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羌族舞蹈《走祥云》的中国式表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羌族舞蹈《走祥云》的中国式表达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3-08-18 09:45

  作者:刘洋

  具有浓郁巴蜀地域特点的羌舞群舞《走祥云》,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紧扣“走”这个主题和动机,是一部用交响编舞的手法进行创作的作品。编导以十几种不同“走”法,巧妙运用空间感演绎历史感,将宏大叙事浓缩为肢体语言,表达了谁在走、如何走以及走向何方等中国民族文化意蕴和中国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每次观看这个作品,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线上,都会感受到一种让人热泪盈眶的美和力量。我想,这件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够焕发如此持久深远的魅力,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编导充分运用了中国式的表达来构筑舞蹈的形与魂。

  从选题来看,这是一部具有浓郁巴蜀地域特点的羌舞。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羌族是其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今天所说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境内岷江上游。编导多次深入阿坝州茂县这个全国羌族核心聚居区,感受羌族的民族历史、文化特征,了解羌族人民的性格、习俗等,从而真正触摸到了羌族人民的生活脉搏,真正感悟到如今羌族人民由内而外的幸福感,才逐渐萌发了创造的冲动与灵感。这充分说明,艺术家只有深入到人民中去,才能创作出扎根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好作品。

  从作品的结构来看,分为引子、开端、展开、高潮、尾声几个部分。引子部分,用人的身体在低空间塑造出连绵的山脉,显著点在“山坳”处的一对领舞,男女双人之间有一个简短的交流,音乐强点时牵动群舞的开始。开端部分,低空间的群舞与高空间的领舞开始行走,四个不同的“舞蹈声部”也同时开始行走。展开部分,基本上是两大段,第一段群舞开始行走以后,以“模进”的方式在蓝色的灯光下,向观众展现彪悍、勇敢、勤劳的羌族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地“走”在艰难的岁月中。第二段灯光变为暖色的光,象征着羌族经历磨难走进阳光普照的新生活。高潮部分,编导借着羌族“年年祈福、岁岁挂红”的风俗,用“换装”的方式让所有的舞者上身服装变成红色,大踏步迈进新时代。进入尾声,群舞一整排坐在舞台的前区,有节奏地齐喊“纳吉纳鲁”(意为“吉祥如意”),最后男人把妻子扛到自己的背上,妻子用脚在空中走,在云上走,与开场的低空间行走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与此同时,在舞蹈音乐创作上配合“走”的动机,没采用常见的三段体“ABC”“ABA”“快慢快”等结构,而是一个多段体、长画卷的结构。第一段落音乐采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歌王”苍老雄浑的老人声音,这段声音是唯一留存于世的采风资料,它穿越时空而来,古老而又神秘。中后段随着响起女孩的歌声,舞蹈展现姑娘们在山巅、在林间、在水边、在田野清丽美妙的身影。每一个段落都围绕着“人民”这个中心来表现,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个时空,但同时又衔环相续,连绵不绝。

  《走祥云》紧扣“走”这个主题和动机,用交响编舞的手法进行创作,在一度、二度、三度空间不断地变化着、发展着。躺着走、跪着走、蹲着走、站着走、空中走,大概有十几种不同“走”法,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把最简单的“走”的动机做到极致。舞台调度各种“走”,双脚的交替,小步的走,大步的走,跨步的走,跳跃的走,一开始躺着走,营造一种奇妙的“轮动感”。从躺着走到蹲着走,从弯腰走到站着走,从仰着走到空中走、云里走,走的趋势是从下往上、从低到高,意寓着从苦难、压抑到挺直腰板释放生命。从走得沉重到走得婀娜,从走得昂扬到走得潇洒,从走得豪迈到走得轻盈,走累了也可以坐下来歇一歇,眺望远方、憧憬未来。

  “心中有祥云,大路小路任你走;天地有羌声,千年万年一路行”是《走祥云》的时空观。如果从“大路小路”去看这些舞蹈段落,每一个段落都是一条路或者一段路;如果从“千年万年”去看,每一个段落就是一段岁月、一段历史,其中的人物不同、故事不同,但是意蕴却一脉相承。通过舞蹈的表达,形象地再现了过去的路充满泥泞、荆棘、血与火。编导选择了羌族实现自己夙愿和梦想的虚实相融、实中带虚、以虚为主的“走”的形式,概括表现了羌族穿越时空的历史。几千年的时间浓缩为几分钟的舞蹈,广袤的孕育空间,被压缩为上百平方米的舞台,地域迁徙中的悲欢离合,生死涅槃都包含在这个意象符号——“走”。

  “祥云”是中华文化极富内涵的象征性符号,寓意着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对一切美好、幸福、吉祥的憧憬与向往。在当代来看,祥云比拟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祥云能走吗?我们可以理解为,“走”是奋斗,“祥云”是美好的信念。“云朵上的民族”为了追求美好生活,从黄河流域走来,用坚韧不拔的脚步,走出了传承千年的民族自信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走出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生命体验。

  物质空间的“走”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行,精神空间的“走”意味着在艰难困苦中进步。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靠自己的双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正所谓“人间正道是沧桑”,随着时代的发展,羌族地区旧貌换新颜,以前通往羌族地区的道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今却是“天堑变通途”。羌族人民从过去的山路、弯路走到了大路、宽路上,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这是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我们期待更多像《走祥云》这样构筑中国精神、具有中国价值、彰显中国力量的优秀作品。中国舞蹈人应该用中国式的表达,把舞蹈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铁军:AI重塑电影未来

  • 在社会加速运行背景下,如何重构消亡的北漂爱情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