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尹小华
韩静慧的长篇儿童小说《锔盆女孩》以细腻的笔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编织了一幅关于人性与心灵救赎的复杂图景。犹如一首动听的自强之歌,在坎坷的寻亲路上,随着草原长调唱出一片坦途。
作者通过日常化叙事,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人物内心变化,展现多面人物性格,塑造了一位汉蒙文化融合的元代女孩。《锔盆女孩》的主人公赵吉儿,是一位12岁的草原少女,为了寻找外出做工久无音信的父亲,女扮男装,随母亲一路风餐露宿、沿途乞讨、人嫌狗咬地来到大都,当得知父亲掉进运河被淹死后,母亲瘦弱的肩膀即刻就被压垮了,且一病不起。但这一切却没有击溃吉儿坚强的心。为给母亲治病,吉儿被好心人介绍到码头做工。码头上的李坝头见吉儿是个孩子,便让她看舱门:“不认识的人,一概不让进舱门!”一天,吉儿拦住了衣着华丽的哈老爷和漂亮的蒙古女孩萨娜。被拦的萨娜十分蛮横,怒骂吉儿是“要饭的”。旁人的目光齐刷刷向吉儿射来,就像看怪物一样。恼怒中的萨娜还诬陷吉儿打了她……争执中,李坝头赶来,对哈老爷和萨娜点头哈腰,还不由分说地扇了吉儿两个嘴巴,并将她赶下码头。吉儿含泪离开。不久,好心人又介绍吉儿到一家做烧火和给小主人传饭的差事。但这家的主人正是哈老爷,小主人正是萨娜。萨娜对吉儿横挑鼻子竖挑眼……没几天,吉儿就被轰出家门。在小说中,韩静慧以开阔的胸襟和视野,塑造了一个忍辱负重又阳光明媚、平凡又神奇的元代少女形象。吉儿无论作为背负苦难的受害者,还是承受罪责的无辜者,都表现出超常的坚韧和耐性,体现出在穷苦磨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那种练达与成熟。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生活困境、身体磨难和心灵撞击的描摹,实现了精神上的重生、升华和超越。既是对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分析,也是对励志人生、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让今天的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身临其境地触摸中国历史,滋养民族文化,感受时代旋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成长困境。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心境中,就会发生什么样的成长。成长小说,一般都会书写主人公上下求索的曲折过程,以及其中的歧路彷徨或峰回路转,成年人也会随之实现二次成长。吉儿娘在好心人劝说和吉儿励志精神的感染下,终于振作起来,到运瓷器的船上做工,为了多挣钱,还在货船靠岸时帮着卸货。由于又累又乏,手上的木箱脱落到甲板上,里边装的一只釉里红执壶被摔碎……这只贵重的执壶是蒙古贵族在景德镇特意定做的,经过无数道工序、精心打造出来的一件珍品。吉儿见娘穿着破衣烂衫卑微地跪在甲板上,给那个曾经扇过自己嘴巴的恶毒老板磕头,心里像被扎了一刀。瞬间,眼前浮现出自己和娘一路奔波的艰难,干活时所受到的一切侮辱,便给李坝头跪下:“不要为难我娘,我以后挣钱赔你的瓷器。”李坝头答应留下吉儿娘,但十年不付工钱,只管吃住。如果欠债逃跑,让吉儿接着做工抵债。小说没有选择仇恨,而是选择了温情与诚信。吉儿发誓偿还李坝头执壶损失,四处奔波要学一门挣钱的手艺。
儿童文学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帮助孩子们打开观察这个世界的另一扇门,可以让他们换一种视角看世界,对世界永远葆有一种最初的新鲜感、原动力和好奇心,获取力量与希望。作者笔下的吉儿,是一位乐观开朗的女孩,即使在异常的困境中,悠扬的草原长调仍不离口。具有良好心态又勤劳刻苦的吉儿,水到渠成地学到了锔盆技术,为自己赢回了尊严。由于吉儿细心耐心,老锔匠把“锔活秀”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在老锔匠“手艺人挣的是手艺钱,不能贪小便宜”的教诲声中,吉儿的锔匠名气越来越大。一些有钱的老爷都愿意把执壶等细活儿拿到锔匠店,点名让吉儿锔。几年后,吉儿把自己挣的大部分钱给了李坝头,还把那只被娘摔碎的釉里红执壶亲手锔好,一同交给了他,把娘“赎”了出来。
作者毫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丑恶行径,同时精细描写出吉儿内心的悲伤。深陷困境中的吉儿,拼命告诉自己不许哭:“志气,比饥饿更重要!”一路走下来,吉儿感到,不仅善良的老锔匠、热心的王阿刘是好人,欺负打压过自己的师哥丁娃子、侮辱过自己的萨娜是好人,就连给自己和母亲带来过灾难的李坝头也有恩于自己。这种少年的坚韧刚强、与人为善的品格和对尊严的维护令人动容。当一个人的命运被现实和他人摆布、又能有尊严地顽强站立时,世界也要向她致敬。
春季里的一天,阳光明媚,大运河水滚滚东流,吉儿跪在老锔匠跟前谢过恩,挑着锔匠挑子,吆喝着“锔盆锔碗锔大缸”,携娘踏上了回家的路。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历史,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历史。我们的历史塑造了我们今天的模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引了我们明天的方向。吉儿身上的自强不息,在今天的中国女孩身上继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锔盆女孩》是一部积极向上又充满力量与温情的优秀作品,填补了目前书写元代儿童生存状态文学的一大空白。细细读罢,我仿佛看到一个叫吉儿的女孩穿越时空正向我姗姗走来,她女扮男装手握“金刚钻”专心锔瓷的身影,她肩挑锔担在燃灯塔下阳光灿烂的笑脸久久徘徊在我的眼前……(尹小华)