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刀郎,沉淀音乐这把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刀郎,沉淀音乐这把刀

来源:齐鲁晚报2023-08-06 09:34

  记者:宋 说

  众说纷纭

  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上线后,在B站迅速攀升至榜首,抖音点击量轻松破亿,热搜更是持续上榜,快速上升的热度引发各种解读,最先被挑起议论的是刀郎新歌是否包含对过往乐坛纠葛的暗讽。

  有人认为歌词是在抨击如今华语乐坛的“虚假繁荣”,有人认为刀郎讽刺的是流量文化下的“以丑为美”,也有网友歪曲解读《罗刹海市》,想象歌曲和当年对刀郎的“封杀”传闻有所关联,“歌词一口气内涵了那英、汪峰、高晓松、杨坤四位娱乐圈明星”,此番言论瞬间挑逗起大众对音乐之外的八卦探讨。

  8月2日,汪峰用20多分钟的视频对此做出了回应。在视频开头,汪峰否认了对刀郎有任何的偏见,或者觉得与他有什么高下之分,并表示在这二十年中刀郎除了做音乐外,没有传出过其他的消息,就这一点自己对他十分尊重。汪峰也聊起了刀郎的新专辑《山歌寥哉》,他表示:“音乐从来就应该是音乐本身,而不是是非。”

  除了荒诞的“借歌骂战论”,还有更多网友的“猜谜”,为《罗刹海市》这首歌添加了很多古怪色彩。7月26日,一段名为“爱丽丝解读刀郎《罗刹海市》”的视频在网上得到关注。视频中,被注明为德国某政党领导人的一位女性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罗刹海市》。不过视频博主回应称,该视频仅为搞笑娱乐,纯属虚构。

  除了引发这么多关注、二创和玩梗,《罗刹海市》上线后还出现了该曲播放突破吉尼斯纪录的谣言。有报道说,截至7月30日18点,《罗刹海市》的全球网络播放量到达“80亿次”,超2017年发行的西班牙神曲《Despacito》55亿次的世界纪录。这条消息很快得到了吉尼斯官方的辟谣。8月1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微博发文表示,“没收到申请,没破吉尼斯纪录。另外《Despacito》这首歌打破的是‘YouTube上观看最多的MV’纪录(67亿播放,2020年),已于2021年被《Baby Shark》的83亿次播放刷新纪录。”

  歌曲《罗刹海市》上线后引发的火热探讨,是音乐圈许久未见的事件,在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中,歌曲本身的魅力,以及刀郎创作这首歌的本源逐渐被模糊掉,刀郎及其团队不愿再出面解答,避免再度引起过分关注。对于网络上各种“吃瓜”分析,汪峰的话可以借用一二,“对于这张专辑不要上纲上线,如果刀郎的作品能让人去思考,这就是创作者给我们最大的益处,不要把一件事歪曲变性质。”

  创作本源

  汪峰的视频回应,是对如何欣赏音乐的提醒,也算是对刀郎歌词被过分解读的一种“辟谣”,视频中,汪峰还对刀郎的新专辑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言论听起来较为中肯。汪峰谈到,新专辑里自己最喜欢的歌曲并不是最火爆的《罗刹海市》,而是《未来的底片》,除此之外,他还喜欢《花妖》《镜听》《路南柯》,并夸赞刀郎在这张专辑中完美结合了中西方音乐的特点。

  刀郎这次风格大变的创作灵感究竟从何而来?此次新专辑中11首歌都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关,歌词皆取自《聊斋》故事而作,这一首《罗刹海市》能够激荡起不少人心中的愤懑,和刀郎经过精心编排的歌词有关。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罗刹海市》的歌词取材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同名故事《罗刹海市》,讲述了美男子马骥漂流到罗刹国,后又到龙宫的故事。罗刹国以丑为美,以貌取士;美男子马骥在罗刹国被视为异类,只有在抹着锅灰扮作“张飞”之后才勉强做了一个小官。而到龙宫之后,那里的审美才算正常,龙王求他为婿。

  罗刹国美丑颠倒、是非颠倒的状态,是蒲松龄这篇小说着力嘲讽的对象,或许也成为刀郎创作这首歌曲的灵感来源,在歌词上,刀郎玩转语言游戏,“那马户不知它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它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复杂的隐喻令歌曲充满讽喻色彩。

  歌中强烈的讽刺意味引起了一部分听众的共鸣,如果再联想起刀郎本人的生活境遇,很容易对歌曲本身创作的含义理解有所偏颇。但从刀郎过往的采访中能看到,刀郎从没有公开表达过对某些人的“仇恨”,而对于坊间流传“被乐坛大腕排斥”的流言,刀郎很早就已经淡淡做出过回复,“你亲耳听到了?”

  业界认为,此番刀郎带来的作品比以前更加寓意深刻,首先在歌词的编排上,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在刀郎此前的作品中,“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用你那火火的嘴唇,让我在午夜里无尽的销魂”等歌词,对爱意的表达是简单直白,“就算生活,给我无尽的苦痛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是通过直白的表达透露出沧桑感。此次《罗刹海市》在歌词编排上,显得厚重很多,“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美丰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龙游险滩流落恶地”……歌词虽然看起来复杂难懂了,却依旧饱含刀郎对人生个中滋味的体会。在歌词情绪上,《罗刹海市》对于虚伪、荒诞、价值颠倒的批评和嘲讽,是引发大众共鸣的关键。有网友评价,“我以为刀郎封刀了,原来他是在磨刀。”

  曲风大变

  刀郎沉寂多年,磨得究竟是哪把刀?在新专辑的介绍页,刀郎放了一段冯梦龙的散文,“书契以来,代有歌谣。自楚骚唐律,争研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之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从介绍上已经看出,刀郎此张专辑唱的就是一份“民间真性情”。在曲调上,《罗刹海市》加入了民歌、小调、摇滚等多重元素,这和在刀郎此前大火的创作曲目的曲调是流行音乐的抒情直白完全不同,组成了刀郎这次的“曲风大变”。

  有资深乐评人观察,“《罗刹海市》这首歌曲采用民间小调靠山调、西河大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去创作,实在是惊喜之作。”《罗刹海市》的作曲采用的是中国北方曲艺的代表性曲种之一“靠山调”,专辑中的其他歌曲的曲调则都源于各地民间曲牌,包含了广西山歌调、时调、栽秧号子、绣荷包调、闹五更调、银纽丝调、没奈何调、靠山调、道情调、河北吹歌、说书调,整个专辑宛如一场小型的民歌展演。

  作曲上与流行音乐融合,中西合璧的风格不仅令汪峰佩服,很多乐评人也感到确实新颖,在大众眼里,《罗刹海市》这种曲调像和人唠嗑一样好玩幽默。其实刀郎在淡出江湖的这些年,一直在音乐方面下苦功,创作思路的改变其实早于新专辑《山歌寥哉》。2020年,刀郎曾发表了专辑《弹词话本》,专辑介绍写道:“专辑自2013年就开始筹备,制作团队围绕着这个主题尝试了许多种苏州弹词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方式”,在多次尝试后,最终决定“将创作内容转向研究话本人物”。

  在筹备专辑《弹词话本》前,刀郎表示自己一直受话本和戏曲的影响很深,于是筹备专辑期间,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浸润在苏州大大小小的弄堂。“上午看书下午回家练琴,有时抱起琵琶一天能练上个十几个小时。闲暇时骑着电瓶车,去光裕书场听书,去听邢晏芝老师的苏州话课,去百花书局、十方书屋、乐桥的古旧书店淘书……”这张专辑充满刀郎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被打造得宛如话本小说,更像是一个说书场,他在专辑中这样介绍,“我是‘说话人’,希望听众能变成‘看官’。”

  专辑《弹词话本》的简介中写道:自2013年就开始筹备。那差不多是他从乐坛淡出的时间,只不过专辑《弹词话本》上线后关注寥寥,刀郎似乎也不愿意多为此宣传一二,只是任由在人们想起他的时候,作品才得以继续流淌。由于低调太久,此次新专辑《山歌寥哉》的爆火可能连刀郎本人都没想到,他也因此被外界添染了很多“古怪离奇”的色彩。这就像当年他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爆红被评价是“一炮而红”,但了解刀郎的都知道,他在爆火前已经为音乐“磨刀”多年。刀郎这次复出的作品又被大众渲染了“王者归来复仇”的爽文即视感,但其实复出爆火的背后是刀郎多年对音乐的打磨。这次人们感觉刀郎变了,但他应该一直没变,一直在沉淀音乐这把“刀”。(宋说)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郭 伟:纪录片《寻找冯友兰》的诗意叙事与思想探寻

  • 散仙的快乐:陆压与《封神演义》的隐逸趣味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