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史诗性文艺盛典激荡人心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史诗性文艺盛典激荡人心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04 10:04

  作者:向云驹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是献给80年前伟大胜利的史诗性艺术盛典,它形象而深刻地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晚会以中国共产党作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叙事主线,兼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宏大历史格局的关联叙事,展示对伟大的抗日战争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有高度的历史认识,弘扬了正确的二战史观。

  经过了序幕,在晚会第一场“怒吼吧,黄河”中,《松花江上》的悲歌响起。回到1931年抗战的起点,中国共产党率先扛起抗日的旗帜。情境歌舞展现了东北抗联中名震天下的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光辉形象,还原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征途。这是中国最早的抗日队伍之一,这是中国最早发出抗战宣言的政党。

  舞蹈《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而荡气回肠的《祭黄帝陵文》发出“亿兆一心,战则必胜”的先声,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束光》《延安!延安!》《遍地烽火》等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如何锻造出抗战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男子群舞《血战到底》展现的赴汤蹈火和无畏牺牲,将人民之“殇”,升华为救亡图存的英烈“国殇”。

  这是一次启迪思想的历史叙事。晚会充分挖掘史实,进行了创新编排。通过多时空同构、跨时空对话、不同时空重组等空间叙事,晚会容纳了丰富的叙事维度,是整体、宏阔、立体的,也是具体、细腻、生动的。三个关联得到了充分彰显:一是东方战场与欧洲战场的关联,突出讲述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二是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联,突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三是中国抗日战争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关联,在整体性抗战叙事中,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高瞻远瞩的政治、军事智慧,突出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气节。

  晚会以序幕、尾声和“怒吼吧,黄河”“红星照耀中国”“不可战胜的力量”“共同的黎明”“正义永恒”五场主题表演形成恢弘构制,把叙事和抒情、音乐和舞蹈、戏剧和朗诵、场景和置景,这些在大型晚会中常用的艺术元素,巧妙穿插,在三个艺术维度完成了史诗性叙事,激荡人心。

  用戏剧情境还原历史节点和抗战经典。比如,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侵略者血腥屠杀,再现刘老庄战斗的悲壮与崇高。在组舞与组歌《遍地烽火》中,铁道游击队袭车战斗,骑兵纵横平原战场,大刀队英勇杀敌,其动静结合的艺术呈现,产生了强大的叙事张力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许多情景都因戏剧性的注入,产生了扣人心弦的力量。

  发挥艺术的抒情特长,建立情感连接。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先烈们的殊死搏斗和奋勇不屈的精神值得深情抒发和致敬。如《不朽的旋律》《无名者勋章》,在音乐演唱中增加情境表演,使旋律返回历史现场。《血战到底》《乘风》等舞蹈节目,直观呈现战场上的血肉相搏及英雄们的冲锋陷阵,精湛的舞蹈技巧与战地战场情景浑然融合。

  以和平颂歌唱响史诗性宏大的正义主题。《守护正义》以美学高度在舞台上艺术地呈现了国家仪式仪仗的国威军威之美,场面既整齐划一又十分灵动,气势排山倒海;领唱与合唱《势不可挡》在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背景下,唱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势不可挡与和平必胜。

  创新是艺术的活力和魅力。晚会将虚拟与实景相结合、舞台形象与历史影像相结合,打开了叙事空间。《在太行山上》的歌声中,历史影像悉数呈现,血与火的颜色象征烽火铁骑,黄河的澎湃,太行山的巍峨,青纱帐的锋芒,白山黑水的艰苦卓绝,都在山河的气势中彰显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和伟大的抗战精神。晚会中,通过影像史实与舞台情景互相转换,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得到延伸展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具有深刻人类命运主题、无比丰富历史素材、宏大辽阔叙事空间的文艺创作对象,需要不断书写、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向云驹)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侏罗纪世界:重生》: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固化,抑或傲慢

  • 谢伟锋:七夕话“巧智”,浪漫亦满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