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献、研究与普及相结合的典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文献、研究与普及相结合的典范

来源:南方日报2024-01-21 08:16

  作者:周松芳

  近些年来,各地宣称要进行文化强省强市或大省大市建设,内容很丰富,绕不开的一个主题是:文献与研究及普及的关系。有的偏重文献,出版了不少大型文库或文献集成;有的偏重研究;有的则偏重普及。在笔者看来,文献是前提,研究是基础,普及固有必要,而次序不可颠倒,否则舍本逐末,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事倍功半,甚至灾梨祸枣。当然如果能有文献、研究与普及“三合一”的著作,敢情是好,然甚难得,今出黄国声和李福标两位教授积数年之功合著的《张维屏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可谓典范。

  《年谱》征引文献之精之富,在笔者寓目的新出年谱著作之中,可以说是无与伦比;其所征引,绝大部分为刻本和稿钞本,其中张维屏的著述刻本21种,另有193种其他刻本和稿钞本文献,单这一方面,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殊为难得。全书之所以能够厚达600余页,又几无一浮词,即缘于此。这也与坊间的一些大部头年谱或年编长篇有着质的区别。这里就需要先讨论一下年谱与年谱长编的关系问题。

  在这方面,张旭东先生《徘徊应是念前贤》一文作了极佳的分析。他从《资治通鉴长编》与《资治通鉴》的关系入手分析,认为《长编》为《通鉴》之草稿,匆遽之间,力不能剪裁,心吝于删减,故以草稿存之,取不定之意。故先有《长编》,再有《通鉴》。而年谱长编乃因已有年谱,新材料陆续发现,在旧年谱基础上编年而入,比排而成,篇幅往往溢出原年谱数倍,不仅年谱,几成日谱,故称长编。亦有前无年谱,一“出生”即是长编者,以其资料繁复,不似年谱,如《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者,则与通鉴长编同。编年事辑则正相反。乃原无年谱,又觉收罗疏略,仅大事具,而小事缺,或竟大事亦缺,不足称年谱,故称编年事辑。以待异日再集,先成轮廓。

  以此相衡,则今之年谱,有的虽名曰“长编”,其实编年事辑都不如,因为常常借助E考据的便利,把能够搜罗得到的材料胡乱地往里塞,而一些年度的重要事项,却又往往付之阙如。而《年谱》所有文献材料,无不经过精心拣择,且已经提炼出心得,也可谓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这突出体现在领起文献的“概述”上。

  比如1841年1月琦善与义律签订《穿鼻条约》正式宣布割让香港,本是奉清廷之旨意,清廷却又以其怯懦无能锁拿解京,导致4月广州战事再起。对这段时间张维屏的生活和心理及其创作,作者有几段精彩的概述:“寂居无那,又有《避嚣》《村居》诗。南山素持和理外夷,毋开边釁为宗旨。及将战,两广总督祁土贡(合成一字)采陆殿邦、曾剑之议,以石填珠江航道御敌,南山深感其无济。诗中讽喻之意甚明。”

  这种概述,已不是一般的文献选择和作品解读,而是体现出深入的比较研究成果,须知作者稍后又指出:“广州城陷,英军肆虐。三元里乡民合力痛击英兵。南山闻之感奋,慷慨同仇,为赋《三元里》诗。是为南山名作。”但是,“英军退后,南山忧愤仍莫能悉。有《越宴》四首,极言鸦片贻害之烈、赔款数额之重,寄望当轴预为绸缪,以防后患”。

  这几段概述,不啻是简单地对所征引的张维屏诗作进行解读,而是建立在知人论世的研究基础上,呈现出张维屏对时局异于常人的清醒和洞察,也张扬了张维屏独特的形象气质:战釁不可轻开,开必祸国殃民;既战则须慷慨同仇,英勇赴敌,不吝礼赞;战后尤须反思,以防后患。仕宦诚能有识如此,国运当可改观;过去如此,今日亦然。

  张旭东先生说,概言之,事辑、年谱、长编三者虽有不同,大抵应作传记读,即此数段,已可见谱主亦即传主形象与精神——凡属好的传记,也莫不是文献、研究与普及的良好统一。

  从知人论世这一方面,我们固可以发现,大部分年谱也都会罗列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的甚至月日之下都不放过,但所列事件,与谱主本人有多少关系?在这方面,《年谱》置于每年篇首的要言不烦的“时事”,最见特色,也见创新,背后则反映了作者史材的熟稔及史识的高明,以及对谱主行事及其思想与性格特质的准确把握。

  诚如世人对张维屏最深的印象可能来自他的名诗《三元里》《三将军歌》等,而其关涉的禁烟抗英也确实是整个晚清最重要的历史主题。或因此之故,在每年的“时事”中,鸦片也始终是不绝的主题。笔者曾撰有《鸦片战争未了局》,讨论鸦片战争之后,特别是国际广泛开展禁烟运动之后,中国的鸦片进口和种植却远胜鸦片战争之前甚至鸦片贸易被迫“合法化”之后,为祸之源,实在是官府为烈。这方面,《张维屏先生年谱》的“时事”之中,也早有揭示。

  其实《年谱》中这类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稍加掇拾,即可成一篇上佳的《鸦片战争渊源考》之类的论文,或一篇通俗版的《鸦片战争前传》。但两位作者似乎志不在此,数十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安于为传统学术研究及后续的文化普及做基础性的贡献。除这本年谱外,他们还合著有《陈澧先生年谱》,李福标教授则单独出版有《清初丹霞天然年谱》。

  其实,年谱著述的出版,也是广东人民出版社近年来的重头戏,笔者寓目的即有《康有为年谱》《梁鼎芬年谱》《黄遵宪年谱》《梁启超年谱》《梁士诒年谱》《朱庸斋先生年谱》等。凡此都是大有益于广东的学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夯实工作,笔者久有撰文彰扬之意,今借《年谱》一并表而出之。(周松芳)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许进安:写在《百年巨匠·冯友兰》播出之际

  • 音乐剧《大钊先生》:现代审美下的英雄塑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