感:他笔下的人物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时刻在打破观众预期的路上,却又不是胡编乱造,而试图在荒诞中建立一种逻辑的真实,让一切自圆其说。也由此,“徐兵腔调”不仅仅是“范儿”“荒诞”,还有一种突破套路和常规的“奇崛”。

  但“徐兵腔调”本身也是很大的冒险。文本可以由大量台词堆砌,但台词的质量必须够高,如果没有趣味性就会变成无聊;荒诞并非胡来,而是在更极端的情境下呈现更赤裸的真实,所以对人物的塑造、逻辑的构建都有极高的要求。

  《欢颜》让人觉得可惜的是,剧集有“奇崛”的类型创新,塑造了“有范儿”的人物,情节与人物逻辑却不无疏漏之处。比如没了这三根金条就不能搞革命了?三根金条比那么多人命重要等。

  不论如何,徐兵的剑走偏锋在国产剧里是独树一帜的,这是徐兵作品的特色。纵然有瑕疵存在,也强过那些套路十足的平庸作品。只要多锤炼台词、多推敲逻辑、多打磨细节,徐兵的作品会有更大作为。(曾于里)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微短剧出海:全球故事的共创与传播价值的重构

  • 《亲爱的仇敌》:女性情谊的深刻洞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