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 侗
戏曲艺术创新首要课题是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其中就包括打破门户之见。这里所谓的门户有四个维度,一是不同剧种之间的门户,二是不同剧种、不同地区戏曲人才培养的门户,三是同一剧种不同流派之间的门户,四是戏曲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之间的门户。
作为中华文化浩瀚内容之一的中华戏曲艺术之所以绵亘千年经久不衰,形成以行当程式为显著特征的独特表演体制,凝聚了传统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有别于世界其他舞台艺术的独特戏剧观,铸就了综合性、虚拟性、综合性的美学特征,其制胜法宝不胜枚举,关键就在于它能够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笃定坚守既有本体的基础,并面向时代和大众需求,打破门户之见,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吸收借鉴,最终实现超越创新。
戏曲艺术创新是全体戏曲从业人员必须肩负起的时代重任,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提高站位,提升格局,提质增效,最终实现戏曲艺术包括戏曲美学表达的丰富与创新,并以此带动戏曲事业和行业、产业的全业态升级创新。
戏曲艺术创新首要课题是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其中就包括打破门户之见。这里所谓的门户有四个维度,一是不同剧种之间的门户,二是不同剧种、不同地区戏曲人才培养的门户,三是同一剧种不同流派之间的门户,四是戏曲艺术与其他姊妹艺术之间的门户。
首先,不同剧种之间的门户是影响不同戏曲剧种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融合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比如,漫瀚剧是改革开放催生的西部地区戏曲新蕾。无论是剧目积累,还是声腔音乐体系的丰富性、艺术表演表现能力和规范化艺术手段的全面建设,都与昆曲和京剧等古老而完善的戏曲剧种不可同日而语。但因为漫瀚剧的开创者们确立了“博采众家之长,化为自身血肉,保持发扬个性,开拓自家道路”的鲜明宗旨,积极吸收借鉴晋剧和京剧等其他优秀剧种的表现手段和丰富的艺术技巧,经过短短四十多年的努力,已经使得漫瀚剧在人才培养、剧目建设、艺术气质风格的树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打开剧种门户取长补短交流促进的例子在戏曲艺术历史长河中俯拾皆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和豫剧大师马金凤之间就有这么一段佳话。梅兰芳不仅多次和马金凤交流,他谦逊真诚俯身学习的态度也深深打动了马金凤。马金凤表示要拜梅兰芳为师,梅兰芳欣然应允,并在不久后,专门派人送给了马金凤一顶他珍藏的点翠凤冠。如今,这顶凤冠珍藏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艺术学院“马金凤博物馆”,它不仅见证了梅兰芳与马金凤两位戏曲大师的深厚师徒情谊,更象征着京剧和豫剧这两个戏曲剧种之间破除门户壁垒的相互往来和支持。
其次,不同剧种和不同地区的剧团之间存在着表演差异。这里既表现出剧种特点的差异,也表现出剧种之间、区域剧团之间表演范式上的差异。对于前者,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戏曲剧种的差异化、特质化发展。对于后者,我们应该积极通过人才培养和艺术建设,尽快补齐剧种表演体系的短板,加强表演体系和表演风格的建设。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表演人才和创作人才培养的规格。我们可喜地看到,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不断开展着多批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项目。如在专业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中国戏曲学院通过多剧种本科班办学,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通过与地方戏曲院团联合办学,在戏曲人才培养标准化、规格化方面均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力支持了地方戏曲艺术表演体系进一步健康发展。
再次,同一剧种不同流派之间,也显现或隐含着门户之别。戏曲流派是戏曲艺术在长期孕育衍化发展成熟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戏曲艺术守正创新、传承赓续的必然成果,是昆曲、京剧、豫剧等成熟发达剧种兴盛的符号性标记。戏曲流派形成至少有三个重要条件:艺术积累(行当划分、程式化表演体系、丰富的剧目)的高度成熟、表演艺术家的创造性突破(梅兰芳以歌舞化表演创立了“花衫”行当,程砚秋以颤音技法创造了程韵演唱风格)、戏曲生态的良性发展和文化环境的支持。戏曲流派既定形成,便自然呈现出艺术表现的典型特征和自身发展的规律,逐渐形成流派传承与创新的相对统一、流派风格与地域性和行当分化的相对统一、流派艺术(声腔、表演、造型)风格的体系化。探寻戏曲流派形成并塑成典型特征,对于我们今天探索戏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京剧流派为例,无一例外,京剧的各个行当流派的确定,均于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转易多师、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而完成,于戏曲四功五法的全面积累和活化运用中完成,于传承流派技艺与传承道义的高度有机统一下完成。打破流派的门户之见,融百家之长,扬个体之长,扬剧种之长,扬时代之长,才能够以戏曲艺术表演为中心,实现戏曲艺术的创新发展。
最后,戏曲艺术脱胎于民间歌舞与说唱、滑稽戏三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特别是当下,各类艺术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更是此消彼长、不进则退。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交融借鉴转化司空见惯,不断诞生融合性视听冲击,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戏曲作为民族艺术宝库,也早已成为音乐、舞蹈、影视、美术等多门类艺术的创作源泉。打破与其他姊妹艺术的门户壁垒,吸收当代科技手段,在道义坚守中创新发展、融通转化,能够促进戏曲与时俱进,实现戏曲艺术的现代化叙事表达,完成现代戏曲美学构造,从而在创新中实现戏曲的再次腾飞。
中华民族历史上每一次社会跃进、中华文明的每一次腾跃升华,无不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戏曲艺术理所应当也须义不容辞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