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历尽千帆才能斜晖脉脉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历尽千帆才能斜晖脉脉

来源:北京日报2023-11-24 09:27

  作者:张家鸿

  李西闽的最新中篇小说集《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中,写的是诸多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或终身未娶、独居一处,如影子般的存在,或因从小家庭暴力埋下阴霾一生沉重,或流浪于大城市并在一段段恋情中不断受伤,或父亲不知所踪、母亲已经去世且因生为侏儒而饱受歧视,或心怀缪斯之梦又因无法自食其力而鲜血淋漓,或独守荒村旧宅无人陪伴生性孤僻,或因经历复杂、命运辗转难以扼要归纳……不管境遇如何,孤独是他们共有的处境。

  一

  同名中篇小说《以博尔赫斯命名的房间》中,陪伴小说家的不是现实生活中觥筹交错的朋友们,而是他笔下奇丑无比的尖头少年黄杨木。在书店旅馆中寄住的他,倚靠着他运笔创造出的山中少年。山中少年对屠敏敏的不离不弃,让现实中惶恐不已的小说家得到安抚。《小跳蚤》中,那个在树下被小跳蚤无意捡到的黑人婴儿,被小跳蚤无比坚决地拥抱着、呵护着、疼爱着。不管多少人劝她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去,她都不同意。因为婴儿陪伴左右,惹恼甚至惹怒周围的人,故而她只能一次次搬离租住之地,直至最后离开上海。

  《影子》读来颇感沉重,老镇、老屋、老街、老人、野河滩、黑色大鸟、眼镜王蛇,以及出于不同原因同样被遗弃的人。人物活动的空间与情节推进的背景,弥漫着一股浑浊、黏稠、阴暗的气息。整部作品中只有派出所民警刘冰带着些许光和热,他行走其间,让小镇和小镇上的人们稍微有了点活气。是刘冰,追寻淑珍失踪之谜,不放过蛛丝马迹;是刘冰,让小镇的各色人物分别出场,独具精气神;是刘冰,让廖文怀的二次谋杀半途而废,傻子的性命得以保全……小说层层设疑、步步紧逼,又在情节的紧要处忽地松开,情节如过山车一般让人随之胆战心惊。李西闽显然是叙事的高手,给出暗示一会儿又陷入迷障,而后紧接着再有铺垫埋伏。如此循环往复,让读者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雀斑》中,陈晓明觉得廖榕树别具一格的美在于她脸上有雀斑,雀斑像美丽的星星,让廖榕树与别的女人区分开来,成为他心目中最独特的一个。小说最后,廖榕树陪陈晓明回福建老家过年。原本答应过完年再回上海,结果不到十天她就提出来先回且不说明缘由,还叮嘱晓明在家好好陪父母……待他返回上海后,见到的榕树,竟是去掉雀斑、脸上干干净净的样子……

  夜里起火,可谓《怪物》中最诡谲的情节。半夜熟睡时,火警响起,消防员冲进家门。一问,竟是被儿子视作怪物、让儿媳心生恐惧的卢大为在阳台上烧纸钱。在人生地不熟的上海,他找不到可以在亡妻忌日这天烧纸钱的地方,于是想到了阳台,怕儿子一家不理解,选择深夜行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急转直下,让阅读有了快意,有了冒险之感。这样的小说诱惑人是必然的。但若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只是亲近文本而已,并未走进李西闽的内心世界。他对自己笔下的人物心怀怜爱。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被轻轻触碰,传来经久不息的回音。这回音便是大爱,是悲悯,是人皆为生命、生命皆有困境的平等意识。

  李西闽常常在稀松平常、并不奇崛的叙述中,给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凛的情节设置,抑或可以说是生活中的某一细节。

  二

  技巧高妙,善于讲故事,固然是好作家或好作品的标志之一。只不过,停留于此的作品也就与别的作家作品无异。李西闽写出他们的孤独之处境,同时还送去不绝如缕的慰藉。陪伴,在他的多篇小说中是明确的存在,当然,这些陪伴并不寻常。

  《白狐》中,对小蝶、慧能、“我”来讲,白狐不是可有可无的。若无白狐,小蝶、慧能与“我”三个孤独的人,绝无产生牵系的可能。若无白狐,三个孤独的人不会在灵蛇庙里上演一出寻找与被寻找的戏。有了白狐,三个人在生命中最荒寒的岁月里,有了彼此陪伴、相互安慰的契机。小说最后写道:“我的目光投射过去,我什么也没看到,我看到的是一块白色的石头,第一次来到这里,我也见到过这块白色的石头。”只有石头,眼中所见没有白狐,连影子都没有。即便如此,慧能依然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它的皮毛、耳朵、嘴巴、鼻子,以及那含情脉脉、琥珀色的眼睛。站在慧能身旁,听后流出热泪的“我”没有戳破这个美丽的谎言。或者说,它是个美丽的误会。不仅没有戳破,还喃喃自语地附和着。

  这个充满温情的结尾暗示着读者:“我”再过几天就要离开,慧能还会在庙里继续修行下去。有了白狐的相伴,他是否更有修行的勇气?是否会在庙里收获更多的安稳与淡然?小蝶与白狐一样,都是慧能臆想出来的,她从未来过,却又一直驻扎在慧能心中。甚至可以说,小蝶何尝不是慧能呢?她代表着更加洒脱、活泼、任性的慧能。她在庙中日子里的所作所为,以及因之与慧能产生的对立,也许正是慧能心中两个自我的暗自争斗?

  写出孤独、写尽孤独,知道孤独的无可避让,乃至明了拥抱孤独乃人之最终命运。这是李西闽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与之并行不悖的,正在于或物的陪伴、或言语的安抚、或情感的传递,或通过许多种方式在人心里辟出某个不大的角落、撑起某个不宽的空间,送去似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慰藉与暖意,让孤独的人不被恐惧、寒冷、慌张完全笼罩。

  没有丝毫生气、不起点滴波澜,熙来攘往的人只是苟且活着而已,这是李西闽小说集中的多数人物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他就是于这样不动声色的推进中,将人物内心的真实处境如剥丝抽茧般写出,而后注入一点一滴的惨白与凄冷,汇聚成令人悚然、惊惧的感染力。他的文字与人物之处境合拍,冷静、从容。没有躁动之气,写尽种种痛苦。唯历尽千帆,才能斜晖脉脉。

  孤独是李西闽的创作路径,它不独属于小说家本人,却被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探究、挖掘,似乎想要穷尽其可能。把孤独写得无比真实、深邃,在他是已成现实的。既如此,孤独就是一味解药,他借此想让笔下的一个个人物获取喘息或疗伤之机,甚至有逃出生天的良机。他们想要驱赶孤独,又害怕失去孤独,内心的焦灼与矛盾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孤独有没有解药?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的问题,而且答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孤独是现代人的通病,乃集体症状,非个人遭际。借《白狐》中慧能和尚的话来讲便是——“人都是孤独的”。读之且心有戚戚之人,何尝不是李西闽笔下的人物呢?

  小人物无法掀起历史的波澜,一言一行如一块小小的瓦片打在生活的水面上,荡开一圈圈清晰可见、稍纵即逝的涟漪。然而,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是众生的主力,是最值得小说家不断言说、演绎并感同身受的生命体。

  李西闽刻画出一组饱含温度与情感的小人物群像,写出他们在各自人生道路上的辗转与奔走,并且在小说最后留下或喜或悲的尾音。写出这一切的李西闽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俯下身来,牵着他们的手,看着他们的眼,有时候只是这样陪着,就是最大的安慰。刻画、描摹、状写小人物迥异的命运,勾勒出现代社会的某些集体病症,是李西闽中篇小说集的价值所在。老人与小孩在乡村中的留守,文学在当下处境的边缘与逼仄,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普遍怀疑乃至排斥,城市与乡村既彼此补充又互相冲突的存在,读者倘能在其中撞见与自己相近的影子,触碰到与自己相仿的心跳,这本书就为自我而存在。(作者为书评人)

  原标题:孤独写尽之处,是慰藉——历尽千帆才能斜晖脉脉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