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文学:真实直击人心

来源:北京晚报2023-12-30 10:36

  作者:张玉瑶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到一年一度阅读盘点。我们以下略提到的作品,许多都曾在这一年的书乡周刊中有过专题推介,如读者能对这些人物和故事留下印象,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感兴趣、找来读,我们的“小目标”也就达到了。生活是漫无边际的汪洋,幸有好书是岛屿,让人们得以停靠憩息片刻,再鼓起勇气、带着真知游向下一片海。我们能做的有限,但若能把去岛屿的三两条路引至读者面前,便足以欣然慰然。

  年末检点一下今年所读的书,发现给人印象最深的几本,都是真实故事,它们同样也跻身这一年最被关注和讨论的热门图书之列:胡安焉的《我在北京送快递》,白描了他做过的19份普通工作,这位令人起敬的打工者对工作和自由的思考与实践,让人顿悟良好生活的要义在于内心世界的丰足,而非达到何种学历、地位与财富;翻译家杨苡的《一百年,许多事,许多人》,从女学生的视角讲述了她所亲历的那段风云激荡的大历史,也让人通过那些不如意的细小裂缝,看到女性知识分子被遮蔽的困境(书出版后不久,杨苡以103岁高龄去世);一直执笔在写的杨本芬奶奶又出了新书《豆子芝麻茶》,从母亲“秋园”转向对其他女性婚姻命运的关切,本质是她走过漫漫八十年,对人生迟来却不晚的顿悟;还有育儿嫂范雨素在《久别重逢》里对人生的回溯、媒体人易小荷在《盐镇》里对四川故乡女性的命运叩访……非虚构写作这些年方兴未艾,但同时这些作品也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当真实故事被以一定叙事结构写下来,就具备了文学属性,不存在与文学截然分开的非虚构写作。以上作品之所以能深深、广泛引起共鸣,正来自真实性与文学性的交融。“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是所有书写的目标与对象,而它们更直击人心。

  转看纯文学类,1950、1960年代作家宝刀不老:莫言的《鳄鱼》,尝试以戏剧的形式探讨腐败问题;上届茅奖作家陈彦出新作《星空与半棵树》,刻画秦岭山中乡镇公务员的百味日常与基层社会众生相;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聚焦外科医生这一精英人群,探讨现代人的精神问题;王朔继《起初·纪年》之后,推出了该系列长篇历史小说第二部《起初·竹书》……前辈作家们延续一贯的现实主义立场和锋锐的问题意识,关注大时代、大历史中突显的大问题,以大河、长卷的姿态来写作,考察和考问着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日渐坍缩、碎片化的当下,仍是可贵的标杆。当代文学的盛事、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也于今年中揭晓,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共膺此殊荣。五年一届的茅奖,也构成当代文学出版的规律周期。

  与前代作家对照,青年作家群体已不可小觑地平分着当代文学版图上的疆土。他们的历史、他者经验也许不如前辈宽广,但他们的写作通常与我们正在经历的日常生活更近,与我们现代人的隐秘情绪更相通,也因知识储备的升级而更易掌握新鲜的文学资源和技巧,这让他们已然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体和相应研究,从“萌芽”走向“收获”,正如他们自己也走向熟年。近年来声浪渐高、颇具权威青年作家奖项之势的宝珀文学奖,今年颁发给1994年出生的东北女作家杨知寒,东北文艺复兴的当下,她的获奖作《一团坚冰》展现了区别于“东北三杰”(双雪涛、班宇、郑执)的一面,来自女性的冰天雪地叙事,让人想起她的前辈萧红。1990年生的旅日女作家李停的《在小山和小山之间》,亦是一部贯通了生命经验的作品,写的是母女两代关于生育的对话,刻画着母女情感里那些百转千回的痛和爱。还有这些年数位备受关注和看好的80、90后作家,如张怡微(《哀眠》)、班宇(《缓步》)、颜歌(《平乐县志》)、三三(《晚春》)、辽京(《有人跳舞》)、双雪涛(《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等,今年都出版了新作,在对自身文学道路一寸寸的探索和扩展中,测量汉语文学表达多元社会的可能性。

  今年同样有许多出色的外国作品被译介到国内,值得关注。去年诺奖花落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慧眼独具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提前买下版权,今年更是趁热打铁推出埃尔诺作品套装,已出两辑10册,据悉明年还将出6册,其中大都是第一次推出中文版。埃尔诺的书大部分字数都不多,但给人的冲击并不弱,它们大都来自作家自身经历,尤其能直面那些最私密的情感经验,那种将自我作为解剖对象、无保留袒露的勇气,令人敬佩和难忘。这里面除了小说,值得特别关注的还有《写作是一把刀》,这是埃尔诺关于文学创作的访谈录,有助于全面了解这位风格卓异的女作家的文学观和“手术刀”式的写作特色。今年新晋诺奖得主、瑞典作家约恩·福瑟也迎来出版热潮,除了早先已出的《有人将至》《秋之梦》,最新中文版也于年末紧锣密鼓地面世,包括世纪文景的《三部曲》,译林出版社的“七部曲”、《晨与夜》及戏剧选集等,有兴趣的读者可多加关注。

  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魔术师》也是今年读过的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写了德国文学大师托马斯·曼的人生传奇,挖掘他内心的隐秘“魔山”。托马斯·曼在政治立场间的徘徊,在纳粹祖国和自由异乡间的游移,在六个性格各异的子女间的困扰,在暧昧性取向间的自我压抑,在对如此难以界定的对象的书写中,托宾让我们认出了人性深层本质中的复杂和痛苦。今年同样颇受好评的还有荷兰女作家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的三部作品《疼痛部》《狐狸》《多谢不阅》,作者原籍克罗地亚,随着南斯拉夫在内战中分崩离析,她也踏上了流亡之路,偶然地落脚荷兰,在大学教“斯拉夫文学”。学生来自“前南”各个国家地区,在陌生的西欧抱团取暖,在成分复杂的“思南病”中,一点点发掘着“流亡”的含义,文学课堂背后是时代哀歌。此外,全球粉丝无数、近年来在国内也掀起持久阅读热潮的畅销书“那不勒斯四部曲”,其作者埃莱娜·费兰特的早期作品《被遗弃的日子》今年也被译介至国内,还有年复一年被期待、中文版编译了足足12年的百万字巨著《无尽的玩笑》今年春也终于告别“无尽”,让中国读者有幸感受挑战的乐趣。(张玉瑶)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