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卖不完的演出票该打折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卖不完的演出票该打折吗?

来源:解放日报2024-06-07 10:09

  作者:诸葛漪 简工博

  “有点怀念当初演出开场后在门口‘捡漏’的日子。”上周,西城男孩上海演唱会举行,望着场内空出来的座位,歌迷吴先生想,“如果票价能浮动,上座率会不会更高?”不过,同样是舞台演出,有些观众却希望票价“坚决不打折”。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达11.90万场次,同比增长72.71%。演出市场持续丰富活跃之时,该不该让票价随行就市?

  该打折 差别定价是市场理性的体现

  5月28日,西城男孩巡回演唱会上海站开场。资深粉丝吴先生第一时间抢了票,“我的位置可以看清全场,上座率确实一般。演出方和购票平台能不能随行就市,推出更灵活的票务政策?”吴先生注意到,临近演出时,有部分平台曾推出折扣票,“但折扣一直固定,还是缺乏市场机制”。

  “差别定价是市场理性的体现。”吴先生认为,不想冒风险的人可以先购票锁定座位,后期如果有余票可以逐步打折,直至临开场时大折扣清仓,“当然也应该保障提前购票消费者的权益,比如现在演唱会的座位大多是开盲盒,但应该让率先以原价购票的观众享有同价位中最好的座位或优先选座。”

  “伦敦西区有尾票,百老汇有Rush Ticket,当天甚至能买到两折左右的票。”曾在海外留学和工作的魏女士以低价享受过不少好剧,“大热剧就不要想‘捡漏’,想以低价观看舞台演出,就要做好抢不到票的准备。”在她看来,灵活的票务定价策略既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市场,也能让观众更理性消费。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适量推出打折票能形成口碑推广,有助于节目“破圈”。平台数据也显示,2023年打折票累计为用户节省票价数千万元,深度经营尾票的演出平均上座率增加5%—10%。

  不该打折 文化消费需要一定门槛

  市民陈女士却持反对意见。今年5月底,她花980元购买了舞台剧《枕头人》的VIP票,并专程前往外地观看。然而就在演出前几天,该剧推出520半价活动,同一场次坐在身边的一些观众,花440元就买到原价880元的座位。“一开始就抢票的观众都是真粉丝,可出品方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吗?”在社交媒体上,陈女士看到许多和自己一样第一时间购票的观众表达的不满。

  针对不少舞台演出“全场半价”,市民秦先生认为,“哪个在乎声誉的品牌会随意打五折?”从事销售工作的他坦言,如今很多品牌为维持形象会严控打折,即便打折也是面向长期消费的核心群体,“全场半价无异于饮鸩止渴,这一次可能确实起到促销作用,但伤害的是核心消费群体,大家都等待打折怎么办?”

  “舞台演出是文化产品,花钱少的人不会珍惜。”市民尹先生曾观看过一次舞台演出,身边不少人是低价购票甚至拿赠票而来,玩手机、随意鼓掌的现象频繁出现,“文化消费还是需要一定门槛保持品质的。”(诸葛漪 简工博)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春发 潘巨强:当表情包加入影视剧推广阵营之后

  • 《南来北往》:列车背后的时代变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