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 在英国小城巴斯遇见奥斯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 在英国小城巴斯遇见奥斯汀

来源:北京晚报2025-07-26 10:48

  作者:钟振奋

  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埃文河畔的巴斯,是一座被绿野围绕的美丽古城,也是英国唯一被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它是著名的温泉之都,公元1世纪,罗马人入侵时在这里发现了温泉,兴建起了庞大的浴场,并把城市名改成了巴斯——bath在英文中为“洗浴”之意。位于市中心的古浴场遗址便是古罗马时代的遗迹。到了18世纪中期,由建筑师约翰·伍德父子设计打造的圆形广场与皇家新月楼建筑群,曲线优雅,气势恢宏,奠定了巴斯的建筑格局,蜂蜜色的外墙也由此成为巴斯城的一大标志。19世纪初,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在此居留,则为巴斯注入了强烈的文学因素。今年《纽约时报》评选“2025年52个最适合旅行的地方”,巴斯名列榜首,之所以如此,除了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外,今年恰逢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是奥斯汀的传神书写使巴斯成为一座“文学之城”。

  简·奥斯汀(1775—1817)与巴斯的渊源很深。巴斯是她父母步入婚姻殿堂的神圣场所,也是她父亲的安息之地。在简·奥斯汀生活的时代,巴斯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疗养胜地和时尚中心。1797年与1799年,简·奥斯汀曾先后两次到巴斯度假,一次为六个星期,另一次则待了两个月。巴斯的风土人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写信给她的姐姐卡桑德拉:“我对于现在的状况非常满意。”而她借笔下人物之口表达得更为强烈:“我真的相信回家后我会一直念叨巴斯——我实在太喜欢它了。”

简·奥斯汀中心门口的奥斯汀蜡像作者摄

  1801年,她的父亲约翰·奥斯汀把家业传给长子后宣布退休,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来到巴斯定居。这一住就是五年。1802年底,27岁的简·奥斯汀曾经接受好友的弟弟——一位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富有青年的求婚,但这一婚约只维持了12个小时。在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了一夜后,简·奥斯汀觉得自己并没有爱上对方,于是迅速解除了婚约。正如她在给为婚恋问题苦恼的侄女出主意时所说的那样:“比起没有爱情的婚姻,一切皆可选择或忍受。”

  1806年,简·奥斯汀的父亲因病突然去世。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生活窘迫的母女不得不在巴斯城另寻租金便宜的住所,甚至曾在遍布小偷、流浪汉的贫民窟短暂居留。几个月后她们便告别了巴斯,来到南安普顿与哥哥弗朗西斯一家同住。1809年,在另一位兄长爱德华的安排下,她和母亲、姐姐一起来到了离故乡史蒂文顿不远的乔顿村居住,从此安定了下来。

  虽说巴斯不是简·奥斯汀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或许在感情上她更留恋自己最为熟悉也更适合写作的宁静乡村,但在巴斯的经历无疑极大地拓展了奥斯汀的文学版图,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身处汉普郡的乡野,但巴斯却是她时时回望的“文学故乡”,也是她不断汲取写作灵感的文学泉源。她的全部六个长篇都有着巴斯的印记,其中《诺桑觉寺》和《劝导》的情节更是直接在巴斯的大街小巷展开。

  巴斯城现在的街道及建筑还保留着简·奥斯汀生活时代的样式,包括她曾经漫步的小巷、石桥以及居住过的屋舍。位于盖尔街40号的“简·奥斯汀中心”门口,随时可以见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简迷”(Janeite)们,手持印有奥斯汀头像的10英镑纸币,开心地与身着湖蓝色裙子的奥斯汀蜡像合影。走进这幢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立即感到有一种穿越感,恍若置身于简·奥斯汀描写过的小说场景中。那简朴的木质旋转楼梯、精美的印花墙纸以及温馨典雅的茶室,无不体现出英国摄政时期的装饰风格和时代氛围。展室内还陈列着简·奥斯汀的一些私人物品和珍贵的创作手稿。这里也是BBC出品的电视剧《劝导》的取景地。除了举行一年一度的简·奥斯汀艺术节外,巴斯今年还将举行乡村博览会、主题舞会等一系列活动以庆祝简·奥斯汀诞辰250周年。

  作为一名作家,奥斯汀的文学启蒙主要来自于家庭。除了作为伴读跟着姐姐上过短期的寄宿学校外,她没有正式上过学。担任牧师的父亲丰富的文学藏书便是她的学习教材。家人的引导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简·奥斯汀兄弟姐妹八人,她是第七个,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她的父亲和两位哥哥均毕业于牛津大学,有着贵族血统的母亲吐属不凡,常以短诗或警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喜欢写诗的她甚至用韵文来写菜谱!全家人平时都爱好读书,闲暇时还会在一起排演戏剧,奥斯汀年少时也曾写戏取悦父亲。奥斯汀的另两个水手兄弟后来都成了海军上将,由此她对舰艇和船员的生活也相当熟悉,在她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和《劝导》中皆有涉及。

  在这样一个关系亲密的大家庭里长大,从自己身边的亲友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也成了奥斯汀必然的选择。奥斯汀只有过一次短暂的恋爱经历,一生未婚,却始终不渝地书写着爱情,把小说视为她“亲爱的孩子”。她不写传奇,只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最拿手的便是“在两英寸宽的象牙板上轻笔细描乡野人家”:通过三四户家庭来搭建舞台,围绕着少数几个人物展开故事、建构冲突、铺垫高潮,让一对对佳偶在历尽种种波折后终成眷属。

  与不少生前寂寞、身后荣显的艺术家境遇相似,奥斯汀的写作才能获得认可的过程也是相当缓慢的。她在21岁时写成的《最初的印象》(《傲慢与偏见》雏形),父亲看了很赞赏,拿去给出版商,却遭到了拒绝。她的第一部作品《诺桑觉寺》的书稿只卖了10英镑,被搁置了十多年未出版,后被她的哥哥亨利赎回。《理智与情感》一书也是等待了十多年才面世的。被无数青年男女奉为爱情范式的《傲慢与偏见》于1913年出版时才卖了110英镑,而这一版本的图书在2002年却以3.4万英镑的价格拍卖成交。奥斯汀生前出版的四本书的总收入只有684英镑。最后面世的两部长篇《诺桑觉寺》和《劝导》则是在她去世后由她哥哥亨利资助出版的,书名也是由她哥哥姐姐起的,并且第一次把她的真名“简·奥斯汀”印在了书封上,而此前出版时作者署名只是“一位女士”。

  而今,简·奥斯汀的名字已响彻世界,她的小说已然成为一座取之不竭、开掘不尽的“富矿”,她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继莎士比亚之后最受追捧的作家。仅《傲慢与偏见》一书的英文版在全球的销量就达2000多万册,中文版本则有近百种。她的所有作品都被持续不断地重写、续写和改编。除英国皇家邮政发行的她的纪念邮票外,她的头像被印在10英镑的纸币上,她也是到目前为止,除英国女王外唯一一位出现在英国货币上的女性。她唯一的一张肖像画(由她的姐姐卡桑德拉所画)则被英国国家肖像馆所珍藏。这样的殊荣恐怕是奥斯汀生前所未曾料及的。

  “对我来说,如果一本书写得十分精彩,我总是会觉得它太短了。”

  这是简·奥斯汀在读了一部好作品后的感慨。所谓的“爱不释手”“意犹未尽”指的就是这种情形吧。简·奥斯汀的小说也可作如是观。(钟振奋)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安的荔枝》:一个小官的西西弗斯之役

  • 江 飞:警惕文艺评论的“三失”陷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