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韩国作家韩江:用写作向世界提问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韩国作家韩江:用写作向世界提问

来源:文汇报2024-10-11 09:26

  作者:许 旸

  北京时间10月10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韩国作家韩江。她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作家,也是该奖第18位女性作家得主。颁奖词称她“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

  “我出生后就是在书堆中长大的。我很爱看书,各种韩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韩语的外国文学,都读了很多。到了14岁,忽然有一天,我想去尝试写自己的小说。直到23岁才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发表诗歌,24岁出版了第一部短篇,27岁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出身文学世家,70后韩江“出道”甚早,成名也早,持续高产,几乎打破了“畅销可读性”与“获奖艺术性”难兼容的诅咒,甚至可以说是近年来诺奖作品里尤其“流畅好读”的。

  继2013年吉林出版集团引进出版《玄鹿》,韩江六部作品均由磨铁文化引进出品,小说《素食者》《植物妻子》《不做告别》《失语者》《白》和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据透露,《少年来了》《黑夜的狂欢》《伤国愈合中》简体中译本也将陆续面世。

  不止是女性困境与觉醒

  2016年,46岁的韩江获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首位韩国作家。如今她又添诺奖,再度填补韩国文学界空白。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曾针对全国845个图书馆借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韩江《素食者》超《82年的金智英》等话题图书,借阅率仅次于《解忧杂货店》。

  “我在写作时,经常会思考这些问题:人类的暴力能达到什么程度;如何界定理智和疯狂;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别人。我希望《素食者》可以回答我的这些问题。”韩江直言“带着问题写作”,这份问题意识贯穿其创作轨迹。

  她打过一个比方——写作就像是点燃火柴,在一旁凝视火苗燃烧,直至熄灭。“也许这就是小说所能做的一切。就在这凝视的瞬间,向人类和人生提问。也许,我就是在完成一部部小说的过程中推动着我的人生前进。”她决定用写书来向这个世界提出问题和求解问题。

  忠于自身真实生命体验,她用作品重新命名经验。韩江曾表示,自己愿意如实描写身为人类的女性,以女性的身份发声、写作和生活对她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在《素食者》中文版编辑魏凡看来,小说看似荒诞,但就像是《变形记》一样,“都是以发疯之人的冷眼旁观身为人的悲哀,家庭的暴力、旁人的沉默无援、陷于压力而无法脱离的环境、和让己身逐渐平面灰化,成为最不起眼的个体的无助和悲哀。”他观察到,虽然小说主角是女性,可远不仅仅是描绘女性的困境和觉醒,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困境。

  荒诞之外的疗愈

  从《素食者》到《植物妻子》再到关于63样白色事物的《白》等,韩江以近乎洁癖的本能细致打磨话语,用隐喻劈入故事肌理,哪怕写人性至暗,也能凿出透着些许光亮的隧道。

  翻译家狄波拉·史密斯如是评价:“韩江每部作品都不同,但又属于同一个方向的写作,来自同一个动力:在暴力横行的世界,探索创造一个纯真世界的可能性。她建立了独特的自我风格,笔下角色可以无比残暴,同时无比善良。笔法很自控,但不是纪实报道式的冷漠。她对过度煽情和冷眼旁观之间的平衡把握得刚刚好。”

  如果说小说里有近乎荒诞的打破日常,那诗歌可能是她的“温情自留地”。韩江初入文坛缘自1993年在《文学与社会》发表的诗歌,她曾说“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写诗让我进入情绪”。作为小说家出道20年后,她重回文学原点,出版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诗集收录了韩江20年间创作的60首诗作,意象极为丰富。

  “我的永不休止的作业就是,如何接受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个地方有痛苦人生这一事实。就算我现在活得很安稳和平,但总不能说这世界和平吧。人生不可能那么不起眼和脆弱,我只能够怀抱痛苦继续生活。”韩江把《少年来了》、短篇《一片雪花融化的瞬间》和《白色挽歌》称为“灵魂三部曲”。“我要摸索着写下那些不起眼的、软弱的人们为什么在痛苦之中做出那样的选择。避开痛苦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把痛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来对待,除此之外毫无办法。”(许 旸)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由兴波:重阳节的文化传承及当代意义

  • 陆玄同:让“老有所养”更具科技范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