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重塑“观看之道”

来源:文学报2024-11-28 11:19

  作者:彭杰

  相信和许多读者一般,我对崖丽娟的语言能量的第一印象,倒并非来自于其诗作。近三年在“南方诗歌”新媒体平台上陆续发布的“崖丽娟诗访谈”,这些访谈已不仅是新诗研究领域内的重要一手资料,而且也以其幽微的洞察力与广博的视野,使种种睿智深邃的人格得以显露自身。显然,此等观察力的发生,并不只是对采访对象及其身处场域的勾勒,而是为着悖谬式地阻断写作场域的限制,以朝向某种更为宽广的诗的未来。在崖丽娟的访谈背后,始终有一种特定的观察方式在发挥效力。一方面,她致力于处理“影像与文字”之间的相互关系,分辨已然被视觉性嵌入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她也能穿透消费时代循环再生产的“仿像”,避开传统访谈中因袭的窠臼。譬如,《崖丽娟对话胡桑:诗源于一个内在的决定》中,她就颇为扼要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当代诗:走向伦理》一文中你试着突破对技术和形式本身的沉溺,试图克服技术诗学和形式诗学的禁锢,去关照光怪陆离、错综复杂、风云流变的当代生活,和在生活漩涡里盘旋漫游的他者。那么,这种伦理转向是否真的使自己的写作核心发生质的变化?”

重塑“观看之道”

《有后缀的时间》崖丽娟/著,北岳文艺出版社

  倘若说公众媒体的视觉技术,已然导致了个体的理性、感性与物质生活实践,均屈从于某种观看方法的限制。那么,一种“朝向未来的写作”,或许便是重新发明一种观看的方法,重新探讨技术与人之间的可能性,以建构一个省思清新的现代主体。这种尝试,在崖丽娟的访谈中已有势头。

  不过,访谈毕竟需适应对象的人生履历、问题向度与言说风格等,而在新诗写作中,崖丽娟能够更为充分地把握观看的动态结构。例如在《走在落满余晖的林荫路上》诗作中,从“8号楼”“5号楼”,再到“1号楼”,镜头伴随着步履的摇晃被推向远景。当视觉感知逐渐铺展,建立起空间的边界,“落满余晖的林荫小路”,已不仅是某种地理维度的框架。它同样作为一种内心时间的具象,指涉傍晚归来的复现式视觉经验:“不知不觉已住满15年。”不过,这种视觉想象力虽“热爱小区每一寸草/每一棵树,每一朵花”,但大抵仍是内在幽微感受的精雕,甚至无意中已然暴力消费了周遭景物。但随即,观看过程被整个地错位、颠倒了。曾经的凝视者,不仅观察到了“天上的云彩”的姿态,也反向被吸纳进了“云彩”的视野。对“观看之道”有限性的追问,使得现存视觉机制压抑的事物,也开始恢复自身的感性光泽。崖丽娟诗歌中这种双向的审视,绘制出一种当代视觉观察方式的替代性方法,即将自我的凝视放置在物的凝视内部,由此定位到一个受限的主体上。其实,做此理解的“有限性”,并非源于主体的匮乏,并非是对“无限性”的反叛与消解,而恰恰是写作“认知自我”成为可能的契机。在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应力结构中,两者必须获得同等的关注,以一方面辨识生活的平庸化和狭隘化,另一方面敞开当代诗人们的“自我专注”,从而转向某种更为宽阔的视野。

  崖丽娟这些写作的内在逻辑,多少暗合了她耗时数年、花费大量心力所完成的访谈,即从历史化、“景观化”的当代诗人群体那里,以强力、准确的观看,抢救出一个个晦暗时代尚能时时自我拂拭的心智。尽管崖丽娟的视觉构造方式,还未能从空间、语言和历史的维度中得到细致分辨,但也已足够使我们注意到,在那些维续健全感性的关键节点上,崖丽娟总能以瓷器一瞬闪光般的清醒,打开凝视与被凝视的复杂格局与脉络。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庄 宁:在探寻文本奥秘中深化语文教学

  • 《花儿与少年》:综艺不是一场狂欢式的审判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