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裔 萼
今年是艺术名家丰子恺逝世50周年,全国各地相继举办的丰子恺展览多达近十个,如上海程十发美术馆“人生短、艺术长——丰子恺艺术展”、贵州美术馆的“山河万里——丰子恺抗战艺术作品展”、北京画院美术馆的“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等。众多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作品中,丰子恺抗战题材漫画的集中亮相,最令大众感到意外,揭示出丰子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原来,丰子恺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大众印象中那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擅长以诗意笔墨表现人间情味的艺术家,在颠沛流离的抗战时期,一改往日温情的笔调,成为铁骨铮铮的热血战士。在民族大义面前,丰子恺展示了令人景仰的文人风骨和深沉浓烈的爱国情怀。
抗战伊始,丰子恺立下“宁当流浪汉,不做亡国奴”的誓愿,忍痛辞别故乡桐乡,离开缘缘堂,携家眷十余人,踏上为期十年的逃难之路。丰子恺曾经留学日本,精通日语,故乡一旦沦陷,日本人必然不会放过这位文化名人。他说:“我无论如何不能做汉奸。精神的、物质的财产我全部丢掉,就是因为不能做汉奸!”逃难途中,他得知故园已成焦土,心如刀割,多次撰文悼念他心爱的缘缘堂。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丰子恺手握两支笔,以笔为枪,左手为文,右手为画,在文艺阵地上冲锋杀敌。那个曾经画过《护生画集》的慈悲之人,面对日寇的暴行,一改往日温情的笔调,用漫画作品控诉战争的罪恶,鼓舞军民的士气,表达必胜的信念。
抗战期间,丰子恺积极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会刊《抗战文艺》设计封面题写刊名;他全力投身到抗战宣传工作之中,创作大量抗战题材漫画作品,编绘抗战漫画集《战时相》和《大树画册》,踊跃参加“抗敌画展”,并亲自走上街头,指导青年绘制巨幅抗战宣传画;他还与弟子合编《抗战歌曲》,撰写《中国就像棵大树》《谈抗战艺术》《谈抗战歌曲》等文,为抗战鼓与呼……这位素来与世无争、淡泊自守的文人,在国家危亡之际,言辞铿锵:“环境虽变,我的赤子之心并不失却;炮火虽烈,我的匹夫之志决不被夺,它们因了环境的压迫,受了炮火的洗礼,反而更加坚强了。”面对暴寇的恶行,丰子恺悲愤地诘问:“普天之下,凡有血气,莫不爱好和平,厌恶战争。我们忍痛抗战,是不得已的。而世间竟有以侵略为事,以杀人为业的暴徒,我很想剖开他们的心来看看,是虎的?还是狼的?”面对虎狼之徒,他大声疾呼:“我们中华民族因暴寇的侵略而遭困难,就好比一个健全的身体受病菌的侵害而患大病。一切救亡工作就好比剧药、针灸和刀圭,文艺当然也如此。我们要以笔代舌,而呐喊‘抗战救国!’我们要以笔当刀,在文艺阵地上冲锋杀敌。”
丰子恺以笔当刀,其抗战漫画一改往日隽永之风。他以悲愤之笔,直录惨烈之状,画下《轰炸》系列作品:正在哺乳的母亲头颅被炸飞,依然紧抱婴儿;躲避空袭的母亲仓皇奔逃,背上的孩子已无头;一只狗衔着一条滴血残肢,却不知正是自家小主人的……画中的题诗更是椎心泣血:“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画与诗皆令人触目惊心!
除了揭露日寇暴行、控诉战争罪恶的作品,丰子恺还创作了具有象征意义的漫画。
他以重生的大树画了数幅作品,比如《劫后重生》《大树怒抽条》等。在他简洁爽利之笔下,一棵被人斩伐过半的大树,老干虽然残损,但是粗壮昂扬,新生的枝条在春风中蓬勃向上,生机勃发。他曾经深情撰文《中国就像棵大树》:“中国就好比这一棵树,虽被斩伐了许多枝条,但是新生出来的比原有的更多,将来成为比原来更大的大树。中国将来也能成为比原来更强的强国。”他还将抗战题材漫画集命名为《大树画册》,寓意抗战必胜。他最小的儿子新枚之名亦源自大树发新枝。
重生的大树不屈不挠,春天的小草倔强生长。一株在断壁残垣中的小草,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灵感,他为此画了《生机》,纤细柔弱的小草,从灰暗的断壁中探出头来,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一只红色的蜻蜓翩然而至,似乎在和绿色的嫩芽窃窃私语。画面右下角的留白,好像云烟 蒸腾,“生机”二字,既醒目,又点题。《战场之春》中,地面静静躺着一顶军帽,暗示着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而战场的沙袋上,居然冒出一棵小草,在冰冷的铁丝网边昂首向天,喻示中国人民不灭的斗志,不息的生机。
丰子恺的抗战漫画充满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他坚信抗战必定胜利,艺术必能救国。他说:“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重生的大树、春天的小草,都是他乐观主义精神的表达。
他还曾画过多幅躲避空袭的漫画,这些作品构思巧妙,不画人们的惊慌无措,而是画人们的镇定自若,甚至悠然自得。他的小儿子出生于逃难途中,逃警报成为孩子的日常,他画《恩狗逃警报》,三个人惬意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画上题到:“逃警报的路上,水里一个石头堆,像一只船,我们跨上去,坐着看水。阿姊拿司的克摇船。”在《警报解除了》中,他画老少五人漫步山中,画上题到:“警报解除了,爸爸前头走,满娘后头走,阿姊、佩贞、恩哥拿了芦花中央走。”逃警报成了逍遥游。他画防空洞里埋头看书的人,防空洞成了桃花源。他画《警报作媒人》,青年男女因在山洞里躲避空袭而成就一世良缘,警报成了月老。这些恬静安宁的画面,是对敌人的藐视,对和平的向往。他的次女林先在抗战期间举行婚礼,他作此画作为贺礼。女儿生了孩子后,他创作《大树垂枝,保我赤子》,以此祝福外孙在祖国的怀抱里茁壮成长。抗战胜利后,他画《胜利之夜》,画中那个被高举在空中的孩子,正是“大树”所保的赤子。
在胜利即将来临之前,丰子恺似乎早有预感,创作了一批喻示抗战必胜的作品:《大道将成》《胜境在望》《空军杀敌归》《春风》《天使》等等。胜利来临后,他一扫笔底阴霾,画了《捷报》《凯归》《胜利之日》《万世乐太平》等作品。他终于在灌注必胜信念的漫画作品中和全中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文天祥在《常州》一诗中感慨历经战乱之后,山河依旧广阔,而人间烟火难寻。而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中国已是“山河万里在,烟火万家欢”。祖国昌盛,人民幸福,回望丰子恺的抗战题材作品,意义深远,不仅展示先生的爱国热忱和文人风骨,更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作者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