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贺知章:人生几度春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贺知章:人生几度春风

来源:北京晚报2025-02-04 10:22

  作者:王秉良 常淑娟

  又是一年立春。春日里,总会想起贺知章。他的一生,与春风为伴,虽然身在官场,却总有一种超然的气度,似春风过处,任花开花落,若无意若有情,可是却在无为中有为,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称颂。他有一颗赤子之心,待人坦坦荡荡,热情豪爽,真诚地奖掖新秀,让人如沐春风。他不多的诗篇中,三度出现“春风”。春风荡漾在他的心中,也吹暖了后人。

  金西厓《二月春风》

  《唐秘书监礼部尚书贺公知章》(清代画家虞琴所绘,出自《四明人鉴》)

  贺知章草书《孝经》(局部)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

  春风绿柳

  贺知章流传至今的诗作只有21首,似乎太少了点。但他却是人人耳熟能详的诗人。我们最早认识他,就是通过一首《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短短四句诗,他用了三个比喻,写出了垂柳清新明丽的姿容。春天的柳树是最美好的,一树新叶透着旺盛的生机,柔嫩的枝条随风摇摆,婀娜而曼妙。《晋书·王恭传》里说:“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濯濯是明净清朗的样子,在这里形容人的风神俊朗。把美男子比喻成春天的柳树,也让人觉得非常贴切。贺知章把柳树比作碧玉妆扮而成,把长长的枝条比作绿色的丝绦,倒也并不新奇,妙的是后两句,他自己设问,自己作答:谁裁剪的柳叶呀?二月的春风就是纤巧的剪刀。这个比拟出人意表,似乎在情理之外,却充满了诗意。所以这句诗的妙处并不在写柳叶,而在写春风。于是,后来的许多诗人都学着他把春风比作剪刀了,如北宋梅尧臣“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王安石“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明王世贞“春风浑似剪,花柳一时齐”,清陆懿淑“信有春风轻似剪,长堤翠擘柳千丝。”

  贺知章也像王恭一样,有出众的气质,是可以被比作“春月柳”的。他的姑表兄弟陆象先很敬佩他的为人,说:“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他是越州永兴(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他36岁,考中超拔群类科进士,后人讹传他中过状元,可能是对于“超拔群类”这个制科不了解,望文生义了。他担任过太常博士、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工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等职,人称“贺监”。

  他还以书法知名,史书记载他“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权德舆称赞他,“酒仙逸态,草圣绝迹”,可是他流传至今的墨宝,只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现藏于日本的草书《孝经》了。

  春风桃李

  我们现在看贺知章的一生,感觉都是顺风顺水的,仿佛都在得意的春风里。这肯定是史书记录不完整给我们留下的错觉。一个人能被后世知悉的,只是他生平的一些碎片而已。就拿贺知章自己留下的诗歌来说,他一生诗酒风流,诗作肯定远远不止20来篇。常识也告诉我们,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处于顺境,总会有各种不如意。何况贺知章身处武则天到唐中宗、睿宗、玄宗的几个时代,政治斗争严酷激烈,他在朝堂立足,又长期担任皇帝的近臣,没有差池是不可能的。他也出过糗、吃过瘪,但确实没有遭遇太大的波折。

  贺知章在长安,是官场的名士,他自号“四明狂客”,和包融、张旭、张若虚等人,被合称为“吴中四士”。杜甫把他和李白、张旭、崔宗之等人写进《饮中八仙歌》,开篇第一个就是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醉酒后骑在马上,就像乘船一样摇来晃去,眼睛昏花,跌到井中,竟能在井里熟睡不醒。真是脱落形骸,活脱脱的神仙中人。

  五代以后的文人,出于对初唐、盛唐时一些志趣超脱、尊崇道家诗人的追慕,列出了一个“仙宗十友”名单,包括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宋之问、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十位文人。李白刚从四川来到长安时,住在旅店里,贺知章听说过李白的名声,就前去拜访。一见面对李白的风采大为欣赏,请他拿出诗章来欣赏。李白把《蜀道难》诗给他看,贺知章边读边赞叹,说李白简直不是凡人,是天上贬下来的“谪仙”。当时就拉着李白要请他喝酒,不巧身上没带钱,就解下腰间的官员身份标志金龟来换酒。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都喝得酩酊大醉。在贺知章的褒扬下,李白很快就名扬京师了。

  在长安,贺知章写了另一首涉及春风的诗《望人家桃李花》: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岁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开在春风里的桃李花,本来在乡野生长,一朝被移栽到宫苑中,和金枝玉叶的珍木为伴,依然自信地开放。他说:不要说春天的花树难成气候,我终究会结成仙果献给君王。作为在朝的官员,贺知章以春风桃李自喻,他所奉献的仙果,就是心怀天下,做有益于国家和百姓的政绩。也正如诗中所写,他工作了大半生,到八十多岁才退休。

  春风依旧

  回头再说柳树。明代张潮在其《幽梦影》中谈到“物之能感化者,在天莫若月,在乐莫若琴,在动物莫若鹃,在植物莫若柳”。这里的“感化”是指感受变化,这些物体能表达、传递大自然的微妙变迁,让人为之心神动荡。郑逸梅《幽梦新影》也说:“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柳令人感。”为什么植物中,偏偏柳树让人生出变迁之感呢?这源自一个古老的文学意象。《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记载:“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桓温看到自己几十年前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粗了,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不禁流下泪来。庾信《枯树赋》里也写道:“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辛弃疾也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于是,诗词中说到柳树,常会有青春岁月无情的感叹。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让一代代的人无奈、感伤。

  天宝三年(744年),已经86岁的贺知章病倒了,病榻之上,恍恍惚惚中,他梦见自己来到了天帝的居所。几天后身体见好,他就上书玄宗皇帝,请求准许自己做道士,返回老家休养,以终天年。玄宗皇帝本就是个崇信道教的人,看到这个请求,又感念贺知章为国效力辛苦了大半生,就特别加恩,把贺知章的家改建为“千秋观”,让他安居修炼。贺知章请求把家乡的周宫湖赏给他做放生池,玄宗把镜湖的一部分赏给了他,还下诏在长安东门设帐,让百官都去为贺知章送行。玄宗亲带头赋了两首赠别诗,其中一首道:“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皇帝做了示范,大家群起响应。太子李亨、右相李林甫、左相李适之、韦坚、王琯、李瓘、康珽、李白、王瑀……官员们纷纷赋诗,流传至今的还有39首。这份荣誉,真是光辉熠耀,无与伦比了。

  于是,贺知章回到了故乡。50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清新如同“春月柳”的人,如今已经老态龙钟了。亲友谁在,家乡怎样,镜湖怎样了呢?这个他魂牵梦萦的镜湖,他曾经写了《采莲曲》歌咏赞美:“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怀着满心的期待和忐忑,他走到了家乡的村口。那一刻,他写下了《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此时,不要说孩子们不认得他,就是当年的玩伴,又有几人还在呢?镜湖的水波随风荡漾,仍如他几十年前看到的一样。湖畔的垂柳,却已经像他一样老了。“分明柳上春风眼,曾看少年人老。”贺知章百感交集,都化作诗中的一声慨叹。

  贺知章回到家乡后,不久就谢世了。但在年年的春风里,人们看到湖畔的垂柳,看到风中的清波,一定都会想起他。(王秉良 常淑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色芳华》:美感何以成为盾牌?

  • 《封神第二部》:奇观打造、故事新编与价值重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