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现实主义土壤里的信仰之花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现实主义土壤里的信仰之花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4-10-11 08:59

现实主义土壤里的信仰之花

——谈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编剧特色

  作者:丁 涵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在央视一套和腾讯视频开播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更被网友誉为“山村女性成长史诗”“当下版的《觉醒年代》”。作为这部剧的编剧,笔者感到十分欣慰,张桂梅校长和华坪女高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书写张桂梅校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的获得者,她创办华坪女高的事迹家喻户晓。因此在创作之初,我们所面临的难点是,如何做到忠于原型真实,又能实现艺术创造,如何在弘扬张桂梅校长伟大崇高的精神力量之外,找到更贴近当下观众、更创新化的情感表达。

  几次创作会议后,我们找到了剧本的气质和格调,我们希望它是一部笑中带泪的正剧,庄重而不沉闷,锋利而不尖锐,大大方方畅谈信仰,坦坦荡荡书写崇高,不刻意制造矛盾,不过分渲染苦难,就像是开在现实主义土壤里的一朵生机勃勃的信仰之花。

  灵魂人物张桂梅

  张桂梅校长是全剧的题眼,也是灵魂人物。对于她的塑造,必须打破观众对于传统英模的刻板印象,写好一个有血有肉、充满力量感的人物,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

  张桂梅校长是个斗士,尤其是对于乡村女性的命运困境,她身体力行地去改变、去拯救。她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和行动力,永远风风火火,从不怨天尤人,面对挫折困难的时候,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劝返辍学女生的情节中,她怒斥提亲的媒婆、和稀泥的县长,一脚踹开禁闭女孩的柴房,甚至差点对那个醉酒的父亲上演“全武行”;党代会的情节中,她屏住呼吸,紧张地搓着双手,念出小红本上一个个辍学女孩的名字,后来她的破裤子引来记者注意,发表了那番振聋发聩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创办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筹建女高的情节中,她奔波四方找地皮,给领导设下“鸿门宴”,招聘时屡出奇招,招生时力挽狂澜,冒着大雨护送学生报到,开学典礼国歌声中带着姑娘们宣读女高誓词。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情节的铺排,塑造出更真实可感的张校长,展现她的勇气与智慧。

  张桂梅校长身上,还有世俗的一面,为了免费女高能够办下去,她豁出自己的面子,嬉笑怒骂、能屈能伸、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剧中,女高遭遇困难时,她只身一人去昆明“化缘”,对答应捐款的商人“围追堵截”,甚至厚着脸皮去“蹭饭局”,为了争取几万块捐款豪饮白酒;捐款迟迟不到账时,她抱着锦旗闯到企业发布会,明褒暗贬地当场催债;面对骨干教师想要离职,她“恩威”并施、“封官”许愿,耍尽了诙谐可爱又昭然若揭的小手段。面对曾经退学的女孩想要重返女高,她明明已在为她奔走恢复学籍,却故意板起面孔,设置重重困难,只为磨炼她的意志、激发她的潜能。同时,还更有柔情的一面,每次回到儿童之家,面对十几个孤儿和自己的闺蜜,她卸下“铠甲”寻求安慰,不惮于袒露自己的苦恼和脆弱。

  在台词创作方面,我们也想为角色增添更多的风格和喜感。张桂梅校长是东北人,我们便抓住东北话幽默爽朗的特质,在全剧普遍的西南方言中形成强烈反差。张桂梅校长的讲话风格中很多语气词、反问句、歇后语,经常一句话把人怼到南墙根,细品之下却又话糙理不糙。同时,她的语言风格中还带有党员的坚定感、文人的书卷气、教员的感染力。党代会发言的台词中,我们大量引用了张桂梅校长的原话:“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受过教育的女性,可以阻挡贫穷的代际传递,可以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而不是成为依附他人的藤蔓……”

  我们对张桂梅校长的解读,不只是她的忍辱负重、牺牲精神,更是她人格中那些闪闪发光的特质,她的幽默、她的“狡黠”、她的宽容、她的慈悲,她是全天下女性最好的榜样。

  观照现实的群像戏

  本剧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围绕在张桂梅校长身边的师生群像,每个角色的背后都是一段人生、一个家庭、一种命运处境。创作中的群像戏是很难写的,尤其是剧中有两组群像:学生与老师。于是,我们广泛收集素材,选取华坪女高一些原型人物,从她们的故事素材中提取糅合,再进行艺术的加工创作,以确保人物真实鲜活的质感。

  学生群像中,最重要的角色是001号学生谷雨,为了3万块钱差点被酗酒父亲去换彩礼,她是张校长迫切创办女校的初心,也是女校一路走来的见证。她在灵魂层面跟张校长相似,她有一腔孤勇和倔强,敢于迎着冷眼和嘲讽反抗悲惨的处境和不公平的命运。所以剧情中,谷雨不堪压力退学,后又争取机会返校,再后来师范毕业回到女高当了老师,她的成长弧线是女高精神生动的注解。另一个与之对照的人物,是100号学生蔡桂枝,出生于偏远地区的“寒门贵女”,性格沉稳、天性疏离,却有着明确的目标,骨子里带着坚强和韧劲,她与谷雨在成绩上紧咬不放,“针尖对麦芒”的竞争,恰恰又是种互相成全。学生群像中,还有从小被爷爷养大、面临着女性身份认同的“假小子”宁华,还有天真烂漫爱漂亮、一直是女高“吊车尾”的“小哭包”柳戏莺。这些大山里的姑娘,就像石头缝里的杂草,从贫瘠的土壤里汲取稀薄的养分,努力向阳、野蛮生长,我们想写她们的成长、友情、理想,写每个女孩金子般的心。

  剧中的教师群像,我们侧重于价值观和人生选择的探讨。女高建校初期,基础设施都不完备,工资待遇少得可怜,选择加入女高的老师们无疑都是逆行者。剧中,我们为每个人设置不同的心理动机:有为了逃避被父母安排的人生,与张校长打赌而来的丁笑笑;有视秋瑾、吕碧城等女革命者为偶像,为践行理想而来的魏庭云;有为了奔赴自己暗恋的姑娘而来,放弃了更优渥物质条件的姚小山;也有作为山村女性大家族赘婿,为了证明自我价值而来的陈四海;还有不堪压力中途离职的几位老师。他们是现实社会中的“打工人”缩影,在理想和现实、情感与理智、事业和生活的夹缝中挣扎,离开的人无可厚非,留下的人更值得敬佩。

  我们希望通过塑造这些人物,观照当下现实,让观众能在不同的人物身上看到与己相似的内心投射,得到心灵共鸣和情感慰藉,从而找到生活难题的答案。

  书写女性力量

  张桂梅校长本人在纪录片中也曾谈到过自己想要创办免费女高的原因,多年前丈夫去世,她怀着悲伤的心情来到华坪,本以为人生就这样了,却又遭遇一场恶疾。万念俱灰的时候,是华坪妇联出手相助,大山里的女性们自发捐款,三块五块地为她凑齐了手术费。张校长说:“是华坪的女人们让我活过来,她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也要为她们做点什么。”

  这是张桂梅校长创办女高的精神来源,也是女性力量最好的传递和写照。剧中,将这段真实的故事以黑白影像的回忆片段,穿插在两个女性的交集中。除夕夜的爆竹声中,张校长和谷雨一同守夜,向彼此真诚地敞开心扉。张校长回忆往事,想起曾经在病床前,一个叫阿丽的女人,把唯一的路费捐给自己治病,是大山里的女性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而谷雨回忆去世的母亲,说张校长像她的妈妈,身上有同样的桂花香气,张校长也是她的希望,这是两个女性的互相依偎、女性之间温暖与力量的薪火相传。

  剧中还有几个片段,是关于女性话题的探讨。其中一个情节,宁华遭遇青春期发育,误以为得了绝症,留下遗书出走,被张校长找了回来,给她科普生理卫生知识,教会她正视自己的女性身份。我们希望通过这段情节,探讨山村女性的性别教育,拒绝发育羞耻,女性能对自我身份性别真正的认可和接纳。

  还有个情节是谷雨辍学打工,因为拒绝性骚扰打伤男顾客,张校长去派出所“捞人”,找到证据帮她洗脱罪名,并挺身维护谷雨的尊严,打碎旁人的有色眼镜和性别偏见。还有谷雨和蔡桂芝之间的“学霸”之争,两个性格相反却目标一致的姑娘,在学业上明里竞争、暗里较劲,却也在彼此灵魂最痛苦的时间,相互陪伴彼此温暖,最终携手考进理想的大学。

  之所以进行这些情节的设置,是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女性之间有最纯粹最珍贵的情谊。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女生与女生间的抱团取暖,她们个体的力量虽然弱小,聚集在一起却能散发出无限的光和热,就像剧中张桂梅校长所说:“女孩子是多么美好的生命,她们就应该是闪闪发光的,哪怕是深陷在淤泥里,也要一尘不染地漂亮。”

  书写张桂梅校长事迹,展现华坪女高精神,是一种心灵滋养,是创作者莫大的荣幸。回首那些日日夜夜,伴着案台孤灯一盏,深夜连线开创作会议,直到所思所想汇集成文字,特别美好、特别值得。点点滴滴的收获无需赘言,正如我们的片名,待到“山花烂漫时”……

  (作者系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编剧)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