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高 倩
北京老字号与表演艺术结合的范例并不鲜见,经典如《天下第一楼》《大宅门》等早已深入人心。日前,中国评剧院打造、以内联升170余年历史为创作蓝本的原创评剧《步步高升》在天桥剧场完成首轮演出,戏曲化再现非遗传承的挑战与机遇。
《步步高升》的故事跨越晚清与当代:清末匠人孙振廷遭东家驱逐后,以“官靴救驾”名震京华,在官员丁浩注资与东家女儿任桂英暗助下创立“高陞坊”。官商倾轧,孙振廷险遭断手危机,最终借御制龙靴扭转命运。民国初年,高陞坊顺应时代转型,以礼服呢千层底圆口布鞋再创辉煌。百年后,孙振廷的七世孙孙玉海力推AI生产线革新非遗工艺,在探索企业转型的同时,与任桂英的后人钱小蕙携手建成中国布鞋博物馆,化解传承危机,圆祖辈夙愿。
再现老字号的历史,一味铺陈流水账是创作大忌。《步步高升》首先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在双时空的穿插中设置悬念——孙振廷创建高陞坊时,一千两银子的缺口到底如何填补?那双被珍藏百年的香鞋究竟由谁缝制?这些疑问持续吸引着观众抽丝剥茧、继而豁然开朗,让观演过程变得跌宕有趣。
《步步高升》的故事一波三折,颇具民间传奇色彩,这与评剧接地气、铿锵有力的剧种特点非常契合。剧中几段群戏尤其出色:酒馆里,丁浩向众人讲述自己靠一双快靴成功救驾的经过,热闹非凡、栩栩如生;孙振廷公堂受审,气氛剑拔弩张,舞台前方,老东家诬告孙振廷创立高陞坊的银钱是偷盗而来,一人步步紧逼,一人有苦难言,舞台后方,看热闹的衙役交头接耳,群像生动而有张力,危急时刻圣旨天降,更是把“爽感”拉上了高峰;高陞坊名扬朝野,种种小道消息流传开来,官员们议论纷纷,场面谐谑轻快;孙玉海创新受挫,一时间流言四起……《步步高升》虽是戏曲作品,但在执导过大量戏剧作品的导演王晓鹰的把握下,各色人物有着超越程式化的强烈感染力。
在发扬评剧本身特色的层面上,《步步高升》同样很有记忆点。中国评剧院一级演员于海泉一人分饰孙振廷、孙玉海两角,前者忠厚正直,后者头脑活络、敢想敢干,于海泉常常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切换两种状态,高难度的演绎频频博得喝彩。戏曲声腔是塑造人物的灵魂手段,在《步步高升》中,唱腔设计戴锡英介绍,孙振廷更多以魏派花脸的行当来塑造,声腔比较传统,孙玉海则偏向老生,声腔旋律也更新。同时,演员的个人特色也被融入创作,比如,饰演任桂英的姚斌是新派弟子,“在新派声腔的基础上,我们贴合人物去开掘、融合,但总体上仍然保留典型的新派特色。”
此外,戏曲的留白写意之美也被《步步高升》充分展现,任桂英约孙振廷夜话,一钩弯月温柔斜照;公堂之上,不需过多装饰,巨大的“肃静”“回避”四字便让压迫感扑面而来;表现鞋铺时,剪子、针线等工具被提炼放大,悬于舞台中央,突出手艺人的辛劳严谨与传统技艺的深厚功底。“戏中有技,技中有艺”,评剧艺术的传统韵味被留住,手工技艺也被赋予了新的叙事维度。(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