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列宾:一位视觉诗人的浪漫与沉思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列宾:一位视觉诗人的浪漫与沉思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7-31 10:17

  ◎王建南

  展览: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

  展期:2025.7.23-2026.1.11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列宾这个名字,中国观众耳熟能详。他是巡回画派的核心人物,他的不朽之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曾印在中国小学语文课本上,成为一代人的视觉记忆。现在,列宾的92件油画及素描作品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以“涅瓦河畔的遐思”为主题,通过作品呈现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深刻的洞察力、批判之眼与悲悯之心。

  军屯区长大的天才画家

  在本展中,列宾的故事始于1867年,但画家的艺术之根并非深埋于美术学院,而是生长于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期。

  1844年8月,列宾出生于丘古耶夫镇上的一个军屯家庭。他在这里长到19岁,然后只身前往圣彼得堡报考美术学院。人生这最初的19年为他后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营养。

  丘古耶夫镇是一个军屯中心,军屯户是一个亦军亦农的特殊阶层,经营农事,修筑道路,排干沼泽,维护桥梁,同时学习军事技术。列宾家里的事务起先由祖母掌管,后来交给了他的母亲。祖母开了一家客栈,明亮宽敞的院子周围是一溜板棚,里面挤满了旅客的马匹和大车。

  童年时,列宾常跟随妈妈步行去附近镇上的教堂参加宗教活动,他多次目睹从周围乡镇聚集起各式各样的人,为他日后创作群像画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列宾家的院子像个闹市,常常人声喧哗,来自各方的底层百姓进进出出。列宾从小的生活就不是封闭的,他在不断地观察,从中学会了察言观色,了解到了人情世故,对于一个日后成为画家的少年来说,这些“群像戏”就是他绘画的地基。

  大车店还是当地人娱乐聚会的场所,父亲时常举办收门票的舞会,他聘请来乐队,一直演奏到天亮。列宾也去镇上其他人家集资举办的跳舞晚会,正是在那里,他暗恋上了一个叫娜嘉的女孩。与她同场,他感觉幸福无比,却又不敢邀请她做自己的舞伴。舞会的记忆是那样深刻,那种热烈的场面日后出现在列宾的多件作品之中。

  本展上的《晚会》便是最为突出的一件。在列宾家乡的广大乡村地区,每当秋季田间劳作结束后,青年人常常聚集在木屋中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因此被人们称为“到天亮”。画中的核心是对舞的男女,女孩大胆泼辣,正在欢快舞蹈,男孩蹲身踢腿,应和着女孩的舞步。右上角被捆绑在细铁丝上的两根粗蜡烛,是点燃一屋子青年快乐情绪的明灯。

  《帕维尔·米哈伊洛维奇·特列季亚科夫肖像》 1883年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从绘画启蒙到入行

  列宾小时候会跟着大人做剪纸手工,他还用碎布和小棍、蜡烛等废旧材料制作小马。真正的绘画启蒙发生在表哥特罗菲姆来列宾家过假期的时候,列宾第一次看到了整盒的颜料。有一天,表哥随手画了个西瓜,列宾大呼“奇迹”。假期结束,表哥要走时,列宾舍不得,哭了起来。为了安慰难过的列宾,表哥把那盒没用完的颜料留给了他。从此以后,列宾便粘在了颜料上,连吃饭都要母亲叫上半天。

  1854年,列宾进入丘古耶夫唯一有绘画课程的军事测绘学校学习,但不久,学校被迫关闭,辍学后的列宾便向当地的圣像画师布纳科夫学习画圣像。聪明好学的列宾在15岁时成了一名专业圣像画师,靠为当地教堂画壁画和圣像维持生计。有时,会有人从一二百俄里外跋涉前来请他做活。1863年秋天,刚满19岁的列宾带着几年来画圣像积攒的钱离开了故乡,去往他心目中的艺术圣地——圣彼得堡。

  收获颇丰的学院生涯

  19岁的列宾搭乘驿车,从家乡千里迢迢途经莫斯科辗转来到了圣彼得堡。列宾先进入一家业余美术学校备考,由此结识了他的导师克拉姆斯科依——未来“巡回画派”的核心人物之一。1864年,列宾考入了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

  在校期间,列宾不仅出色地掌握了解剖学、透视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还展示出全面的艺术才华,创作了《考前准备》,完成了一系列肖像画。本展展出了其中一幅列宾于1867年为他弟弟所画的肖像,弟弟瓦西里彼时正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求学。列宾刚毕业时,接到了人生第一笔大订单——《斯拉夫的作曲家》,这是“斯拉夫集市”酒店老板波罗霍夫希科夫请他为饭店所作的大装饰画。

  列宾在刻苦学习之余,还通过参加克拉姆斯科依组织的“星期五晚会”活动,结识了很多进步人士,阅读到进步文艺作品,接受了进步思想。

  1871年,列宾完成了毕业创作《睚鲁女儿的复活》。这是严格按照学院所规定的宗教题材进行的命题作文,结果大获成功,被学院授予金质奖章,获得了公费赴巴黎深造的机会。

  其实,列宾真正的杰作已在毕业前一年开始创作,那就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的缘起是1868年列宾在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一次散步,他第一次见到了纤夫,便萌生了创作这一主题的想法。五年后,也就是1873年,他完成了这幅杰作。

  这是列宾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巅峰之作,受到了无数赞誉。他为此曾两次进入伏尔加河沿岸,深入观察纤夫生活,力求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其实,作为皇家美术学院的高材生,能够一下子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纤夫群体所打动,难道不是他在丘古耶夫镇上十九年间生活的馈赠吗?

《纤夫涉水》 1872年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可惜这件长达2.81米的国宝级作品没能来到国博现场,作为弥补,来了列宾为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而作的油画小稿与变体画《纤夫涉水》。后者画于1872年,列宾选取了一个正写镜头对纤夫进行刻画。后景是逆水而行的货船,前景是一群衣衫破烂的纤夫,拼命拖拽着纤绳,身体极度向前倾斜,踏着浑浊的河水,似乎正向画外的我们跌跌撞撞地走来。

  留学岁月中的思念

  1873-1876年,列宾在西欧度过了几年留学时光。他先旅居法国,后去了荷兰、意大利等地学习游历,研究欧洲古典及近代美术。他在巴黎的岁月,正是印象派崛起之时。在这一段时间里,列宾完成了一批新作。

  他在1876年完成的《萨特阔》高达3.22米,属于他早期创作的巨幅作品。画作以俄罗斯民间叙事诗歌为题材,是列宾进行的一种新的尝试。他以浪漫的想象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神话传说中的英雄萨特阔来到水下王国时的情景:画面中央一队美女在行进中,从站在一旁的萨特阔眼前鱼贯而过,这些美女佩戴着璀璨的珠宝,在水中熠熠生辉。尽管种种诱惑近在眼前,萨特阔却抬头望向画的左上角,在那里,他心心念念的女孩正在高台上望着他。最后,萨特阔毅然撇下虚幻的世界,直奔心爱的人而去,回归现实世界。

  这幅巨大的布面油画,其魅力在于对水的质感和水中景物漂浮感的表现。水中的透视与陆地上不一样,列宾以高超的技法画出了这一差别。当我们站在这幅巨大的作品前,确有一种与萨特阔同处水底世界的身临其境感。

  列宾曾在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时接触过神话题材,此时已在巴黎参观过卢浮宫,观摩了西欧人如何表现神话题材,再加上他游历了意大利,不免把这一切学习收获融入这一幅画中,从中可见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色彩与法国古典主义庄严气象的结合。

  然而,列宾创作这样一件巨大的作品仅仅是为了炫技吗?可能另有深意。作品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列宾的创作意图之中是否埋藏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暗示?

  时代洪流中的创作

  从西欧学成归国后的列宾又见到了他的导师克拉姆斯科依,而这位导师此时已成为艺术时代变革中的领军人物。

  1870年莫斯科画家米亚索耶多夫、佩罗夫等倡议成立全俄巡回艺术展览协会。这个倡议得到以克拉姆斯科依为首的圣彼得堡艺术家合作社的积极响应。1871-1922年间,协会几乎每年都在包括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在内的各个主要城市巡回展出艺术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社会各个阶层真实的生活面貌。这是近代俄国美术史上的一个大事件,标志着俄国民族艺术的正式形成。列宾很快便投入其中。

《意外归来》 1884-1888年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1879年列宾完成历史题材人物画《1698年的索菲娅公主》,其最大难度在于人物的面色表情和眼神的表现,这幅画中人物状态的刻画令我们想到六年后列宾完成的另一件杰作《伊凡雷帝杀子》。1885年,在巡回画派的一次展览上,《伊凡雷帝杀子》首次展出,同一时期,列宾还在创作《意外归来》,《意外归来》这件作品最为中国观众所熟悉。

  此画犹如一个经过精心安排的电影场景定格,画面上,一个面容瘦削、两眼深陷、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走进房里,他身上的风衣肮脏破旧,这是经过长期流放的革命者突然归来,动作神态镇定自若,而屋内人看到他的一瞬间表情动作各异——欣喜、吃惊、震颤,列宾把笔墨重心放在了“意外”二字,一个场景刻画了一群人的内心活动。

  展厅中另一件作品《宣传者被捕》可以看作是《意外归来》的前传。这是一场突然的搜捕,宣传者被绑在柱子上,情绪激烈而坚定。警察们忙着到处翻查,密探正帮着队长认读一份文件,期待能有更大的收获。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后期俄国民粹派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下乡宣传的民粹派知识分子被捕时,在场的农民对事件采取了各不相同的态度。列宾借此表现民粹派革命者的无畏精神和孤立无援的处境。

  《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 1881-1883年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来自列宾在1880年至1883年间创作的巨幅人物画《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画中是浩荡的群众性宗教行列,不同人物衣着打扮不同,行为姿态各异,简直是俄国社会各个阶层的缩影。这幅画描绘了烈日下风尘仆仆的行进队伍与簇拥的群众。强烈的光照强化了人物的形象,烘托了宗教的气氛。

  人群中间是衣着华丽、手捧圣像的女地主。旁边是脑满肠肥的御用商人,他们前方是身着锦缎祭服的祭司长,祭司长留着长胡子,姿态傲慢,他是一切统治者的神圣代表。处于底层的农民和乞丐只能靠边行走。列宾精心安排了一个跛足乞丐,他也怀着宗教的虔诚,拄着拐杖疾步前行。而他身旁那个当差,正拿着棍子驱赶,防止他走到人群中间。这幅画以鲜明的色彩,开放、运动的构图,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

  通过肖像画捕捉人物心灵

  由于列宾的出色技法与深入内心的能力,他几乎成了在那个时代俄国的首席肖像画家。列宾笔下有音乐家、文学家、文艺评论家等社会名流,甚至连沙皇也愿意成为他的模特,现在保存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的《尼古拉二世肖像》就是列宾于1896年所绘。

  特列季亚科夫是沙皇时代的一位企业家,也是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的缔造者。他从一开始就关注巡回画派的动向,不间断地从它举办的展览中挑选中意的作品予以收藏。列宾一直想为他画一幅肖像,但特列季亚科夫性格内向,为人又十分谦逊,总是借故回避。列宾最终说服了他,于1883年完成一幅肖像画。

  画中的特列季亚科夫神情似乎有些疲惫,双手环抱手臂坐在展室墙边的椅子上,陷入沉思。列宾调亮了画面的色调,为的是与主人黑色的外衣形成对比。列宾还着重刻画了特列季亚科夫的右手,纤细修长的手指与挺直的鼻梁,加上深邃的眼神,凸显他的性格和气质。特列季亚科夫身后的墙上挂满绘画作品,这是列宾在告诉人们这位收藏家对俄国绘画所做的巨大贡献。

  列宾也给导师克拉姆斯科依画过肖像,本展来的这一幅绘于1882年,属于一幅构图非常标准的肖像画。画中的导师表情严肃,目光坚毅,微微皱起的眉头显示出克拉姆斯科依作为思想家的深度。

《列夫·托尔斯泰肖像》 1887年 ◎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本展最重要的一幅肖像,是列宾于1887年为大文豪托尔斯泰所绘,这是伟大的画家为伟大的文学家所绘十多幅肖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画作捕捉到托尔斯泰在读书间隙的一个瞬间。书中内容引发托尔斯泰注目深思,他的目光穿越观众,望向远方。列宾在构图与用色上尽量简练、朴素,以此折射托尔斯泰简朴的生活理念。他力图通过对人物的姿态、手势、目光和神情的把握,反映托尔斯泰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这一年列宾43岁,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故,观众可从展中画家本人画于这一年的自画像上感知一二。画中的列宾,头发有点蓬乱,胡子拉碴,表情凝重,看起来有些忧郁,却不失俊朗。

  最后的岁月用左手画画

  1894年,列宾回到美术学院,担任教师直至1907年。1900年初秋,列宾搬到了圣彼得堡郊区库奥卡拉镇的庄园居住。1903年他画了《多么自由》,以浪漫笔触描绘海浪中牵手的情侣,此时的他终于褪去了现实主义的沉重之感。

  随着年龄增长,列宾的右手逐渐握不住画笔,他开始学习左手画画,希望能一刻也不停止作画。当他无法用手握住调色板时,便用一条带子把调色板挂在脖子上,从早到晚画画。1930年9月29日伊利亚·列宾去世,享年86岁。正如他生前所言:“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还在无尽的艺术魅力中探寻深不可测的内涵。”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历史真实的边界:影视叙事中史实与艺术的博弈

  • 警惕文化啃老:从经典翻拍看创作惰性与创新乏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