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范勇
阅读王川的新作《万里千年——世界博物馆巡览》,是一场独特的艺术之旅。翻开书页,就如同沉浸于一曲悠扬的乐章之中,这绝非虚幻的错觉,而是实实在在的深刻感受,宛如聆听19世纪俄国音乐巨匠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这部钢琴组曲以十段风格迥异的标题音乐,细腻地描绘出十幅绘画佳作,再用五段“漫步”的主题巧妙地穿插其间,虽风格多样,却因“漫步”主题而浑然一体。
这种独特的感悟,源于书中所营造出的漫步欣赏之感。阅读的过程,仿佛置身于不同地域、不同博物馆、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前,而这一次,我是跟随王川的脚步,在历史与艺术的时空中悠然漫步。从宏观角度来看,世界宛如一场盛大的展览会,各大博物馆则是其中精彩绝伦的图画;从微观层面而言,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场小型展览会,馆内珍藏的每一件艺术品都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王川的文字引领下,我产生了通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穆索尔斯基的这首钢琴组曲。
王川身为高校文学与美学教授,擅长运用情境教学法,常常以音乐来启迪学生的写作,引领我们聆听众多经典名曲,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喜多郎的《丝路》等。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展览会上的图画》。这并非我第一次在王川的作品中邂逅此曲,事实上,在他的长篇小说《五色廊》中,这首曲子更是直接作为章节架构,音乐与文字相互交织,共同构建起作品的骨架。
《万里千年》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游记佳作。王川将旅游分为“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两类。观赏山川风貌、热门景点是为了“知其然”,而探寻人文景观、参观博物馆则是为了“知其所以然”。这本书正是“知其所以然”的集大成之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其实是一本以游记形式呈现的艺术典籍,完美融合了旅途分享、美术赏析、艺术点评、人文游记以及历史随笔等多种元素。
王川本身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书中关于美术鉴赏的篇幅颇为丰富。从巴黎奥赛博物馆的库尔贝、米勒,到马赛美术馆的柯罗、鲁本斯;从罗马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的巴巴,到梵蒂冈博物馆的拉斐尔、米开朗琪罗;从东京国立美术馆的东山魁夷,到索菲亚现代美术馆的博特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美术馆之中,同时还能聆听着画外音。王川不仅细致地介绍作品本身,更注重深入介绍画家的生平、个性、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艺术背景。
其中,我对法国画家库尔贝的印象尤为深刻。王川以两篇文章——《库尔贝同志》和《你好,库尔贝先生》,将库尔贝的个性与画风展现得淋漓尽致。库尔贝身为巴黎公社成员,充满着斗争精神,他一生都在与旧势力顽强抗争,然而在他的作品中,却从未融入斗争精神与政治理念。他白天出门是一位热血的革命者,晚上关上门便全身心投入创作,成为一名纯粹的画家。这种做革命者与画家时的纯粹与分明,与同为巴黎公社成员的德拉克洛瓦形成了鲜明对比。德拉克洛瓦似乎每时每刻、每一个细胞都在为革命而燃烧,这种强烈的斗争精神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里,从他的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中便可窥见一斑。
对于古代艺术品,王川常常进行跨地域、跨文化的比较。例如在雅典国家博物馆,他将希腊彩陶与中国彩陶进行对比,拿希腊雕塑与两河流域、埃及、印度雕塑相互对照;在西西里博物馆,拿上古时期亚平宁半岛的鱼形陶盘与中国仰韶人面鱼纹彩陶盘来比较,借此揭示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展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的独特魅力。
书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艺术史介绍。比如在印度萨尔纳特考古博物馆,从阿育王柱说起,谈及希腊与波斯艺术对印度的影响,进而详细阐述佛教造像的演变历程,从无像时代到犍陀罗风格、马图拉风格、萨尔纳特风格,以及佛教东传对中国造像艺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特别指出,与“吴带当风”齐名的“曹衣出水”的曹家样,正是对萨尔纳特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读完此书,受益匪浅。如果在游历欧洲之后才读到这本书,一定会感到深深的遗憾。王川用生动且专业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世界博物馆的壮丽画卷,引领我们漫步其中,真切地感受艺术与历史的无穷魅力,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艺术典籍。这些文章多年来在《美术报》的“赏析”版上连载多年,极受读者喜爱,屡被转载。诚可谓,20载精华的沉淀,成就了一场博物馆艺术的盛宴。(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