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向云驹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是献给80年前伟大胜利的史诗性艺术盛典,它形象而深刻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晚会以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叙事主线,兼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宏大历史格局的关联叙事,展示对伟大的抗日战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有高度的历史认识,弘扬了正确的二战史观。
经过了序幕,在晚会第一场“怒吼吧,黄河”中,《松花江上》的悲歌响起。回到1931年抗战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率先扛起抗日的旗帜。情境歌舞展现了东北抗联中名震天下的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光辉形象,还原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征途。这是中国最早的抗日队伍之一,这是中国最早发出抗战宣言的政党。
舞蹈《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而荡气回肠的《祭黄帝陵文》发出“亿兆一心,战则必胜”的先声,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束光》《延安!延安!》《遍地烽火》等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如何锻造出抗战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男子群舞《血战到底》展现的赴汤蹈火和无畏牺牲,将人民之“殇”,升华为救亡图存的英烈“国殇”。
这是一次启迪思想的历史叙事。晚会充分挖掘史实,进行了创新编排。通过多时空同构、跨时空对话、不同时空重组等空间叙事,晚会容纳了丰富的叙事维度,是整体、宏阔、立体的,也是具体、细腻、生动的。三个关联得到了充分彰显:一是东方战场与欧洲战场的关联,突出讲述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二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联,突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三是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联,在整体性抗战叙事中,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高瞻远瞩的政治、军事智慧,突出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
晚会以序幕、尾声和“怒吼吧,黄河”“红星照耀中国”“不可战胜的力量”“共同的黎明”“正义永恒”五场主题表演形成恢弘构制,把叙事和抒情、音乐和舞蹈、戏剧和朗诵、场景和置景,这些在大型晚会中常用的艺术元素,巧妙穿插,在三个艺术维度完成了史诗性叙事,激荡人心。
用戏剧情境还原历史节点和抗战经典。比如,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侵略者血腥屠杀,再现刘老庄战斗的悲壮与崇高。在组舞与组歌《遍地烽火》中,铁道游击队袭车战斗,骑兵纵横平原战场,大刀队英勇杀敌,其动静结合的艺术呈现,产生了强大的叙事张力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许多情景都因戏剧性的注入,产生了扣人心弦的力量。
发挥艺术的抒情特长,建立情感连接。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先烈们的殊死搏斗和奋勇不屈的精神值得深情抒发和致敬。如《不朽的旋律》《无名者勋章》,在音乐演唱中增加情境表演,使旋律返回历史现场。《血战到底》《乘风》等舞蹈节目,直观呈现战场上的血肉相搏及英雄们的冲锋陷阵,精湛的舞蹈技巧与战地战场情景浑然融合。
以和平颂歌唱响史诗性宏大的正义主题。《守护正义》以美学高度在舞台上艺术地呈现了国家仪式仪仗的国威军威之美,场面既整齐划一又十分灵动,气势排山倒海;领唱与合唱《势不可挡》在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背景下,唱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势不可挡与和平必胜。
创新是艺术的活力和魅力。晚会将虚拟与实景相结合、舞台形象与历史影像相结合,打开了叙事空间。《在太行山上》的歌声中,历史影像悉数呈现,血与火的颜色象征烽火铁骑,黄河的澎湃,太行山的巍峨,青纱帐的锋芒,白山黑水的艰苦卓绝,都在山河的气势中彰显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和伟大的抗战精神。晚会中,通过影像史实与舞台情景互相转换,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得到延伸展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具有深刻人类命运主题、无比丰富历史素材、宏大辽阔叙事空间的文艺创作对象,需要不断书写、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向云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