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最伟大”到“不合格”的父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从“最伟大”到“不合格”的父亲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11-10 09:56

  作者:董铭

  从《二手杰作》的英文片名“World's Greatest Dad”,以及“老子替儿子写遗书”这个核心情节上,影迷很容易发现该片是翻拍自罗宾·威廉姆斯2009年的作品《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当然,《二手杰作》在人物命运、剧情发展上都做了明显的改动和延伸,从原作中满是伤感的自责转为对文学、教育的批判。其中最为辛辣的,还是对于中年男人的嘲讽,非得马寅波(于和伟饰)把自己“剥开来、揉碎了、踩在脚下”,才能从尘埃中重新拾起来。

  野心

  一个心怀文学梦,却半生郁郁不得志的中学语文老师,因为儿子的意外身亡,伪造的遗书突然走红,而“父以子贵”,出书上镜,眼见就要实现人生目标。威廉姆斯的原版到此处戛然而止,父亲并没继续将儿子的死亡作为晋身的阶梯,而是在全校师生、出版商面前勇敢地道出了真相,在巨大的名利诱惑下回归了本心。

  相比原版的校园喜剧定位、不乏自省的审视结尾,《二手杰作》的野心显然更大,“格局”也更高。同样是中年男人,胸有大志的马老师不仅要冒儿子之名,自己还要做畅销作家,享受世人的追捧与称颂。于和伟前恭后倨的表演方式,也不会像威廉姆斯那般温吞,只满足于在学校里长长脸,追追漂亮女老师,他要征服的是整个文坛,对出人头地的极度渴望,也让他最后的“幻灭感”极为强烈。

  在结构上,《二手杰作》只有前半部延从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而冯雷饰演的出版商登场后,影片的叙事节奏越来越快,包括编辑、师生和媒体都陷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争先恐后地吞噬着马墨(郭麒麟饰)留下的“遗产”,仿佛是一场文学才子的“鲸落”,在滋养着所有未亡人。

  割裂

  但这也造成了影片前后存在着一种割裂感。马寅波的转变太突然了,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的语文老师,而成了一名久经商场的老手,与学校和出版商间的博弈,底线一再拉低,却洋洋自得。同时被拉低的,还有所谓的“文学界”:KTV里的几次逢场作戏,暴露的是斯文背后的龌龊;而被出版商抛弃后的马寅波,嘴上斥责的是其“文学的背叛”,实际上自己却雇用水军、炒作销量,手法之娴熟,状态之癫狂,仿佛是巴尔扎克名作《幻灭》的现代版。那场自导自演的发布活动,又让人想起了米家山《顽主》里的“3T奖”闹剧。

  “要么当作家,要么当流氓”,片中这句“王朔味儿”的台词,对于知识分子和文学界的嬉笑怒骂,还真流露出些许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气质。看《二手杰作》导演王子昭的履历,一名85后能从那个年代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借鉴一种荒诞感,抓住儿子“被自杀”中的黑色幽默感,已是颇为难得。

  此外,开场马寅波演讲时“掉话筒”的小桥段,也有一种久远的肢体喜剧感。那种表面上的尴尬,背后是内心的孱弱。且在戏剧结构上,这场颁奖戏也是全片的一个转折点。之前的戏份还处于原版的框架内,马寅波只需自顾自编好儿子遗书的谎,不久就要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了;可偏偏昏迷的儿子突然苏醒,“白痴还是天才”的定时炸弹面临着爆炸的风险。这种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是基于文学式的“真实或虚构”的基本矛盾,非“机械降神”这样的大操作无法解决。

  苏醒后的儿子如何捅破这层窗户纸,《二手杰作》后半部这个最大的看点,在《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中并不存在——威廉姆斯的儿子是真的意外身亡了。这种巨大的悲剧感笼罩着全片,也赋予了人物同情和谅解的可能性。

  反观马氏父子在片中的行径,马墨偷拍女生(原版只是自嗨),老子为其撒谎掩饰,文学反而成了他们的“遮羞布”——这就让人丝毫可怜不起来。至于到底是谁写了马墨的第一本书,那些文稿是“父抄子”还是“子抄父”,这个本不难猜到的真相,却成了最微妙的潜台词。无论是学校里的老师、学生,还是外界的媒体、出版商,似乎无人怀疑幕后作者是语文老师马寅波,集体疯狂地参与到这场“造神”运动中。或者说,其实早就有人猜到真相,但为了维护这个“皇帝的新衣”而没有说破。

  反倒原本只是龙套角色的保安大哥,在关键时刻抛出的证据,让“皇帝”自己撕下的伪装,又被吃瓜群众强行塞了回去。保安的录音铺垫和反转,可以说是全片最“抖包袱”的喜剧设计。而他洋洋自得的神情,更是充满了讽刺意味:尤其在围观师生“斯文扫地”的群嘲下,“剽窃”仿佛成了外界对于文学从业者的刻板印象。

  父子

  《二手杰作》的正式海报,是于和伟、郭麒麟这对“父子”的头像。然而父子情并非影片最重要的情感,作为父亲,马寅波谈不上“伟大”,甚至连合格都算不上。这只是一个把虚荣心、面子看得比儿子性命还重要的失败男人,最后的醒悟和救赎也不是因为儿子,而是另一个“作家”用不管不顾的自杀触动了他。

  演技上,于和伟自然要比郭麒麟高不止一个段位:他在丈夫、父亲、老师和作家等不同身份中切换,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那点儿自卑感,旋即又被另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掩饰过去,在妻子和旁人看来滑稽可悲。马寅波和马默之间缺乏交流,强迫儿子阅读《丧钟为谁而鸣?》这类名著,让他上自己工作的重点中学,不惜用自杀来掩饰其偷拍行径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身为“父亲”的面子。而遭遇挫折和打击后,这个父亲倒是最先流露出“知识分子的脆弱”,甚至一度想点火自杀。

  反倒是马墨的返璞归真在此时更像个男人。他既不屑于自杀,也不假装爱好文学——与言不由衷的父亲相比,更多了份“傻小子”式的至诚。毕竟,青春期的悸动谁都有过;但中年男人可悲的虚妄却只能用另一个可悲来掩盖。电影结尾的和解方式见仁见智,感觉冲淡了全片的讽刺意味。如果能在坠楼的那一刻出字幕,或许更有余味。而假如把结局看成老马躺在病床上的幻想,倒与之前儿子的遭遇相呼应。这种回文的结构,还真就成了文学爱好者的宿命。(董铭)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