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展开气势磅礴的黄河画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展开气势磅礴的黄河画卷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9 10:07

  作者:杨国斌

  奔腾不息的黄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凝结着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的《黄河画传》一书,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紧扣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这一重大文化工程,全景展示黄河历史与现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呈现一个纵贯千年、立体多维的黄河全貌。

  《黄河画传》: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关于黄河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古代诗篇,到黄河沿岸九省区的文物古迹,再到历代黄河治理的文献记载……如何将黄河流域千年文明与当代风貌浓缩在一本书里,是《黄河画传》编撰面临的挑战。该书架构清晰,通过“中华母亲”“河山一统”“文化宝藏”“泽润华夏”“千年忧患”“沧桑巨变”“民族基因”7个篇章,串起了黄河流域的历史春秋和文化源流,并从考古、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角度,对黄河相关历史知识与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梳理。

  翻开《黄河画传》,我们可以从黄河连接长城内外、融汇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历史中,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生不息;从黄河两岸产生的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艺术珍品和科技成果中,感受黄河文化的蔚然大观;从千百年来同黄河水旱灾害的斗争中,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实施的“蓄水拦沙”“上拦下排,两岸分滞”“调水调沙”等一系列治河方略中,见证黄河岁岁安澜的巨大历史性成就,感悟不惧艰险、敢于斗争、坚忍刚强的精神力量。

  翔实的资料,通俗易懂的讲述,包括经典美术作品和文物图片在内的300多幅精美图片,让读者获得知识和审美的双重享受,在图文并茂中感受泱泱大河孕育华夏文明的筚路蓝缕、塑造民族基因的气势磅礴,激发文物保护意识和文化传承热情。

  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不仅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讲好黄河故事。《黄河画传》从这一认识出发,阐释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收录高标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黄河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探索黄河文化保护利用路径等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普及知识,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黄河画传》是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编的“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丛书中的一部。建设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工程。系列丛书通过史传合一、图文并茂、系统通俗的形式,呈现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长江等文化标识的独特创造和鲜明特色,让更多读者了解国家文化公园的故事。期待读者从中感悟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为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