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峥嵘
正在热映的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取材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及南宋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并进行了现代化的改编。其中一条线索是西伯侯的儿子姬发看清了商王殷寿的暴行,从被蒙蔽中觉醒,毅然反出朝歌。《封神演义》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这一次最大的变化是用年轻人作为主角、以父子关系作为主要的情感关系,探讨了父权制度下的个人觉醒。
观众为什么愿意看一个3000年前的神话故事?其实,就是因为导演用当下的视角、当下的最好的技术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神话故事,让观众既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够体会到跟今天生活的关联。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有一个主要线索是完全新创作的,那就是四面的诸侯将儿子送往朝歌当人质,放在商王殷寿的手下训练成质子营。商王殷寿作为养父,他成功地对年轻人进行洗脑,把年轻人训练成自己的杀人武器。商王殷寿教年轻人武功,带他们征战,树立起自己在养子们心目中大英雄的形象。商王殷寿利用自己对年轻人的权威,忽悠苏护的儿子苏全孝自杀、扫清攻城的障碍,他说:“你父亲八年不见你已经不认识你了,你是我的儿子,你是我亲手培养的,你要做我最勇敢的儿子!”他用类似的话给其他养子洗脑:“你们的亲生父亲把自己心爱的儿子留在身边,作为爵位的继承人,却把你们送到千里之外来做人质,所以你们的父亲不爱你,我才是爱你们的人。”在父子情的掩盖之下,实际上是不平等的霸道与强权,野心可以主导一切、吞噬一切,包括无辜的人的生命、年轻人的生命。
虽然封神演义的故事是发生在远古时代,但是父权的影响依然留存在当代的社会生活里。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鲁迅所谓:“(中国的圣人之徒)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和儿子的地位是天然不平等的。尤其是面对婴幼儿、未成年子女,父亲的体力和威严是碾压式的。比如最近一个短视频里,一个男子为了逼迫孩子的母亲回家,对着哭泣的婴儿连打了20个耳光。这就是把孩子视为自己可以任意处置的物品,毫无怜惜之情、更无尊重之意。虽然新闻事件非常极端,但是父权的隐形压迫始终是无所不在的。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成年人,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教养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相比起商王殷寿对儿子们的身心控制,西伯侯姬昌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形象。明明知道前往朝歌有生命危险,但是为了见到儿子姬发,他还是毅然前行。八年没见,他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并始终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善良勇敢的。姬昌在路途中捡到了一个全身绿皮肤的小怪物,大家都说这一定是个妖,为了避免祸害,趁早把它灭了,但是姬昌却怜爱地解下披风包住小婴儿,说:“不管是人是妖,他现在毕竟是个孩子,即便是妖,长大之后是善是恶,也要看教诲。”这段话点出了一个教育的环境问题。姬昌所救的这个婴儿雷震子,在一个良善的环境长大,成长为一个善良勇敢的人回来报恩,证明了姬昌的教育观念是正确的。
西伯侯姬昌的两个儿子都非常优秀,为此商王殷寿非常嫉妒,他说,“我嫉妒你有两个好儿子,而我只有一个,还要杀死我。”姬昌说:“你怎样对待你的父亲,你的儿子就会怎样对待你。”殷寿说:“你不知道我的父亲是怎样对待我的。”隐含的意思是说在他的成长中受到了父亲的虐待和不公平。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出的不同的人。
今天的研究告诉我们,绝大部分人的成长是同时受到先天条件、教育环境和自我选择的影响。一个人生下来,基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会有先天性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给孩子一个爱的环境、好的教育,鼓励他做出对个人、对社会有益的选择。尽可能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发展环境,铲除恶之花的土壤。
西伯侯姬昌的儿子姬发从小作为质子在朝歌长大,一开始被商王殷寿迷惑,把他视为自己的偶像、崇拜的父亲。但是现实教育了他,他看到了殷寿的堕落、虚伪、强权、霸道,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一个被蒙蔽的年轻人开始学会自己去判断真伪。对比养父殷寿的昏庸和生父姬昌的贤明,姬发终于摆脱了暴力武器的命运,站到正义的一边。在电影中,西伯侯姬昌对姬发说:“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这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观念,是电影给这个传统的反暴政的故事里赋予了新的主题,那就是个人成长、个人觉醒,不以姓氏、权力来站队,而是以公义、良善为标准。
子女是独立的人,是属于全社会的,不是小家庭的私产,父与子良好的分离,才是现代教育的目标。鲁迅先生百年前就发出呐喊:“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李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