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将人物置于历史抉择与人文考量中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将人物置于历史抉择与人文考量中

来源:解放日报2025-01-16 10:40

  作者:单跃进

  京剧《武帝刘彻》以刘彻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征战河西为背景,通过刘彻与一班重臣在重重危局中的冲突与共振为叙事,展现其强家国、靖边患、通万邦、安天下的宏图大愿。

 将人物置于历史抉择与人文考量中

京剧《武帝刘彻》演出照。(徐逸润 摄)

  作为新编历史剧,演绎刘彻的故事,固然是基于创作者的民族情感与文化情怀的艺术构想,但这种构想,必须建筑于史实的客观真实和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清晰认知之上,从而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史观。《武帝刘彻》对刘彻的塑造,恰是能够直面人物所处的历史境遇,在人物的历史作为中提炼其历史价值和贡献,予以艺术地呈现。

  剧本创作

  历史剧的演绎,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只是外在的,创作本身苦心孤诣的是历史进程中的人物,深究细探其在历史危局中行为抉择的情感困苦、思想情怀和性格魅力才是根本。剧中的刘彻、公孙弘、张骞等人物,便是被创作者置于这样的观察视角和人文考量中。

  刘彻,甫一出场就是踌躇满志的形象。他刚作出两路大军分头征战匈奴的布局,迎面而来的却是山东突发水患,灾民如浪似潮,亟待朝廷赈灾放粮的情势。而“征战正急,国库存粮,是为军粮,不可擅动”正是他的严令。陡然间,赈灾与征战,孰重孰轻?这让这位英年君主内心焦灼。备受刘彻信任的重臣汲黯,责难丞相公孙弘一味维护刘彻征战行动,故意隐瞒灾情,竟当着群臣质疑刘彻的征战“动摇国本负民心”。此时,前方传来战报,张骞兵败右北平。刘彻闻之,颓然呆坐,他的精心布局似乎面临破局。显然,这是创作者的精心布局,置刘彻于历史的危急关头,营造出严峻的戏剧情境。从史籍看,所述于史有据。

  张骞的兵败,迫使刘彻将所有希望都系于霍去病深入大漠奔袭成功,方可赢得战略主动。正当刘彻急欲给霍去病运送粮草时,大司农颤巍巍地报告,国库存粮已被丞相公孙弘调用赈灾。刘彻盛怒,唤来已病入膏肓的公孙弘。由此,舞台上出现了刘彻与公孙弘之间的一场重头戏。公孙弘性情敦厚,素来对刘彻服从。刘彻不明白,为何公孙弘竟然“敢悖朕钧旨,釜底抽薪,陷朕绝境”?创作者以两人的身份和个性反差为依据,引出了这对君臣之间一场披肝沥胆的对手戏。戏是从刘彻的厉声责问切入的,深入到君臣俩都意识到大汉基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死局”,直至公孙弘道出“擅自调粮”的原委,他要以“一死之力”为陛下“打开死局”。其间,人情世故、使命担当、治国谋略、家国忧患,环环相扣逐次推进。当公孙弘用尽生命中最后一丝气力吐尽心声,溘然死去之时,刘彻蓦然发现,在自己擘画的宏图之下,赫然站立着一个大汉江山的不死忠魂。正是凭着公孙弘的瞻远目光和务实施政,刘彻得以度过眼前赈灾与征战“争粮”的危机。

  全剧另一场重头戏,发生在刘彻与张骞之间。张骞受命出使西域,历经磨难不辱使命返回长安,之后被刘彻视为知己。剧中的张骞因“缺乏果决,贻误战机,招致大败”,自知罪当万死,却以归还刘彻赠剑为由,要与刘彻一吐心中块垒。于是,便有了刘彻悬剑夜访张骞囚牢的那场戏。这是一场充满煎熬却引人入胜的戏,表现的可谓灵魂的对峙,是两种悲悯情怀的交锋与升华。戏的舞台转折,出现在张骞泣述自己不忍目睹两军阵前厮杀之惨烈的那一刻。张骞的悲天悯人,勾连起刘彻心底的深重淤积。刘彻知道张骞真正胆怯的是与匈奴无休止的征战,于是,反问张骞:“边地子民家破人亡,断首裂身的惨状,你可曾看见?”进而又问:“你只看到西域诸国迁居远遁,逃避战火。你可曾想过,我堂堂大汉,泱泱万民又能逃往何处,避往何方?”这声声诘问,于张骞而言,不啻是灵魂的鞭挞。渐渐地,话题愈发深入,张骞顿悟了刘彻之所以遣他出使西域的深意,直至君臣俩在“唯有跨疆通域,诚联外邦,共利互惠。以求八方荣融”的意愿下产生共鸣。刘彻顺势要求张骞再度出使西域,实现强家国、靖边患、通万邦、安天下的宏图大愿。

  《武帝刘彻》的剧本创作因触及民族纷争与交融,而被视为畏途。由冯钢、章楚吟、沈颖组合的编剧,能够从历史进步和民族和睦的视角出发,谨慎拿捏民族交流史中征战与融合的分寸,着力塑造在历史进程中人物的艰难抉择和性格表现,刻画了刘彻等历史人物颇为复杂的性格、情怀,乃至宏大胸怀与政治抱负,也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历史人物的人性和心理的深层潜藏。

  舞台叙事

  《武帝刘彻》的舞台叙事,由导演王青主持。在演剧风格上,似乎有意遵循上海京剧院历史剧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叙事节奏明快与沉稳相济,历史氛围浓郁。舞台置景追求凝练而粗粝,于深沉端庄中折射历史情境的严峻与宏阔。

  剧中三位主演,皆由老生应工。扮演刘彻的是余派老生傅希如,扮演张骞的是麒派老生鲁肃,扮演公孙弘的是言派老生陈圣杰。仨老生一台戏,虽不常见,却也不见得犯忌。好在这三大老生流派,声腔个性色彩差异性还是鲜明的。余派声腔的中正大度与刚柔相济,倒也适合于刘彻的君王形象。言派声腔相对婉转清幽,于细腻中寄深情,挺贴合公孙弘之气质。麒派虽以表演和白口见长,但声腔的叙事与渲染也别有一功。从舞台效果看,三位主演很是注重发挥流派声腔对人物塑造的独特性优势,无论余派与言派同场,还是余派与麒派同场,皆能让声腔张弛有致地构成和谐对位,稳稳地立足于舞台,让观众毫不觉得违和,反而觉得是一次有意味的组合与巧思。

  上海京剧院是鼓励演员对表演艺术的境界有所追求的。这种境界,并不是让演员摒弃京剧的程式艺术和表演语汇,而是在程式表演的基础上融入对人物的心理体验,以点滴之功,不断充实自身的表演。有一个细节是,第一场刘彻问众大臣“国库存粮该不该用作军粮”那句台词的末尾,傅希如目光凝视,眼中有人,用鼻音挤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嗯”,外化了一个君王对大臣们语焉不详的不满。这种处理,在老戏里是难以得见的。陈圣杰饰演的公孙弘,其人物衰而又衰的程度,按一般衰派老生的身段无以体现。陈圣杰极度地放大了衰派老生的身段台步,配合由内而生的颤颤巍巍状态,从台词到身段浑然得体地塑造了公孙弘形象。张骞与刘彻的对儿戏中有大段的念白,鲁肃当仁不让地发挥了麒派的擅长,将台词念得声声入耳,直抵观者心扉。而孙亚军扮演的霍去病,虽说角色使然而游离了全剧的人物关系,但最后那场大漠鏖战,尽显其文武小生开合自如的潇洒身姿,少帅英气肆意张扬。剧中仅两位女角卫子夫、须兰,卫子夫的扮演者杨扬本工荀派花旦,这回是应了青衣的唱念,演得中规中矩,但气质上的大度与温润依然清新可人。扮演须兰的刘韩希烨,表演上也表现了匈奴女子的硬朗与率性。上海新生代的京剧表演艺术阵容,从中可见一斑。

  初登舞台的《武帝刘彻》,以主题立意的积极明确和文本结构的坚实,以及文学意涵的现代价值指向,而显现出良好的艺术品相。深以为,这是一出可以期待的新编京剧历史剧。无须讳言,该剧在文本叙事和舞台叙事两个方面,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较为显著的是,重点场次文本叙事逻辑有待梳理调整,要处理好人物间的交流逻辑与观众剧场接受逻辑这两者的关系,使之契合。进而牵动舞台节奏、表演节奏的优化与精进,乃至唱腔与布局的调整与出彩。总之,《武帝刘彻》值得予以精心打造,使之成为新时代历史剧创作的优秀作品。(单跃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李蕾 王澍哲:“和”文化发展之声 “合”时代进步之力

  • 喻 溟:对于历史再现,我们有多少想象空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