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诗词的女儿”一路走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诗词的女儿”一路走好

来源:北京日报2024-11-26 09:56

  作者:路艳霞

  国际著名教育家、诗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1月24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

  消息一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众多读者、网友纷纷写下诗词,悼念这位把一生献给古典诗词传播的“诗词的女儿”。在叶嘉莹生前居所迦陵学舍前,南开大学师生自发献花,鞠躬悼念。

  倾其所有传承中国古典文学

  南开大学在讣告中写道:叶嘉莹先生1924年生,北京人。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曾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聘为客座教授。

  叶嘉莹先生始终心系祖国。自1979年开始,每年回中国大陆讲学。先后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聘为客座教授或名誉教授。1993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后更名为“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任所长。2007年获得在华永久居留资格,后定居南开大学。

叶嘉莹口述回忆录《红蕖留梦》

  讣告还写道,“叶嘉莹先生融深厚的国学根底、精湛的西学修养与深刻的生命体验为一体,构建了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诗学体系,在弘扬传统与文明互鉴中作出了独特的巨大贡献,同时实现了诗学探索与人生修行的交融。叶嘉莹先生以她所挚爱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她几乎捐献了个人的全部财产,设立了‘叶氏驼庵奖学金’‘永言学术基金’‘迦陵基金’,以推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与传承发展事业。”

  据悉,叶嘉莹先生的灵堂设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逸夫图书馆,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上午10时在天津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

  引领无数人走进诗词世界

  “回顾我平生走过的道路,诗词研读并不仅是我追求的目标,更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美好、高洁的世界。”叶嘉莹曾说,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走入诗歌世界的大门。“我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为读者搭建起走进诗词的门径。早年,我的老师顾随羡季先生是这样引领我的,我也要引领更多年轻人。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辛苦所要做的事情。”

  “献寿先生高榻侧,精神闪耀证于今。繁花寄韵灵犀意,我辈誓承诗史心。”突闻叶嘉莹先生辞世,《诗刊》主编李少君深夜写下诗作。今年春节,李少君还曾前往医院拜望叶嘉莹。李少君表示,叶嘉莹先生最伟大的成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她甚至起到了力挽狂澜的先锋作用。“百年前,新诗的崛起,使得旧体诗被忽略或怠慢,大家都热衷于写新诗,是叶先生用她的一己之力恢复了中国古典诗教传统,把旧体诗重新带回到当代文坛。可以说她是恢复旧体诗的最大贡献者之一。”在李少君看来,现在几百万人都在写旧体诗,很多80后、90后甚至00后都热衷于此,这与叶嘉莹持之以恒的努力分不开,当代文学史对此现象不能视而不见。

  叶嘉莹辞世消息引发读者、网友的集体哀思。一位网友写道:“愿你在另一个地方仍在续写属于你的诗”,并说小时候在杂志上认识了叶嘉莹先生,很喜欢叶先生所作的“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这几句。网友“轻寒晓花”回忆:“最开始在图书馆借到她讲杜诗的书,看得不过瘾,后来买了一套,包括说汉魏六朝诗、阮籍咏怀诗、陶渊明饮酒及拟古诗等,也看过她讲古诗十九首、讲唐宋诗词、讲清词的著作。她说,诗词最重要的是要有感发的力量,我觉得这是评判诗词优劣最准确、最中肯的标准。”一位天津网友表示:“作为老师,我会努力向您学习,努力为学生打开中华文化的大门。”

  “我虽然没有上过叶先生的课,但是从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中了解她很多,当初报考南开大学就是受到叶先生的影响。”南开大学迦陵学舍门前,一名前来悼念的学生表示,“《感动中国》组委会在授予叶先生的颁奖词中说:‘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我觉得这非常符合她对南开、对中国的贡献。”

  海内外出版著作200余种

  叶嘉莹先生离开了,曾与她一起工作、听过她讲课的学生无不回忆起一个个珍贵瞬间。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与叶嘉莹“携手日同行”已有20多年。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每逢春夏之际,她都会陪同叶嘉莹飞至温哥华共同工作、生活和学习,见证了叶嘉莹生活简朴、惜时如金、坚强豁达的珍贵瞬间。张静回忆,2014年7月下旬,叶先生在家中收拾回国装箱的资料书籍时,不慎摔倒,腰部扭伤。“几天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为叶先生举办九十华诞庆祝会,她坚持站着用英文发表了半个多小时的讲话。第二天伤痛加剧,每次下床都十分艰难。我虽然就住在她卧房隔壁,但叶先生从不喊我协助,每次下床都坚持自己在床上挣扎盘旋良久。”

  2015年,张静曾协助年逾九旬的叶嘉莹编选《给孩子的古诗词》。当时张静初选了近300首古典诗词,供叶嘉莹先生拣选,没想到第一轮讨论时,叶嘉莹就把李商隐的《天涯》给删掉了。“叶先生说,李义山的《天涯》是首好诗,我可以跟你讲它是好诗,你也可以跟学生讲它是好诗,但是我们不能给孩子们讲这首诗,不能让孩子们刚开始读诗就读这么悲哀伤感的作品。”于是,她们换上了王安石的《题何氏宅园亭》。

  多年来,叶嘉莹先生笔耕不辍,传道无歇,至今在海内外出版著作200余种,可谓著述等身,声华盖代。研究者陈凯所著的《千川映月唱莲歌:叶嘉莹著述版本图录与提要》搜集整理了叶嘉莹先生主要著作版本的书影。

  陈凯曾在南开大学商学院读本科和研究生,上学时听过叶嘉莹的课。获知叶先生逝世的消息时,他说:“突闻先生逝世,难抑悲痛。先生讲学,始终站在讲台上,我印象很深她讲到自己漂泊海外的生命历程,讲到自己所遭逢生离死别的苦痛悲歌,讲到自己归国传道、特别是授业南开的人生选择,深深感染了我。”

中华书局版《迦陵书系》

  陈凯感叹道,“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诗歌塑造了叶嘉莹先生的坚强心灵,给予了她生生不息的力量,所以她有着坦然面对一切苦难的从容。他回忆,听过课后,自己开始慢慢阅读叶嘉莹先生的著作,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迦陵著作集》、中华书局的《迦陵讲诗》,也有叶嘉莹的传记《红蕖留梦》《沧海波澄》等,叶嘉莹丰沛的生命轨迹和精深的诗歌哲学,在他的阅读世界里渐次铺陈开来,其广大精微的诗教传承,为他烛照了通往诗歌国度的门径。正因如此,他开始着手编写叶嘉莹著作的版本图录,“希望能让更多喜欢诗词、喜欢叶先生的人,能更好了解先生的著作,读其书,诵其诗,知其人。”(路艳霞)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喜综开启新时代:是媒介之变,更是思维之变

  • 电影与微短剧:如何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迷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