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吕 鹏
虽然说不同种类与题材都是电视剧大花园中不可或缺的奇葩,但现实题材电视剧无疑是所有题材类型中最具时代特征、社会特色和精神号召力、感染力的。它们在时代精神和时代品格上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似乎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父辈的荣耀》剧照
《父辈的荣耀》剧照
好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会发挥记录时代、激励并温暖人心以及引导人们向善向上的功能和作用,刚刚收官的热播剧《父辈的荣耀》就可谓这样的一部剧集。
该剧以“三道沟”林业工人顾长山“拼拼凑凑”的一家子的生活经历为主线,讲述从1997年开始的20余年间林场工人职业职责与生活境遇的变化,展现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折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呼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诉求,用真情实感感染着屏幕前的观众,凸显了现实题材电视剧巨大的魅力,为我们带来不少制作上的启示。
以戏剧真实书写一代人的命运
《父辈的荣耀》聚焦了以往电视剧中甚少呈现的林场工人这一群体,这是选题上很特别的一点。然而如何将其呈现在屏幕上,也颇具挑战。更特别的是,该剧呈现林业工人这一群体的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织,但却很少书写刻画这一职业本身,而是通过顾长山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命运与抉择,在家的叙述中融入国的命题,形成了家国巧妙的合一同构。于是在家庭成员的增与减中,见国家对林场政策的转与变,在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中,见我国林业的变化发展,用一个个生活化的细节呈现了一代人的生活史。
1997年,第二代林业工人顾长山与那存花,他们的儿子兆喜,存花与前夫所生的儿子兆成,还有顾长山一辈子未婚育的师父生活在一起。长山主外,存花主内,兆成内向懂事,兆喜外向淘气,师父智慧善解人意,如果不是意外的发生,这一家人或者就按照正常生老病死的人生轨迹向前推进了。转折发生在因为要减少树木砍伐、缩减上山工人数目的指令颁布之后,进山伐木的陈尚友被林木压死,其妻小萍去南方闯荡,独自留下备战高考的儿子陈兴杰成为顾家第一个养子。顾家收养的第二个养女梁凤勤是长山的工友兼邻居马晓云和梁富宽的二女儿,第三个养子是“杀人犯”刘玉良的儿子刘自强。于是一家五口变为一家八口,随着子女们的成长,子辈与父辈间的故事,就随着国家对于林业的改革、治理和建设中缓缓铺陈开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父辈的荣耀》将历史与时代点滴涓细融于细节的真实呈现。陈兴杰成为养子的直接因由,映射了林业政策的调整和南方的大发展;而梁凤勤成为养子的直接因由,则折射了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林场的改革中的停薪留职、下岗及再就业等,都通过庸常生活平淡底色上带有一些幽默色彩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真实自然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必不可少的核心,然而戏剧的真实不是记录的真实,这种脱离苦难叙事,在平淡平凡生活中呈现历史和人物的命运变迁,却让观众收获了难得的感动。
以真挚情感感染屏幕前的观众
《父辈的荣耀》之所以能够以平淡——可能还略显平凡——的故事,收获如此多的感动,除了故事的制作用心、场景与历史在还原与呈现上的真实外,情感表达的动人是更为重要的原因。成功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尤其是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年代剧,需要在创作中让故事符合历史和现实,而优秀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则能通过故事调动观众的情感体验,让电视剧的情感表达和观众的情感接受同频共振。
这首先表现在情感叙事的真挚。《父辈的荣耀》给观众呈现的是一个非典型的家,在这个家中大多数人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有着胜似血缘关系的浓浓亲情。这种朴实而单纯的情感,难能可贵的同时,因为稀缺又极度特别。为让这一特别的故事在叙事逻辑和情感上都更好地抵达观众,电视剧对每一个情节的处理上都在故事和情感间寻到一个平衡,既不拔高故事,又能体现电视剧所要表达的父辈的精神气质。比如顾家连续收养了两个孩子,当收养第三个孩子的时候,面临生活的捉襟见肘,那存花的反对和抗议但最后又妥协的转变过程,就使故事逻辑上更加通畅立体,更加可信。
其次是情感表达的真实。《父辈的荣耀》可谓小人物的群像戏,难得的是剧中的每个演员都用生活化可感可触的表演,加持电视剧对观众情感的调动。那存花的扮演者刘琳和马晓云的扮演者葛珊珊尤其值得称道。那存花善良和付出很符合大众对贤妻良母的认知,然而普罗的贤妻良母的塑造却也容易陷入俗套,刘琳把那存花善良、坚韧、有主心骨但也有着小人物的局限性的一面在表演中完美地进行了呈现。长山心脏患病需要10余万元安支架,在医院见到从外地赶回的兴杰,刘琳先是站起一声哭诉,得到兴杰安慰,立即收声,就把那存花对病人焦虑、对金钱焦急以及对问题可能解决的安心的复杂情绪表现得恰到好处。而葛珊珊把马晓云性格的泼辣、精明算计中又带着粗糙的温柔和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贯穿在剧中几乎每个角色的出色表演,无疑极大地助力了故事的情感表达。
最后是情感认同的真切。符合逻辑的情感叙事与真挚可感的演员表演,最终服务于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情感认同,三者间是相辅相成、彼此递进、互为因果的关系。而对于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创作而言,达成观众对于人物塑造情感上的认同乃至共情,则是其发挥功能的重要前提,而这也基本可以作为检验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成功与否的标准。《父辈的荣耀》通过编剧的剧本、演员的表演和导演整体的调动,使一众小人物善良坚韧通透朴素以及他们的短板和缺陷,在林业改革、整治和建设的大历史背景中得以成立,并获得观众的认同和认可,同时带给观众向上向善的力量。
以现实力量提升电视剧的品格
刻画现实,蕴藉社会心灵,引领时代精神,应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品格追求。《父辈的荣耀》从剧情来看,并不是通过子代的视角与追忆父辈,也不是通过子代与父辈的对比,来凸显或褒贬某一代,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这是历史的命定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该剧通过刻画和描写20多年间,历史横流中社会和国家的沧桑巨变下父辈的生命史和生活史,来书写一代林业工人们荣耀的平民史诗。父辈虽然老去,但他们奉献、善良、坚韧等的品格和精神遗产应被子代承继和发扬。电视剧通过温暖人心的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让人信服这种精神传承的可能及必然。
不过,该剧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和把握上也并非没有缺憾。比如,在题材及历史发掘的深度及深刻性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电视剧讨巧地利用了东北人特有的粗粝和幽默刻意地消解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愁苦,以及改革过程中的阵痛。因而虽然林业改革只是一个很小的横切面,但20多年的故事还是缺乏了东北地区及中国发展的纵深,带来的结果是感动和温暖有余,反思与反省不足。还比如,两代演员的演技及对角色的理解上还存在着差距。整体而言,全剧演员的表演都值得肯定,尤其是父辈们和子代儿童期的表演尤其精彩到位。但如果要对比的话,子代们成年后的表演还是多少影响了剧集的观感。陈兴杰的扮演者张晚意可能是为了要表现人物性格中疏离自尊又有些敏感和机智的特征,从头到尾一直在脸上带着似有似无的笑容,眼神缺乏灵动和感情,常常让人出戏。鉴于陈兴杰这个角色在全剧中的分量,演员在表演上的不足尤其令人遗憾。再比如,和很多以代际为跨度的剧集一样,《父辈的荣耀》也出现了后半部分在艺术水准上明显不如前半部分的情况,缺少细节和故事,流于概念以至于有匆匆收尾之感,因而说服力和现实的感染力都弱了许多。
然而瑕不掩瑜,《父辈的荣耀》生动地注解了国家政策的变迁以及对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探求。观众在被故事感动、在被人物温暖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地理解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而这或者就是现实题材电视功之所在。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新闻所研究员,影视文化与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