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新发现“大发现时代”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重新发现“大发现时代”

来源:解放日报2023-08-26 10:45

  作者:朱联璧

  有关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通俗史著、纪录片甚至是电子游戏都相当丰富。因此,美国著名考古学家和史前史作家布莱恩·M.费根所著《大发现四百年: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以下简称《大发现四百年》)大量使用了欧洲人的书信、史著、航海日记还有小说作为参考资料,也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这些文本中所记录的原住民社会的情况。

  这些原住民在与欧洲人接触时,尚未发展出和欧洲国家一样分工复杂的社会,也没有造出热兵器,又或是形成了有文字圣典的宗教。以欧洲人的标准来看,他们还生活在原始社会中。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素来对研究原始社会感兴趣,无怪乎费根将目光投向了这个群体,以他独特的视角重新发现“大发现时代”。

  从个人经历来看,费根算是一名非典型的、书斋里的考古学家。多数情况下,考古学家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发掘遗址。生于英国的费根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依然是一名典型的考古学家,不仅长期在今天赞比亚的博物馆工作,还曾参与发掘了一系列有1000年历史的赞比亚南部农庄,并萌生了向大众传播考古学知识的兴趣。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担任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副教授。由于确定自己不会再回到非洲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费根决定移居美国,并从1967年起开始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大学人类学系的教职,直至2003年。

  也是在加入圣塔芭芭拉大学之后,费根发现没有现成好用的考古学入门课本。为了应对教学的需要,他开始撰写讲述基础的考古学知识和理论方法的书籍。这类书籍自1972年起陆续出版后畅销至今。随后他又开始写作大量的史前史、古代史和考古学通俗读物。进入21世纪之后,他把写作重点转向了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问题,可谓因时而著。

  之所以需要简单说明费根的个人经历,是因为对于习惯了阅读历史著作的读者来说,会发现《大发现四百年》的写法有所不同。多数历史著作会采取时间先后的顺序讲述不同空间中发生的相关事件,但《大发现四百年》并不是按照欧洲人和某一地区人接触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这些原住民出场的。除了将好望角的科伊科伊人、美洲的阿兹特克人、亚洲的日本人、南太平洋的塔希提人、塔斯马尼亚的范迪门人、美洲南端的火地岛人、加拿大东部的休伦人、北美洲西北海岸的印第安人以及新西兰的毛利人这九个群体分入三组进行讨论之外,他也以“文化冲突”“工业革命”和“高贵的野蛮人”作为讲述欧洲人与非欧洲人接触的关键词,并使用了大量图像资料,更为直观地展现欧洲人眼中的非西方世界。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费根在第一章中辟出一节进行讲述。除了依靠欧洲人留下的史料之外,民族史、人类学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也贯穿在了《大发现四百年》的写作之中。这些学科的方法与历史学的不同之处,既包括引入了更多类型的研究资料,如口述资料、图像资料和实物资料等,也呼应了不以时间先后来排列研究对象的写法。而且,作为独立学科的人类学的早期实践,就是欧洲殖民者对原住民社会的调查。费根认为,自己所描绘的欧洲人与非欧洲人之间接触的场景,都只是“转瞬即逝的印象……并不意味着社会是静态的。全然相反的是,动态变化总是任何一种人类文化的特征”。而在书中,费根也尽力兼顾对具体文化群体的细致描绘,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不同文化群体的特征,辅以对外部世界所具有的整体特征的概述,同时在微观和宏观的层面上展现欧洲人和非欧洲人之间的“文化冲突”。

  费根所谓的欧洲人与非欧洲人之间的“文化冲突”的表现并不限于文化层面。即便是在文化层面表现出的现象,也可能包括诸如疾病这类非文化性的因素。因此,《大发现四百年》的副标题(同样也是原著的主标题)“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本文化史著作,而是汇总了不同族群接触后的结果在文化层面的表现。

  费根在导论中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性的说明,能帮助读者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别的殖民者在面对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原住民时,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不少欧洲殖民者关心的是如何与原住民做生意,或在当地经营种植园。在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殖民者则关注起如何将殖民地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以及庞大的市场,纳入英帝国的商业体系之中。由此常常意味着殖民者需要在当地居住的时间更长,对原住民社会的控制力度更大,对于原住民社会造成的破坏也就更大。因此,欧洲人和非欧洲人相遇和接触的时间,以及特定欧洲国家自身的现实,都会影响他们选择以怎样的方式和原住民社会建立联系。

  《大发现四百年》中另一重要的关键词是“高贵的野蛮人”。16世纪登陆弗吉尼亚的阿瑟·巴罗说发现自己“被全部的爱和善意,以及同样多的慷慨招待,按照他们的风俗,倾其全力地给予。我们发现人们非常温和、可爱和忠实,没有任何欺骗和不忠,如同黄金时代作风的延续”(第157页)。此时欧洲人对美洲印第安社会的看法是积极的,认为这里是人间真实的天堂,原住民则是自然之子。然而矛盾的是,殖民者在抵达非洲和美洲后,常常采取掠夺和杀戮的做法,破坏着他们笔下的天堂。随着欧洲人在和非西方社群的接触中不断确认了自己在技术上的优越性,加上种族主义等新观念的出现,他们慢慢放弃了“高贵的野蛮人”这种理想化描述。野蛮人变成了低等人,只能接受欧洲人的归化,无论是种族意义上的,还是文化意义上的。

  虽然《大发现四百年》初版发行距今已有将近四十年,但在布莱恩·M.费根的笔下,读者可以看到更复杂、更生动、更多样的非欧洲族群在与欧洲人相遇时的境况和反应,宛如发生在昨日。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悲苦欢愉、他们的人生抉择,都能牵动起读者的心绪。只是,用四十年后的眼光来看,费根对于殖民者的批判依然显得温和。他以“文化冲突”而非“文化灭绝”为书定名便是最直观的例证。

  (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