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解读2024年电影观众偏好——新兴观影力量推动市场变化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解读2024年电影观众偏好——新兴观影力量推动市场变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2-13 09:34

  作者:苗 春

  为什么女性和95后成为2024年的观影主力?如今观众更喜欢的电影是哪些类型?怎样让观众走进影院、感受影院、留在影院?

  日前,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行业数据为依托,从市场情况、观众特征、消费偏好、观影习惯等角度出发,展现并分析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及观众变化,对业内关注的诸多问题给出答案。

  据悉,报告中的数据来自300多场电影试映和定期对观众进行的调研。在电影市场求新求变之时,这一报告是辅助中国电影人“读懂”观众、锚定新的创作方向的重要依据。

  2024年10月7日,市民在浙江省嘉兴市一家影城取票准备观影。2024年国庆档新片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20亿。新华社发(金鹏摄)

  女性与95后成主力

  从2024年年初开始,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将一批优质作品呈现给观众。其中既有《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等喜剧片,又有《周处除三害》《九龙城寨之围城》等动作片,还有《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异形:夺命舰》等引进片。

  报告指出,2024年节假日档期票房活跃,占全年票房近七成。热门档期票房成绩亮眼,其中元旦档票房15.3亿元,刷新档期历史纪录;春节档票房80.4亿元,打破春节档影史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购票用户中,女性占比近六成,2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约八成,三四线城市观众占比超四成。女性以及95后观众逐渐成为市场主力。

  北京真乐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刘瑞芳认为,女性观众比例的提升与女性题材日益成为国产电影的重要创新领域密切相关,“近几年的国产新片创作中,能够看到越来越多女性视角的成功案例。”

  报告显示,2024年观影人数及人均观影频次略有回落,预估2024年电影市场观影人数约4.11亿,人均观影频次2.2次。

  今年的电影市场的整体状况,与电影本身的生产放映有关,也与当前线上娱乐方式的丰富和线下文旅消费的火爆有关。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当前需要更多重点影片和头部影片连续性地激发市场热情。另外,近年来中老年观众有所增加,但作为电影核心主力受众群的青少年观众更多地被游戏、短视频、微短剧以及其他一些艺术形态所吸引。

  但报告也指出,中国观众仍有观影热情。以2024年国庆档为例,9月底,淘票票平台“想看”数量大幅上涨至近4年同期最高水平,带动国庆档首日斩获近5亿元票房。报告认为,未来一方面需要大力吸引新用户首次走进影院,另一方面需要培养低频用户持续走进影院,而持续性供给新内容对此尤为重要。如2024年暑期档,《云边有个小卖部》《默杀》《抓娃娃》的接连上映,对观众的持续“拉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档期后续强势新片供给数量减少,档期“拉新”能力趋缓,大盘也未能重现2023年暑期档高位平稳的走势。

  观影需求更多元化

  灯塔研究院2024年9月份进行的线上用户调研发现,观众最青睐的电影类型是喜剧、悬疑、科幻、动作4种。与之相应,2024年喜剧片供给数量及票房贡献突出,多元内容的潜力有待挖掘。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红卫认为,其实观众对成熟的电影类型和呈现方法已经有些倦怠,“我们要继续加大类型的多元化,鼓励有机地、合理地做类型的杂糅;在既有类型上继续大胆挖掘,尽量全方位地提升以某一个类型为主、糅合其他类型元素影片的质量”。

  这一调研还显示,故事/题材、有共鸣、视效震撼、精彩刺激、引发思考的内容以及演员演技是映后观众集中讨论的内容。“有共鸣”的内容虽然可能不是观众进场的第一动力,却可能成为映后被广泛讨论的重点,因此,影片是否能够引发话题共鸣尤为重要。如今年引进的泰国片《姥姥的外孙》,其“遗产继承”的话题以及细腻感人的亲情在影片映后引发广泛共鸣和传播,影片最终取得票房过亿元的超预期表现。

  阿里影业集团总裁李捷表示,当前,观众的观影需求更加精品化和多元化,对电影的题材和类型有更高的要求。除了这四大类型的电影,极致的视听享受和情绪释放也是观众选择走进影院的重要原因。同时,与个体命运、家国情怀相关联的电影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他指出,公众舆论、外部评价正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影片的走势,观众的购票行为更加后置,真实口碑成为作品的“试金石”。

  而阻碍观众进场或影响票房走势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有的影片口碑平平,故事俗套不吸引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傅若清认为,制作精良、口碑好的电影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而视听体验、文化获得感已成为一部电影获得肯定的主要因素,“电影要把观众的理解和感受纳入到创作中来,让他们在观影中有参与感,在观影后形成文化讨论”。

  “以变求变”实现突围

  报告显示,2024年观众整体消费趋于理性。坏猴子影业CEO、上狮文化CEO王易冰表示,他感受到观众的消费行为更加谨慎,如观众会更仔细地考虑一部电影是花钱花时间去电影院看,还是等网络平台上线后再看;如果决定去影院看,是上映后第一时间就去电影院看,还是等口碑稳定了再买票。

  报告还显示,票价是观众挑选影院时的考虑因素之一。2021—2024年,中国电影平均票价为40多元,2024年中国人均电影消费为90元左右,七成观众习惯提前1—2天或观影当天购票。提前购票时,票价是主要考量指标;而临时购票时,观众更关注影片口碑、类型题材及故事内容。

  灯塔试映数据表明,在观众消费趋于理性、其他娱乐活动争夺注意力的大环境下,电影要在供给数量、质量以及类型丰富度等方面,放大电影之于其他娱乐方式的优势及不可取代之处,才能让观众走进影院、感受影院、留在影院。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当下电影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极大变化,怎样突出电影所长以契合观众的新需求,在众多媒介供给中实现差异化突围,是电影“以变求变”的重要命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认为,在新技术的赋能之下,电影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将观众的观影体验带入了全新的层次,“我们要发扬中国电影极具东方美学特性的叙事传统,强化类型片属性,提高讲故事的能力,打造出富有人文关怀、艺术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原创作品,以此赢得观众的心”。(苗 春)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黄梅戏《黎明之帆》:以戏为舟,载革命与人情

  • 2024微短剧:新时代呼唤新内涵,新变化折射新要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